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陽山實驗小學校(215151) 姚兆迪
關于小學計算教學的思考
江蘇蘇州陽山實驗小學校(215151) 姚兆迪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計算的準確率是廣大數學教師共同的追求。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談談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計算效果。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計算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占據很大比例,幾乎所有的數學練習都離不開計算。學生計算的準確率更是直接影響其數學學習的質量。但是,現在的學生的計算準確率都還較低,那么,怎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計算效果的目的呢?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與好奇心,避免枯燥計算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在計算內容上都引入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情境,以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知識。這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教師在計算方面的情境創設一定要力求實效,確保其能夠真正為提升學生計算效果服務。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從學生常見的“公園劃船”的情境引入,但由于教師在課件設置的時候缺乏應有的甄選與考慮,致使學生的注意力被課件里的金魚所吸引,沒有把注意力放在課堂上,這樣的情境創設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情境創設的相關問題上,教師一定要力求嚴謹,切不可因此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要力求實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為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
關于計算教學,新課程改革提倡算法多樣化。所謂算法多樣化是指在計算過程中,鼓勵學生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但是,算法多樣化并不是指算法越多越好,而是在此基礎上找到最優的算法,從而提高計算質量。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整十數”時,以“24×20”為例,教師讓學生說說這道題都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計算。有學生說“可以這樣24×2×10”;有學生說“可以用24×2,然后在積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有學生說“可以讓24×10× 2”;有學生說可以讓“4×6×2×10”;有學生說“可以讓4× 6×4×5”……學生的方法越說越多,計算過程也越來越繁瑣,在這里,算法多樣化是有了,但是,如果教師不注重引導學生對這些算法進行優化,讓學生總結出能夠提高計算速度與準確率的方法,那么,這樣的算法多樣化也是徒勞無益的,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還要適時引導學生對算法進行優化。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通過具體事例指出了算法多樣化的一些弊端,從而使學生學會對算法進行優化,從而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
在計算教學中,當學生理解算法算理后,還需要通過適量的練習鞏固才能更加扎實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學生課堂練習的時間,精心選擇能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習題,讓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訓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達到全面提升學生計算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學完“乘法分配律”后,有些教師設置了較多的課堂練習,包括了前面學過的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等內容,這樣的課堂練習雖然能夠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已學知識,但是,對于短短的一節課來說,在課堂練習方面切忌貪多嚼不爛,應把課堂練習集中到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乘法分配律的練習上來,只有這樣,針對性才能更強。可以這樣來安排課堂練習:
1.(4+8)×25(10+2)×32
35×(100-1)(200-4)×25
2.102×7688×125201×2525×34
3.99×24636×198398×25
4.19×16+19×8448×23+48×26+51×48
這樣的課堂練習可以使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得到訓練,促進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計算效果。
從上述教學案例可以看出,在乘法分配律課堂練習的設計上,教師的確進行了精心選擇,讓學生能夠從不同方面進行練習,有效提高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總之,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良好的計算習慣可以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平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計算教學,不斷優化計算方法,本著“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進而達到全面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
(責編羅陽)
G623.5
A
1007-9068(2016)2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