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冬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0)
試論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
董 冬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0)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發生了改變。語文課是職業教育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科,該學科教學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存在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選擇一些實用直觀的教材內容和形式,利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方法,真正徹底的改革好職業中學的語文教育。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現狀,并就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
職業學校 語文教學 改革
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分支。在教學的各個方面,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都有其特殊性,因為職業學校培養目標和培養對象不同,這就決定了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獨特性。因此,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必須進行改革。[1]
1.中職語文課程不受重視
對于中職中專這樣的技術類學校,像語文這樣的基礎科目基本沒有地位。這類學校的學生本身綜合素質相對較差,而學校只重點抓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忽視了語文、數學、德育等這些傳統學科的學習,甚至有的學校為了多留些時間給專業課程,大量刪減了語文和其他基礎科目的教學內容。這樣一來直接導致中職學生的文化素養更加難以和普通高中學生相提并論。對這些年紀輕輕的學生來說,學校重技術輕個人修養的做法不利于他們將來的發展。是什么原因讓基礎課得不到重視呢?主要是因為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很明確:為企業培養專業的藍領,也就是技術性工人,保證學生畢業后可以順利上崗。當然從一方面來說,促進學生就業是好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樣做的后果弊大于利,既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無比枯燥,也使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沒有得到全面發展的人是不完整的人,而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人的發展不健全必然影響社會的全面發展。[2]
2.語文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中職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使得本來重專業技能輕文化基礎的中職學生對語文學習更加提不起興趣,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堪憂。許多教師仍然采取的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到底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學很少使用多媒體,學生對這種缺乏新意的上課方式顯得有些疲倦。再加上中職學校的生源素質相對較差,學生的課堂紀律意識淡薄,行為習慣差。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維持課堂紀律,這樣必然會影響教學進度和師生情緒。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已經不易,就沒有過多的心思再去考慮教學方法了。有些教師擔心上課一提問、一討論,學生可能借此起哄、聊天,整個課堂亂哄哄,反而浪費時間,影響教學。而且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好多基本知識也是一問三不知,討論不出什么結果來。所以,中職的語文課堂上基本采用單一的灌輸法: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傳授著書本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著書本知識,整個課堂一般只有教師一個人在說。德國教育家季斯捷爾維格說:“不可能把文化修養和教育交給或者傳授給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想要獲得文化修養和教育自己的人,他應該親自參加活動,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從外部只能得到激勵而已。”所以,這種全憑教師一個人講授的課堂教學方式弊端不小,需要采取一種積極的方法加以改進。
首先是教學過程的改革。要通過開放性的教學過程改革傳統的被動局面,讓學生主動學習。一方面表現在教師語言權的開放,另一方面表現在學生思維權的開放。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多向思維,發散思維,學會從不同角度辨證地理解和分析問題。其次是結合職業特色,力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師是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的職責是因勢利導、從旁協助。根據職專學生的特點,可以把語文課變成表演課、朗讀比賽課、演講課、討論課,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運用的能力。再次,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實行激勵機制。自信心是一個人個性成長的重要心理儲備,要以“激勵”的方式引導他們自始至終參與知識的積累過程,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力。[3]
1.教材主動變,適應社會發展要求
目前筆者學校使用的是勞人版教材語文,雖幾經修訂,但大部分還是從初高中教材中選取的一些篇目,與煤炭企業知識聯系不緊密,為煤炭專業服務的功能不強。而新教改是適應現代社會企業需求的,新教改更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授課除了傳授必要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做好雙邊教學,師生溝通,增加信息量,培養堅實的讀寫能力,培養語文素養。學校校用的語文教材,古漢語、現代文和應用文部分各占大約三分之一的比例。古、現代美文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真善美的情操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增強的責任感、使命感。而應用文部分可以培養學生對一些將來工作中必然接觸的應用文體的寫作能力,比如最基本的書信、通知、請示、總結、調查報告、實習報告等。[4]
2.教法主動變,變生硬為生動,變被動為主動
把多媒體手段引入語文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化繁為簡,化生硬為生動,變無聲為有聲,讓學生喜聞樂見。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筆者在講授屈原的《國殤》時,就從網上下載了名家配樂朗讀的這首詩,再配以精心挑選的圖像,就把詩中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學生無不為之振奮為之動容,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引起感情共鳴,進而達到理解的目的。筆者講授《紅樓夢》節選部分《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用了近一周的時間做出一份 fl ash課件,插入了電視劇的一些視頻,包括主題曲《枉凝眉》,并且用表格的方式對比分析了林黛玉、王熙鳳、賈寶玉等人的性格特點,整堂課沒有哪個學生聽課分心做別的事,而且學生在課后紛紛表示這樣的語文課有趣了,好學了。
多媒體為我們探索職教語文課不同教學類型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后多媒體在職教語文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將越來越重要。
3.教師主動變,適應教改新要求
過去的職教語文學習和考試機制僵化落后,部分教師滿堂灌,學生不用思考,主動性、積極性沒有了這又怎能不產生厭學的情緒呢。這實際上是徹底的本末倒置了。教師應是引領者,學生是探求者。目前,學校基礎課采取的考核辦法是題庫考試法,教材學完,老師摘其要點結集成題庫,讓學生復習備考。這種方法死板落后,與現代職業教育的靈活機動性背道而馳。學生學的是可以靈活運用的知識,培養的是優秀的個人素質,這豈能是一紙題庫、一份試卷能達到的?
4.提高職校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職業學校中進行語文教學改革,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職校語文教師的使命。正確面對并處理好傳統模式、觀念與新模式、新觀念的關系,解決好兩者之間的矛盾,關鍵是要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首先,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以及思想認識,激勵教師通過一些積極的嘗試和創新,探索出更好的教學方式和做法。其次,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由于職業學校中語文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語文教師自身要更新觀念,并不斷提高業務素質。“要使學生有‘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職業學校中的教師必須不斷的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5.科學制定教學評價模式
職校學生自信心不足,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首先教學評價要注重過程評價。傳統考核評價方式的不足在于注重學習成果,無法反映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狀態,因此構建科學的評價模式就要注重過程,盡量體現出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公平、客觀的考查學生的整體水平。其次教學評價要采用多樣化方式。職校語文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文化基礎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技能。這就決定了職校考核不必像普高那樣單純的以分數來定論,可以采用多樣的考核方式,如綜合作業、技能、成績等評價學生。總之,要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從而推動職校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知識經濟時代中,對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進行改革是大勢所趨。為了實現職業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達到育人的標準,語文教學勢必要擺脫傳統觀念和理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本文對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結合了筆者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查閱了相關資料文獻,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具體措施和建議,希望能夠為職校的廣大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1]吳佳佳.淺談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2013(22).
[2]蘇海燕,王維禮.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職工教育,2013(20).
[3]孫飛.淺談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模式改革[J].職業,2013(36).
[4]王雪梅,馬革瑞.淺談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