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宏
(山西省交口縣壇索中心學校 山西交口 032400)
探析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策略
李志宏
(山西省交口縣壇索中心學校 山西交口 032400)
探討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主要問題,針對影響班級管理的因素,通過多種途徑、方法進行研究,尋找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提高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引導教師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生,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以教育的藝術打動學生,班級以健全向上的集體氛圍和力量影響學生,使學生愛學習會學習,與同伴和諧共處,互相關愛,營造團結、勤奮、守紀、創新的班級氛圍,為學生創設溫馨和諧的成長環境。
小學 班主任 管理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元,是教師和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最基本組織形式,班級管理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直接關系到集體內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對學生起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年齡尚小,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學習觀形成的初始階段,班集體的健康向上與否將對他們的一生起著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現將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體會表述如下:[1]
1.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
素質教育就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以人的發展和人的素質提高為目標,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注重 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因此,我在開學之初,首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使學生懂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需要科學知識,祖國的繁榮昌盛需要人才,而他們就是祖國的未來。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的態度,每個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從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
2.選拔和培養班干部,形成良好的班風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擁有一批團結在班主任周圍的積極分子,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組成班集體的核心。作為班主任的助手和可靠的信息員,及時向班主任反饋本班教學信息,為班主任出謀劃策。班干部要由那些品學兼優、關心集體、能起帶頭作用,并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和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來擔任,要重視培養他們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我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班級的各項管理責任到人,由班長全面負責,班主任及時督促,既信任他們,更嚴格要求他們,使他們真正為全班同學服務。同時,我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全體學生形成共識,熱愛班級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2]
1.“平等式”管理策略
實施新課程的同時,對班級管理的理念也應該隨之轉變,摒棄教師的領導權,進行平等地師生交流,純化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樹立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發展的管理思想,建構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3]
2.讓學生自覺關心班集體
“班集體”的概念對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是陌生的、抽象的,只能形象地引導他們:你們有兩個家,每天從第一個家里背上書包來到第二個“家”里上學,第二個“家”的名字叫“班集體”,這激起了孩子們對“班集體”的親切感,從而學生頭腦中有了“班集體”的朦朧意識。
怎樣才能發揮學生自覺關心班集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呢?首先學會關心班集體的成員,改變以往學生喜歡打“小報告”的方式,因為打“小報告”只會使小伙伴之間產生矛盾。當小伙伴開小差時,用手輕輕拍拍他,然后擺擺手,指指黑板,示意他專心聽講;當小伙伴在課間沒有準備好上課前的準備時,過來告訴他,把書翻好,反放在課桌上,學生漸漸學會了關心小伙伴,這不僅提高了上課效率,而且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增進了他們的友誼。[4]
其次學會關心班集體,利用班會展開討論:你準備為班集體做什么,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體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準備把教室打掃干凈。如:在國慶節前一天,為了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孩子們在教室里掛上了五顏六色的氣球,擺放了各種鮮艷的花朵,窗戶上貼上了各種形狀的窗花,黑板上用拼音端正地寫著“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整個教室洋溢著歡樂的節日氣氛,也表達了孩子們對祖國一片真摯感情。平時,教室地面上再也不會發現一片紙屑,紙簍里的垃圾也不知哪個孩子給悄悄倒了。課間只要發現有些課桌歪了,立即會有學生把它排整齊。從此,孩子們的頭腦中深深印上了“班集體”,因為孩子們認為這兒是他們的第二個“家”。[5]
3.讓學生自主參與班集體
每一位學生是班集體的主人,班主任只是班集體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組織學生比賽、競爭、參觀、游覽,因此,班主任應充分抓住每次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比賽中展示自己,在競爭中施展自己,在參觀、游覽中相互配合、大膽探索。使每個學生都有平等參與機會。 每一位學生都是班集體不可缺少的成員,學生和班集體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班主任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個性,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集體活動,建設一個充滿活力的班集體。
主題班會所起到的深刻的教育功效是其它任何教育形式不容替代的。因為主題班會不但有輿論導向和扶正祛邪的功能,也具有“自我教育”的功能,因此,開好主題班會很有必要。我是這樣做的:(1)在剛開學、期中考試前后,組織一些常規性的班會,如:“新學期的打算”、“下階段的計劃”等;(2)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選擇班會主題。開好這類班會,針對性強,效果好,對于改善班級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根據學校安排,選擇班會主題,這樣有利于完成學校規定的任務。[6]
[1]馬欣川.現代心理學流派[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3.26-61
[2]陳孝彬.教育管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6-54
[3]燕國材.素質教育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52-85
[4]葉瀾主編.“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報告文集[J].1999
[5]李偉勝.班級管理新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4-95
[6]陳桂生.學校管理實話[M].華東師范入學出版社.2004.7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