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清萍
(寧夏平羅縣第四中學 寧夏石嘴山 753400)
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狄清萍
(寧夏平羅縣第四中學 寧夏石嘴山 753400)
此文從運用信息技術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運用信息技術可將地理現象及成因真實地展現給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可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困惑三個方面來闡述信息技術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運用所帶來的教學變化。
信息技術 地理教學
今天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那么地理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會收到怎樣的效果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要學好哪一門課程,首先就要讓他對這門課程感興趣,對于地理課程也一樣。在許多學生心里地理課是副課,可學也可以不學,面對這種狀況,作為一名地理教師首要的是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繁華都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海上花園——澳門特別行政區》時,由于許多學生對這兩個地方很陌生,去過這兩個地方的學生幾乎沒有,所以我用多媒體放了一組香港、澳門的圖片給學生欣賞,放圖片的同時我還插了一首歌曲《七子之歌》,讓學生邊看圖片邊欣賞歌曲,同學們被美麗風景和稚嫩童聲吸引的同時,還提出了一個疑問:“《七子之歌》不是在澳門回歸時放的歌曲嗎,為什么看香港圖片時也聽這首歌呢?”我順勢告訴大家這首歌的來歷,原來七子指的是當年祖國被割讓的七塊土地,其中包括香港和澳門,聽了我的解釋同學們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本節內容的學習。又例如:在學習《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時,播放四段視頻,請大家猜猜它是我國哪個地區的名稱:
①從飛機上看下去,褐黃色的原野,幾乎看不到一絲綠色;
②從出發地看目的地并不遠,但車子上坡下坡,繞了好幾道梁子才到;
③這里的人們因地制宜,挖了窯洞居住,冬暖夏涼;
④黃河穿過,成了地地道道的“黃河”。
通過讓學生猜出這個地形區名稱,也讓學生明白:地理課其實很有趣,從而增加了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理可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科學性,一些個地理現象及成因教師講述起來很抽象,也很枯燥,學生理解起來也很費 ,這時適時地用大屏幕展示或演示,既形象直觀又生動逼真,會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學習難點。
例如,在學習《祖國寶島——臺灣省》時,要給學生講清臺灣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一問題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用動畫演示的方法將祖國大陸和臺灣島最先是一塊完整的大陸,后來由于地殼運動地面下陷,臺灣島所在的這一塊與祖國大陸相分離,后來由于大陸漂移慢慢的形成臺灣海峽的這一過程真實地顯現出來,讓學生靜觀其變而明其真理,這樣的處理方法比教師單純講述學生更容易理解。
在地理課堂授課中有時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惑。
① 地理教學板書、板圖內容豐富,復雜多樣,在有限的黑板上難以充分展示出來;② 課堂上的教學掛圖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幫助,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是個平面的圖畫,不利于學生的多角度的觀察學習;③ 地理教學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的規律,以及人文特征、生產發展以及人地關系等,用一般的教學手段難以實現,影響了學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認知;④ 地理教學中我國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內容豐富,素材多,但生動活潑、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畫面少。一般情況下難以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情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的融合,很好地解決教師授課中面臨的問題,突破了阻礙教師教學中提質增效的瓶頸。例如,在學習《巴西》時,我就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巴西地形和亞馬孫河真實地展現出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并運用大量圖片資料向學生介紹亞馬孫河水量特別大的原因及巴西的熱帶雨林風光,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又比如,在學習《祖國心臟---北京市》時,我運用大量圖片向學生展示祖國著名的天安門廣場、故宮、天壇、頤和園、萬里長城和清華、北京大學,意在讓學生欣賞圖片的同時樹立起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立志成才、奮發圖強,這樣既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方法也滲透了情感價值觀教育。
總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既使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形象生動,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極性,也使教師從辛苦的灌輸轉換為輕松的引領,從而使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