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丹
(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 湖北武漢 430052)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探討
劉夢丹
(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 湖北武漢 430052)
在國際化、全球化大潮中,國與國的競爭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方面全方位展開, 我國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建設與現代化建設也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我國現已進入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全面實施階段,實現理性、健康和完善的生命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由于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經過多年的改革,已經頗有成效,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何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已經成為目前廣大中職語文教師面臨的課題。因此,就必須加強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分析,并提出相應措施。
中職語文 課堂教學 教學問題 問題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需要,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要求,語文的重要性也顯得特別的突出。中職語文教學是初中后語文教學的繼續,然中職生大多語文素質較低,所以,在中職學校要根據其特殊性進行特殊的教學方法;因為中職學生一部分是語文基礎是較差,直接來到中職學校學習專業技能知識;另一部分是有比較簡單的語文知識掌握,但是不深入,而且不能學以致用。因此,針對中職生的這一特點,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控制好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切忌好高鶩遠;加強中職語文文課堂教學水平效果具有重要作要作用。[1]
1.生源質量不高,學生語文底子薄弱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中職學校的生源不斷增加,但是生源質量仍未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教學仍然面臨困難,其中語文教學尤為突出。中職院校的學生,其生源基本都是文化課底子較弱的學生,所以才選擇注重實操的職業類學校。另外,中職學業生有60%以上來自農村,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農村生源學生的語文基礎也是很差的。綜上兩個原因,導致中職學校的學生對語文學習在情感上排斥抵觸,所以教師在教學上也無法因材施教,落實到每一個學生。[2]
2.教材內容與專業不符,不適應職業技術教育的要求
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參考工具。優秀、合適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勵和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是職業語文教學的主要方向。這幾年,中等職業教育的語文教材根據時代要求和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改進和修訂,但是由于企業對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專業技術飛速發展等原因,專業越分越細,而教材的修訂趕不上相關需求的發展,語文教材內容始終滯后。因此教材就越來越難體現出專業特色,更未體現出職業學校不同專業需要學習到的專業知識,不能完全適應未來職業崗位對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一系列的問題,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感到難度頗大,也增加了中職語文教學的困難。[3]
3.課堂教學形式過多,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失去本質意義
中等職業教育的育人目標是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這就決定了中職教育是最接近社會生產的教育,是最能夠體現社會發展的教育。近年來,技工院校也一直在搞課程改革,很多教師為了能跟上“時代”的潮流,在上課的時候大量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會大腦風暴法,一會討論法,一會小組合作學習,還有的老師完全依賴多媒體,又是音樂又是圖片,流于形式,忘記了教學的本質。
4.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上課不專心、厭學情緒大
“教師講臺上頭頭是道,學生講臺下硬撐眼皮”是現在很多中職語文課的真實寫照。很多中職語文教師抱怨學生“啟而不發”,學生卻在私底下議論教師“沒勁兒”,課堂實質只是教師的“滿堂言”。課堂上,學生開小差、趴在桌子上、做其他學科作業等紀律散漫現象普遍存在,因不認真聽課而導致答非所問的情況屢屢發生,甚至有漠視教師提問或故意頂撞教師的事情發生。
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明確中職辦學特色,從思想觀念上將中職教育與普高教育區別開來,所以,需正確認識中職生,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水平措施。
1.重視學習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必須重視學習過程的指導。教師傳授的不僅僅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或結語,而且是為了“學會學習”,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和規律,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習慣。重視讓學生動手、動腦,自己去查找資料,自己解決問題,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品質和勇于創新的精神。例如,每學一篇課文,教師先做扼要的提示,介紹本文學習重點和要求。然后由學生自己閱讀,查字典、注音、釋詞和圈點重要句子,或根據教師的要求編寫提綱,寫讀書筆記,并且提出疑難問題。 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我邊觀察學生閱讀課文的情況,邊具體指導。實踐證明,學生自學不僅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養成注意力集中和自己動手動腦讀書的習慣,從而培養自學能力。學生在自學中可以從粗到精,由淺入深,弄懂課文大意,探索文章特點,不斷向知識深度進展。[4]
2.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情境中培養語文基本能力,是語文教學的規律;在職業情境中培養職業崗位應該具備的語文應用能力,是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基于中職學生的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媒體生動形象的教學效果,為學生創設社會生活的各種情境,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想象與聯想:通過學生自己參與、合作演繹各種社會情境,使學生在經歷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如在《項鏈》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資本主義虛榮浮華的社會現實,突出文中人物豐滿的形象,筆者向學生展示了從網絡上下載的話劇視頻,學生頓時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恨不得穿越時空使出渾身解數幫助主人公瑪蒂爾德,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3.教給方法,學會學習
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而良好的工作方法是以良好的學習方法作基礎的。”美國著名現代教育家珍妮特·沃斯提出,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怎樣學習比學習什么更重要。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應是使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所以,中職語文教師在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學習火花的同時,還要努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教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比如,筆者在教汽修班學生學快速閱讀方法、檢索信息的方法時,推廣他們的汽修專業信息及汽車維修行業信息的獲取方式上去,學生如獲至寶,更重視語文學習。
4.培養師生感情,營造和諧環境
“動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能夠觸及人們心靈深處的是真情實意,而非一味說教。這啟示我們,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才能達到以情感人的效果。“親其師”,方可“信其道”,真實的情感甚于枯燥的理論。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對語文課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首先必須培養師生感情。 為了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某教師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充分利用當代學生愛上網的特點,在班級內建立了微信群,以群分享為依托,充分開發第二課堂,通過關注學生朋友圈,深入了解學生心理動態;通過發布新鮮、有趣的語文現象、語文知識,實現與學生之間學習資源的實時共享。通過微信群,教師發現了學生的閃光點,學生也對老師的文學素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師以在網絡中強大的個人魅力,扮演著“意見領袖”的角色,學生漸漸開始對其課程產生興趣,教學氛圍獲得顯著改善。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任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所謂高素質勞動者指的是,勞動者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技能,還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這其中就包括語文素養。而中職教育的核心培養目標不僅要教會學生生存的本領,更是教會他們理解生命的意義并獲取幸福生活的能力。因此,語文教育正是這種以人文教育、精神教育及生命塑造的學科;所以應加強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措施的探討,從而提高我國語文教學水平。
[1]張湘溪.中職語文課堂的困惑與創新[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鄒旋.中職語文拓展模塊課堂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技工院校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
[4]鐘啟泉.有效教學的最終標準是學生成長“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與展望[N].中國教育報,2014-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