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凡 謝艷芳
(河北省保定技師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試論德育在技校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李曉凡 謝艷芳
(河北省保定技師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語文學科是具有極強的社會性的,語文教學中蘊含的思想性又決定了語文教學對于“育人”具有獨特的優勢。這就說明,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也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特點和思想情感特點來培養學生文化品味、道德素養,從而引導學生在利用自身情感思考、思索、解讀課程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德育 技校語文教學 滲透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德育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思想及行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而在當前我國技校教育體系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因此,我們要將技校語文德育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加強德育教學,提升每一位技校學生的德育素質,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本文主要在分析了當前技校語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重點就技校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進行探究,旨在培養懂知識、明事理、高素質的現代化技校人才。[1]
技校學生大多數都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階段,他們的年齡大多數在十六七歲的階段,對于社會各方面的誘惑和影響的抵抗力十分有限。技校學生因為獨有的心理特點,他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語文基礎普遍相對較為薄弱,整體的綜合素質不高,再加上技校的重技能、輕理論的教學理念以及客觀因素的影響,直接導致了他們對于像語文課這種枯燥乏味的理論課的反感,另外,加上技校生基本上存在自信心不足,對于環境的適應、自我認知的缺乏、人際關系的問題以及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困惑致使他們比其他的同齡人更加的渴望被關注、被尊重,但是他們缺乏理性的表達方式,所以很容易出現逃課、吸煙酗酒甚至打架斗毆等錯誤的方法來宣泄自己的情感的形式,這無疑給技校的教育管理添加了很多的難度。所以近年來技工學校已把德育推到了顯著的地位,不僅僅專門開設了相關的思想政治德育課程,還十分注重德育教育與其他學科的結合,利用教育相互滲透的關系,協調技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眾多學科中,語文學科特有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決定了它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語文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但具有人文性還具有思想性等特點,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所以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更容易結合起來,作為技校的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的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滲透德育的觀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1.從課文特點出發,尋找重點,找準德育著眼點
從課文的特點出發,尋找重點,探求主線,發掘激情點。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作者及其作品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朗誦等形式,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能夠具體地獲得思想品德教育,深刻體會學科知識的思想性。在尋找重點的過程中,一定要找準德育的著眼點,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應輕易放棄,哪怕一個標點有時也會蘊含著十分深刻的思想內涵,對德育的重點,起到補充和強化的作用。
例如《信客》是當代作家余秋雨的一篇散文,文中寫到一種從事特殊職業的人——信客。信客常年跋涉,非常辛苦;但是他卻的收入卻非常微薄,生活貧窮;在常年跋涉過程中,又經常蒙受懷疑,欺凌、憎恨。但是,奉獻者終究會贏得敬愛和懷念。信客終于不再堅持下去的時候,人們想起他的好處,常送去關懷和溫暖,就是那位發財的同鄉后來也向他道歉,并請他接受代辦本鄉郵政的事務。人們推舉信客當老師,后來他還當了小學校長。他死時,人們紛紛趕來吊唁。然而正是信客這種特殊的職業造就了他特殊的品格和素質——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恪盡職守、潔身自好。信客身上這些難能可貴的品質值得每個人學習,給人們以啟示。在講這篇課文時,教師就要抓住信客“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恪盡職守、潔身自好”這些優良品質,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2]
2.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熏陶,融情入理,強化德育
情感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融情入理就是教師深入鉆研教材,使自己進入課文情境,并用體驗到的感情去誘發學生感情,激發學生探尋作品真諦的強烈愿望,進而領悟文中所蘊含的德育。
3.注重在各種語文活動中滲透德育
堅持每天課前請學生講一則名人名言,教師也可以適時補充。名人名言流傳久遠,言簡意賅,啟人心智,往往比長篇大論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提醒學生要珍惜時間。
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進度,有計劃地安排語文活動課。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課前幾分鐘講詩歌講故事、課本劇表演、書法講座、書畫展覽、辦手抄報、征集對聯、寫作比賽、即興演講、辯論賽等,盡量選擇現實性、針對性強的話題。
4.提高教師的德育素養,注重教師的言傳身教
教師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力量、教育資源。語文教師的德育素養,除與其他學科教師有共同之處,更有它特殊的內涵,包括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對崇高思想境界追求的激情,以及對教學內容中人生真諦的切身體驗等。教師只有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他的教學才會處處熱情洋溢,時時感染學生。羅曼·羅蘭曾說:“要播撒陽光到學生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師只有被書中情所打動、所激發,才能產生真情實意,才能波動學生的心弦,點燃他們對真理追求的熾熱感情,發揮德育的功能。
語文學科是智育與德育的統一。作為技校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將德育教育滲透進學生的學習中,為此,我們要通過反復誦讀課文、充分利用電教設備、積極開展實踐活動等方式,將教書與育人巧妙結合起來,提高每一位技校學生的德育水平。
[1]曹明海,陳秀春著.語文教育文化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2]張衛香.德育在技校語文教學中滲透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