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元華(貴州省習水縣第七中學)
如何處理好英語課堂中師生的抵觸情緒
彭元華
(貴州省習水縣第七中學)
英語教育教學工作也是一門科學,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學更是一門藝術。在英語課堂中嚴格要求學生是必須而重要且有效的教育手段。但是過分的嚴厲和高標準的要求,迫使學生處于高壓而屈服狀態,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與教師對抗,形成真正的對立情緒。那么,如何協調英語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呢?如何優化交往體系,創設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呢?如何化解英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抵觸情緒呢?
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對老師的抵觸情緒產生時,我們英語老師的情緒一般也會非常激動,肯定讓我們老師不發火、不激動是不可能的,的確讓人難以接受。但是我們當老師的也應該考慮一下發火和激動,真的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和壞處,我們應該要用理智戰勝情感,一定要學會冷靜地處理,尋找一個合適的臺階給自己下。其實,學生都非常明白他們的確應該需要尊重老師,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美德。所以,英語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抵觸情緒的產生必定有隱情。我們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一定要深入認真調查研究,從細節入手,更是要仔細分析和查找原因,找出問題的原因所在,這樣才能夠找出我們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與方法。不能靠自己的主觀判斷,輕而易舉地進行想當然的猜測。如果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好問題,反而會激化存在的矛盾,造成事態矛盾的進一步擴大化。
要知道國外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句話:“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加強烈。”我們遇到老師與學生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當中有些老師對待學生往往是非常簡單粗暴,缺乏耐心與寬容,可能有時甚至想一棍子拍死。作為英語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鼓勵學生,用自己善良的情感去包容學生,用自己寬容的胸懷去打動學生。如果我們長時間都在埋怨學生,那么只會讓學生感到垂頭喪氣;如果我們無休止地責怪學生,那么只會引起學生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天天“恨鐵不成鋼”地指責學生,還不如高興熱情地善導和鼓勵他們來得行之有效。尤其我們英語老師更應多加鼓勵學生,既能增強他們改正錯誤的自信心,又能增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我們英語教師更應該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位好學生,更要善于與他們交真心朋友,及時了解孩子們的內心,更應與學生建立一種互相平等、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
我們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處理問題時,有些老師依靠自己身材高大,不是采取以理服人的方法了,而是依靠自己的絕對武力來對學生進行壓迫解決,這是我們老師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即使當時學生沒有反對,其實學生的心里壓根就不服你,這樣反而會增加對你的怨恨。所以,我們教師遇到學生與自己產生抵觸時,一定要克制自己要爆發的情緒,一定要耐心細致地進行思想教育并說服他們,一定不能動手甚至打學生。如果我們老師動手打了學生或是體罰學生,既是法律法規不允許的,也肯定征服不了學生那幼小的心。
我們當中更是有些老師在英語課堂上遇到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時,硬是急于求成。很快就找班主任或學生家長告狀,還可能直接找學校領導出面解決問題。自認為這種方法很好,但卻不知大多數學生這時的心理非常脆弱、思想非常復雜,如果我們再去找班主任、學生家長和學校領導去刺激他,那就更容易產生更糟糕的結果。其實,這時的我們不要太著急,要心平氣和地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此事,認真分析為什么這樣的事情會在自己身上發生呢?我們老師應該剖析自身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我們自己能夠解決問題,那就不要找班主任、學生家長和學校領導。這也是對我們英語教師自控能力、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的一個考察。
我們身邊有些老師在英語課堂上處理與學生發生的矛盾時,喜歡翻學生的老帳本。把今天遲到的事,與上月逃課的事硬是聯系在一起,這讓學生聽起來很沒面子,心里不舒服。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一事歸一事,我們要從學生現在出現的問題著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上級領導在批評我們時,把你以前的一些陳谷子爛米都擺了出來,我們又會怎么去想呢?再次,我們英語教師也是從學生階段走過來的,更應該理解學生,更應學會換位思考。
綜上所述,我們老師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只有真正地聯系生活實際,切實深入了解學生,與他們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我們英語教育教學中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會有進一步的創新和豐碩的收獲。
黃俊卿.如何化解英語課堂中的“抵觸情緒”[J].語數外學習:英語教育,2013(6).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