陳 晨
(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羊山鎮中心小學 遼寧朝陽 122000)
小學英語學法探討
陳 晨
(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羊山鎮中心小學 遼寧朝陽 122000)
中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指出:“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边@個觀點在英語教學中依然適用,我堅決贊成葉老的觀點,要研究適合本地、本班學生的學法。并將行之有效的學法廣泛播撒給其他學生,讓其生根發芽,讓學生盡快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法,應該成為英語課的重中之重。我認為,就學生的學法而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們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就必須好好研究每個學生,要因勢利導,幫助學生總結出適合自己特點的學法。
小學英語 學法
小學階段處于英語學習的啟蒙教育階段。對這一階段的英語教學,我認為必須加強對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開發學生自主學習潛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為以后的學習夯實堅實的基礎。如何通過對學生英語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提升學生英語學習品質呢?[1]
1.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突出情緒動力功能,即在教學中并不是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必要性、重要性的空洞說教,而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心體驗出發,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興趣與歡樂,自然擁有熱情與期待。
2.明確學習規程
良好的學習習慣既是學習方法的體現,又是學習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小學英語學習,我通過學習規程的確立與執行,來規范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方式。如在課前預習、課堂聽講、回答問題、小組學習、課外作業、階段測試等方面作出若干規定,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在規定時間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程度等,另一方面可以強化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2]
3.突出學生主動學習
盡管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上表現出一定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機械的灌輸式教學在所難免,但我們應有意識地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變成學生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生成、發展、提升過程,不斷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從英語學習啟蒙階段就表現出學習的責任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愿和能力。
小學生一般都是三分鐘熱度,干什么事情都是一時興起,堅持不了多長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難度的增加,對于學英語的興趣會逐漸減弱,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對教材內容進行改版,改為活潑生動的知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直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及學習后達到某中成功的愉快,而自編chant則是個不錯的形式,其節奏感強,朗朗上口,所以深受學生們喜愛,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教授序數詞時,我把基數詞變序數詞編成了chant,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跟同桌來唱,不一會就能把這些重難點給唱熟了,內容如下:一、二、三,特殊記;f代替v和e;八去t,九去e;整十變y為ie;幾十幾變化個位就可以;末尾th別忘記。
這種把英語和音樂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幫助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使學生自然投入,從機械的學習環境中解脫了出來,消除了學習疲勞,提高了學習效率。通過改編chant,我發現學生積極性特別高,索性我把這個大權教給學生,由他們自己來改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才能,同時我也會體驗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師生關系,感受到了學生的無限聰慧,體會到教學的真正樂趣。
英語新課程指出英語學習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在對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以學定教與順學而導相結合。
1.以學定教
小學生學習方法應該是學生個體或群體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發現、習得的;小學生的英語能力是在豐富多彩的英語實踐中反復歷練、逐漸生成的。這表明學生的學習實踐與體驗對學習方法形成的重要性,但這并不否定教師對學生學法指導的價值所在。在現代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是同一事件的兩個不同方面,教與學并重。為此,對學生的學習指導應貫穿于教師教學活動之中,而要使教師的教學行為更為有效,就必須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即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定教”,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設計、生成教師的“教”。
2.順學而導
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需要教師順學而導,即從學生眾多問題的中提煉出重難點,特別是學生學法方面的問題,然后將其納入到師生的對話之中,并逐一解決。例如,在筆頭練習中,我們常會碰到一些句型轉換的題目,如讓學生觀察下面句子:
I’m from Nantong.→Are you from Nantong?→Where are you from?This is a dog.→Is this a dog?→What’s this?That boy is David.→Is that boy David?→Who’s that boy?
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肯定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3個句型間的聯系,并得出特殊疑問句是由“what,where,how,who”等疑問詞加“一般疑問句”構成的。這樣他們牢牢地掌握了此類句型的變換。我們不能把學法指導簡單地、錯誤地理解為提問,對學生提問、讓學生提問。倘若出現這樣的誤解,就會把“滿堂講”又變成“滿堂問”,而且問得不著邊際、不得要領。同時,盡量啟發學生自己去總結學習方法,不包辦代替,也不放任自流,而是應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
總之,英語學習,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1]沈莉.淺議導學案與小學英語教學建構[J],基礎教育論壇.2015,(9):49.
[2]陳慶華,魏茂玲.小學英語教學中導學案的運用[A].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2):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