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龍游縣實驗小學(324400) 傅劍英
字隨文行,快樂識字
——以《青蛙寫詩》的教學為例說隨讀識字
浙江龍游縣實驗小學(324400) 傅劍英
新教材應該有新教法。生字教學的新方法就是隨讀識字。隨讀識字是生字呈現與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對讀前識字——掃除攔路虎的一種顛覆。它要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識字。教學順序一般是讀文讀句——句中讀詞—詞中現字—聚焦識字。在具體的教學中,可采用添畫導入“趣”識字、揭示課題“巧”識字、朗讀課文“妙”識字、寫字指導“促”識字等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隨讀識字新教材例說
以往的新課文學習,常見的是教師在出示課題后,就拿出一塊黑板(現在是電子屏幕),上面是密密麻麻的生字詞,美其名曰“掃攔路虎”。教學順序一般是字—詞—句。這樣的生字教學,看似集中力量,環(huán)節(jié)清晰,但脫離了課文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缺乏感性認知,全憑無意義識記,費時低效。實際上,“攔路虎”是攔在“路上”的一只只“虎”,尚未行路,何來“虎”?
部編新教材的課后題,除了生字的讀寫之外,一般都把朗讀課文放在第一題。這就告訴我們,朗讀是第一位的。生字也需要在讀課文中解決它。新教材應該有新教法。這生字教學的新方法就是隨讀識字。
隨讀識字是生字呈現與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對讀前識字——掃除攔路虎的一種顛覆。它要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教學順序一般是讀文讀句—句中讀詞—詞中現字—聚焦識字。它依照先從文中發(fā)現生字,然后學習、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教學思路設計教學。對這樣的教學方法,有的教師擔心,學生不認識字,如何做到學文與識字并行?有的教師感到茫然,小學低年級,識字和學文孰輕孰重?有的教師不解,隨讀識字,課文被切割得支離破碎怎么辦?
基于以上困惑,筆者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發(fā)現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四大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口語交際)潛心會文,確定教學思路,然后依據教學思路分散識字內容,再將閱讀與識字兩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就能做到字隨文行,快樂識字。現以部編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青蛙寫詩》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說一說對隨讀識字的一些理解和具體做法。
好的新課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要密切聯(lián)系文本內容,選擇與學生年齡特征和思維特點相契合的興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青蛙寫詩》一課,因詩中的小蝌蚪、水泡泡、水珠等都可以在圓圈上添幾筆畫成,所以我就想到和學生玩“圈圈變變變”的游戲:請發(fā)揮你的想象,在圓圈上添幾筆,它會變成什么呢?
學生一聽,馬上興趣盎然,他們的想象五花八門。這時,我也興致勃勃地加入游戲中,在黑板上勾勒一片大大的荷葉;接著,又魔術般地畫出小蝌蚪、小水泡、一串水珠。在學生嘖嘖稱贊中,我適時地貼上詞語[“小蝌蚪”“小水泡”“一串(chuàn),水珠],讓學生和它們打招呼。然后,我又出示字卡“串”,讓學生讀準字音,再板畫“串”的古字,說說像什么;最后再說說生活中還有“一串___”。如此導入,巧妙地抓住了學生的心,讓他們在豐富想象的同時,也記住了生字,感受了漢字文化的魅力。
有許多課文課題上就有生字。如,《青蛙寫詩》,課題中有一個新詞“寫詩”。我讓學生齊讀課題后,出示詞卡“寫詩”,然后指名讀“寫詩”,認識“寫”的偏旁,并與“寶蓋頭”比較。學生熟讀詞語后,我并沒有到此為止,因為本文課后還有讀一讀積累詞語的習題。于是,我結合課后習題,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除了寫詩,還可以寫什么。‘詩’你還在哪兒見過它?”學生在回答中學積累了詞語——寫字、寫作業(yè),詩歌、詩人;同時黑板的副板書也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詞語“花”。
《青蛙寫詩》這首小詩簡潔明快,瑯瑯上口,共有五個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是寫下雨了,青蛙要寫詩了;第二至第四小節(jié)是寫青蛙寫詩的時候,小蝌蚪、小水泡、小水珠來幫忙;第四小節(jié)是寫青蛙的詩寫成了。第一課時學到第四小節(jié)。
第一小節(jié)是朗讀指導的重點,因為“雨點兒”這個兒化音和雨點兒的聲音“淅瀝瀝,沙啦啦”都比較難讀;第二至第四小節(jié)內容有些許變化,但形式相似,相對比較簡單,這三小節(jié)就整合在一起學習。
(一)學習第一小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課件出示美麗的荷花池,讓學生說說荷花池里都有什么;然后,屏幕變化,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呈現句子:“下雨了,/雨點兒淅瀝瀝,沙啦啦。”學生練讀兩遍,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荷花池里的小動物。
2.指名讀詞。引導:“這是‘雨點兒’,它的名字真好聽。我們先看看它的拼音,后面加了個r,讀時要在“點”后面加一個卷舌的動作。”教師示范,學生練讀,于無痕中認識“點”字。
3.指名讀句。引導:“雨點兒的聲音真好聽——淅瀝瀝,沙啦啦……雨點兒細細的、柔柔的。誰來讀?”
4.師生合作復聲讀。“雨點兒下個不停,老師來讀雨點兒重復的聲音,你們讀其他好嗎?要讓更多的人都聽見這個好消息。”學生在妙趣橫生的復聲朗讀中瞬間感受到下雨的美妙情境。
5.當小青蛙。大屏幕出示句子:“青蛙說:‘我要寫詩了。’”“誰來當當小青蛙?讀出小青蛙的高興愉悅之情。”教師出示字卡,讓學生認讀“要”,并說說是什么偏旁;然后,說一說青蛙寫好詩了,你要怎么做——我要讀詩啦!
(二)學習二、三、四小節(jié)
1.初讀會生字。“小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了?借助拼音大聲讀課文二、三、四小節(jié),做到正確流利。”“讀完后想一想:小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了。”
2.合作讀找生字。PPT出示句子:
小蝌蚪游過來說:/“我要給你當個小逗號。”/池塘里的水泡泡說:/“我能當個小句號。”/荷葉上的一串水珠說:/“我們可以當省略號。”
同桌合作讀,找出生字。
3.識字大比拼。教師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新詞(過、給、當、我們、以),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哪些生字的讀音我們要特別注意,請小老師來提醒大家。(“當”是后鼻音,“們”是輕聲)以各種形式反復讀準生字新詞后,出示“以”,給它找朋友,積累詞語“以前”“以后”。
4.情境讀文正音解義。“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幫小青蛙寫詩,心里高興嗎?”(開心地、快樂地選讀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然后適時比較“我”“我們”的異同。為了加深理解,我還和學生玩起了“詞語變變變”游戲。(你——你們,他——他們,同學——同學們,老師——老師們)同時結合課后練習,積累詞語“你們、他們”。
5.回文識字,齊讀小詩。“經過大家的努力,生字寶寶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好朋友,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這三小節(jié)小詩,把生字寶寶送回家吧!”
這節(jié)課,學生不僅認識了許多字寶寶,而且還把小詩讀得這么好,此時寫字教學就要緊鑼密鼓地跟上。屏幕出示“個、們”,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偏旁,說說有什么發(fā)現。讓學生當小老師提醒:人在上,不變化,撇捺落在橫中線;人在旁,捺變豎,左窄右寬要靠攏。教師范寫,讓學生看清起筆、運筆、收筆。學生練習時,要少而精,保證寫字的質量。
總之,隨讀識字要把漢字放在課文中,放在句子中,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使識字教學在閱讀的語言情境中獲得生命。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字的音與形,更能幫助學生體會漢字意思的微妙變化,而且能快速地進行口語交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責編韋雄)
G623.2
A
1007-9068(2016)1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