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英
(貴州省畢節市實驗高級中學 貴州畢節 551700)
以校本教研促進英語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
肖 英
(貴州省畢節市實驗高級中學 貴州畢節 551700)
校本教研是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以解決本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目的的。教研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單位。教師在備課,教案編寫方面加強合作,讓教師從彼此身上汲取了靈感與創意。教師要通過的教學反思和同伴互助來解決問題,實現校本教研來促進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學研究的問題要在學校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去發現、解決問題。
高中英語 教師專業化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校本教研”的顯著特征是教學研究一切為了學校,一切在學校中,一切基于學校;一切為了教師,一切在教師中,一切基于教師。“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是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是教學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教研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單位,校本教研只有真實地發生并且扎根在教研組,才能有效地開展。我們力求通過大力推進校本教研使教師在反思與研究中不斷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我們制定校本教研的實施方案,并完成研究工作,每位教師都撰寫英語教學案例,我們組的教師撰寫的案例、論文和整合課件和優質課已經多次獲獎或發表或上傳。
新課程改革改變著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著教師的教學生活,高中英語新教材,內容十分豐富,為教師留有極大的空間,吸引著教師去探索、去研究、去實踐、去開發;教師需要花很多時間查找資料,補充教材的內容。在這樣的情形下教師單一的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彼此之間更加緊密地合作,減輕工作負擔。備課是教師的常規工作,是牽扯老師時間和精力最多的一項內容,我們在備課,教案編寫方面加強合作,開展了集體備課,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對整個單元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分析,各個成員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
2.將整個單元分成幾部分,分派給不同的教師,并精心準備指定的內容,包括組織材料,查找資料,網上查詢,課件的制作。
3.備課教案在組內討論,由其中一位教師負責整個教案的編寫。并整理成備課教案,分發給每位教師。
4.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可以適當對教案進行再創造,并寫好教學筆記或教學反思。
集體備課將我們從彼此孤立、封閉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學習、交流平臺、教師之間的合作,開闊了教師的專業視野,讓教師從彼此身上汲取了靈感與創意。年輕教師知識新,教學熱情高。有經驗的老師綜合能力強,知識底子厚,具有豐富的英語語言知識。取長補短,這種集體備課式的教材教研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把老師從繁重的備教案無效勞動中解放出來。
及時反思,自我提升。在實際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對教案進行再創造,并寫好每節課教學筆記或教學反思。每位教師每星期要聽課2節,并寫好聽課評價。英語教研組每學期進行優秀教師公開課、示范課、年輕教師匯報課。這樣,通過全體教師通過集體聽課、評課,有效地促進專業素質的提升,使高中英語課堂動起來。我們每次校內公開課課前確定公開課開課內容;然后備課組集體備課,教研組全體教師集體調課、集體評課、集體反思;開課教師要撰寫反思性教學公開課的材料的述評。我們認為,只有這種常態化的校本教研活動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和對于教學過程駕馭能力的提高。教師要在學習型的學校氛圍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通過自己的反思和同伴互助來解決問題,實現校本教研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和合作,在教師之間建立一種積極的伙伴關系。通過開展“校本教研”的實踐與研究,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中的交流與對話、溝通與互助、協調與合作,共同分享經驗與成功。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強調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意味著教學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體的學校教學情境中。教學研究的問題是從學校教學實踐中歸納和匯集的或所遇到的真實的問題,而不是預設和推演的,要在學校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校的教研制度是每周組內教研。組內教研是針對教學實際過程中所遇到的,或發現的問題給予解決或磋商,或形成理論性的東西。針對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不同的問題,教師給予了專題研究,特別是進行了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發展和培養的課題研究。在授課過程中,采用英語歌曲、小品短劇各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講解現在進行時的過程中,由學生分組想人物、地點、事件,之后連接成句,其中出現了不少笑話。但是,同學們卻在歡樂的氣氛中掌握了這種時態。在講解“項鏈”這一單元時,先由學生編寫,表演短劇,對戲劇有親身的體驗。講完課文后,由他們自己再表演,既能體驗表演的樂趣,又能記憶其中的知識,一舉兩得。從同學們吃早飯,吃雞蛋,引出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從蘋果引出牛頓萬有引力的故事。引導自然,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另外,知識點的講解貫穿于練習之中,不再大講特講重點詞,而是利用選擇、改錯多種形式,貼近高考,學生也不會產生厭煩心理。這些手段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在不同程度上使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開的,是圍繞本校的事實和問題進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內的力量,離開了教研員等專業人員的參與,校本教研也會導致形式化、平庸化。在進行說課比賽時,得到教研員的支持與指導,也使我們的校本教研向縱深發展。另外根據我校實際,我們也開展了橫向的校際之間的學習與觀摩活動,即進行了校與校之間的教研活動。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吸取兄弟學校的優秀經驗,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促進共同的提高。
近幾年來,我們結合我校實際,創建了“學、講、練、講”的教學模式。先進行學習,講解,之后每節課后配有習題,再進行即時講解,進一步拓展了校本教研。教研組各成員依據高考,總結歸納,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習題,編寫,由教研組長把關,再印刷發給學生。這些習題,緊扣高考,避免了以前同學們做大量的習題卻不知哪里是重點的問題,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效率。為了適應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使我們的教師能夠更好地適應高中英語新課程的變化,我們教研組開始了對新課標的研究,建立電子版的試題、教案、課件。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很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