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桃花鎮中心學校 河北蔚縣 075700)
論小學教學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應用
張國華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桃花鎮中心學校 河北蔚縣 075700)
當前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人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小學教學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應用也極為廣泛,但是在具體的教學發展過程中,教師該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的相關工作呢?本文,筆者將對這個問題進行重點探討。
小學教學 信息技術 課程應用
信息技術對于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它對于國家以后的發展和成長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學好信息知識并不僅僅只是為了能夠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更重要的是只有學好了這些知識,在未來才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1]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可以說是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了,在教學的時候,也有不少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上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但是,筆者在教學的時候發現,信息技術在小徐教學中的應用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大部分教師在運用這門技術的時候缺乏新意,比如說,在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是簡單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開展教學,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照搬到投影儀上,信息技術的作用難以真正的發揮出來。[2]
小學階段的教學與初高中階段的教學有著極為明顯的區別,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知識儲備有限,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應當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小學階段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為這一教學任務服務的。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事實卻并非如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即使是將信息技術運用到了教學中,也并沒有真正的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傳統的以教師為尊,以教師為主宰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沒有被打破,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比較被動,學習的興趣難以得到有效的培養,信息技術的應用過于程序化。
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學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夠直觀的展示學生所學習的內容,這樣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學習積極性也會更高,理解知識也更加的容易。比如說,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古詩詞是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由于古詩詞與學生所生活的年代相隔甚遠,而且語言表達也比較含蓄,因此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能很好的理解這部分的內容和知識。
在教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則較好的彌補了這個缺點,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可以將抽象的詩句中所描繪的畫面,制作成畫面優美的動畫和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刺激,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歌的時候,“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兩句詩讀來畫面感十足,大氣磅礴,但是可能還是有部分學生不能理解詩詞的內涵,教師如果能夠將詩歌中所描繪的畫面,制作成動態的圖片或者是通過信息技術將詩歌的內容制作成小動畫,顯然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情境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會用到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如何創造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想要破解的一大難題,在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如果缺乏新意,每一次所創設的情境都大同小異,那么學生可能很快就會對教師所創設的情境產生厭倦之情,學習的積極性也不會很高。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使得教學資源更加的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也更加的多變,這種教學變化,為情境教學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比如說,小學生在學習語文閱讀知識的時候,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差,在學習的時候比較吃力,教師就可以適當的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創設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的時候,可能許多學生都會對“小女孩”悲慘的經歷產生同情,為她的命運感到不公,但是在教學的時候,可能還是有部分的學生無法真正的融入到教學情境當中。而在這種時候,如果教師能夠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如給學生播放相關的影片,并運用語言引導學生,讓他們想象一下,如果是自己遭遇了文章中小女孩所經歷的事情,自己會如何做?通過創設情境,換位思考,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
小學生的思維多是以直觀思維為主,但是隨著知識的累積和對世界認識的加強,學生的思維會逐漸由直觀思維過渡到形象思維,這種變化是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候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但是,在教學中如何更好的實現這種過渡,啟發學生的思維和聯想,提高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也是許多教師需要做好的一項工作。
比如說,在教學小學數學的時候,有許多知識都與實際生活的關系密切,但是,筆者在教學的時候發現許多學生在平時的考試中成績優越,在課堂上也能夠較好的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許多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比較差。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在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時候,不能靈活的運用。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則能夠彌補這種不足,比如說,在學生學習了“人民幣”的知識之后,教師可播放購物的短片,幫助學生遷移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3]
總之,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將信息技術引用到小學教學中,不僅能夠豐富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模式,而且信息技術教學能夠集聲音、畫面和文字于一體,契合小學生的直觀思維方式,能夠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教學有較大的幫助,也是現實現代化教育的重要途徑。
[1] 吳揚,高凌飚.新課程應該提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J]. 教育科學研究. 2010(04)
[2] 陳金華,鄧祖明.網絡環境下探究式學習模式研究[J]. 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 2010(03)
[3] 夏洪波.信息技術環境下有關主題探究式學習的研究[J]. 考試周刊.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