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河北省邢臺市第三中學)
淺談英語教學中starter的設計
趙海燕
(河北省邢臺市第三中學)
教學中starter的設計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的,激活背景知識。它可以盡可能直接、直觀地帶領學生進入目標知識的學習。
starter;設計策略;第一印象效應
人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或starter能夠深深吸引學生,引起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那么,怎樣設計starter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呢?這里我將結合幾個具體的實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思考的過程,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
實例:在學習劍橋青少版的一篇閱讀時,授課教師先展示出一張文章主人公驚恐且疲憊的圖片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癟his is my friend Mr...Can you guesswhathappened to him?”接下來用相關的一張圖片給予學生提示。“Do you think he isa luckyman ornot?Read the textand seewhether you are right.”學生帶著迫切想要知道真相的心理開始了閱讀。
明確的語言學習目標有利于學生集中精神,突破重點。模糊的設計會讓學生感到云里霧里,找不準方向。
一節公開課的starter老師是這樣設計的:What's the long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The long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that I couldn't see Chairman Mao even though I am right in front of the Tiananmen!)Why?Because of HAZE(霧霾)。聽到這里我們大多數老師想這節課的內容應該是和環境相關或是講霧霾天氣學生應注意的事項吧。出乎老師預料的是,本節課的內容是關于“allow”用法的語法課。顯然,這個starter與主題的距離遠了點,很難使學生一下子進入狀態。
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效應: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所以,我們一定要確保第一次輸入的正確性。
在一節學習進行時態的語法課上,教師用幾幅自己的生活照引入,請學生根據圖片回答“You're cooking/cleaning/dancing...”課后,一位業內高手指出:“剛才的描述應該用過去進行時更為準確。”初學者好比一張白紙,如果畫上了錯誤的筆畫,即使用力地擦掉,也會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所以,首次輸入一定要準確無誤!
45分鐘的課堂時間要求我們必須能夠快速地將學生引進預設的情境之中。這就要求我們的starter要直接入題。
實例:劍橋青少年英語A2學習物品質地和形狀的詞匯課上,教師是這樣導入的:“My best friend Lily's birthday is coming.But I haven'tdecided which gift is suitable for her.Would you please help me?”接下來展示了一些禮物的圖片,引導學生通過物品的質地選擇禮物。幾句話就將學生引入到了目標語言上。
每年九月一號高一新生入學的第一節課,我們都會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破冰,從而消除學生間的陌生感,增進彼此的了解。但同時教師應牢記:這是一節英語課,我們的目的不僅如此,我們還應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在課堂上得以體現和提高。所以,在starter的設計中,語言是必須好好考慮的。實例:IWant To Know You將一個可愛的毛絨玩具傳給你想要了解的同學。在此之前,先介紹自己?!癕y name is...I'm from...My favourite subject/sport/pop star...is...How aboutyou?”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边@句話深深地印在每一位教師的心中。不同的教材、課型決定了我們要使用不同的starter激活學生的大腦,跟隨老師創設的情境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及學生的不同生活背景也迫使我們采用不同的starter架起學生和知識的橋梁。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我們一定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學習和交流,最終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設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