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郵市城北實驗小學(225600) 居繼云
“三趣”,讓古詩教學更精彩
江蘇高郵市城北實驗小學(225600) 居繼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古詩文教學應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教師需要在預設過程中滲透趣味,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趣味,在總結過程中增添趣味,從而生成古詩文教學的精彩。
古詩文教學策略
新課標強調小學階段需要背誦古詩文160篇(段),可見古詩詞學習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現實中,很多教師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只是讓學生背誦、默寫就行了,忽略了其興趣的培養。結果,一方面使學生學習古詩詞不得其法,另一方面也使古詩詞學習成了學生的負擔。筆者結合實踐,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重點談談古詩文教學中的激趣策略。
相對而言,古詩文字數較少,內容有點深奧,如果直接講解分析,學生不僅不感興趣,反而會感到有點困難。對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從興趣開始,通過創設情境,搭建平臺,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如可以通過猜謎語、講故事、設置懸念,或者通過圖片、視頻乃至介紹詩人生平等方式導入,營造課堂輕松氛圍。
比如《元日》這首詩,是北宋時代王安石寫的。由于學生缺少時代背景認識和相應文化的理解,直接讓他們接觸這首詩,必然會使他們感到吃力。對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導入階段滲透趣味,在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理解古詩內容。為了讓學生熟悉古詩,筆者一是通過視頻播放了宋朝春節的風俗,如飲酒、放鞭炮等,為學生理解這首詩的具體內容奠定基礎;二是播放王安石的生平,讓學生了解王安石的改革精神,明白他的抱負,從而為第三、第四句詩引申意義的理解做好鋪墊。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導入階段滲透趣味,表面上看著簡單,卻包含了教師對古詩文的深度解讀,以及自己的一些個性化理解。教師只有自己理解透了,才能用恰當的方式把這種趣味滲透出來,才能為古詩文教學的進一步延伸做好鋪墊。當然,這里教師還需要把握時間限制,要準確把握激趣的度,在導入階段有效滲透趣味,為順利進入下一環節營造氛圍。
相對而言,古詩文從字、詞、句到意思,與現代語言習慣都有一定的差距,加之其內涵相對含蓄,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就更有難度。這樣時間一長,學生的興趣就會淡化,注意力就會轉移。因而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捕捉信息,主動采用視頻、圖片以及音樂、活動等形式,擴展學生的想象與聯想,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推動課堂的精彩生成。
比如教學《池上》這首五言古詩,筆者就曾通過畫面的形式,先出示了“十里荷塘十里香”的景象。在學生驚嘆的同時,畫面上緩緩出現一只小船,上面有一個小孩在撐船,船艙里還有蓮藕,船后面還有一條長長的水道。這時,筆者組織學生對畫面進行討論、評價。學生興致高漲,說了很多,有的還說起自己采摘荷花的經歷,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接著,筆者組織學生在走道里做撐船的動作,讓他們發表評論以及對這首詩的理解。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學生思維活躍了,興趣也十分高漲,對小娃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學生生性好動,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抓住這一點,把游戲、視頻、圖片等盡可能地引入課堂中,并且給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動眼。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讓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同時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人物性格的理解,最終生成課堂的精彩。
對于古詩文教學來說,總結并不是一節課的結束,而是學習古詩文的另一個開始。教師需要認識到這一點,需要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后,一來鞏固所學知識,二來培養學生的課后探究興趣,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具體來說,可以讓學生復述古詩文、演繹古詩文、做手抄報、寫想象文章等。
比如教學《江雪》這首詩,筆者在進行總結的過程中,就曾用簡單幾筆,直接勾勒出山峰以及漁翁,突出那種寂靜、孤獨的感覺。這樣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還能有效保持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走進柳宗元內心,理解那份孤獨。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藏頭詩,把每句詩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即“千萬孤獨”。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對這一類古詩探究的興趣,而且還加深了學生對作者內心的解讀。
總結過程中對古詩文教學進行增趣,目的是延伸學生興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整合課外資源,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從而為豐富學生的人文閱歷提供幫助。但教師還需要進行跟蹤,如組織制作手抄報,或者在輔導課上讓學生談談收獲等。只有跟蹤到位,只有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延伸到課外,學生才會有所收獲。
總而言之,針對古詩文教學,興趣才是關鍵。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解讀文本,整合各種資源,合理利用方法與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接觸我國的傳統文化,讓古詩文教學洋溢著詩意。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1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