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清(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現代服務業管理學校)
賞析“同課異構”,感悟“優質課堂”
張利清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現代服務業管理學校)
精彩的高中數學課堂,必然以教師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為支撐,以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為宗旨實施教學.以三節“同課異構”數學課部分教學片段為依托,圍繞數學課堂教學課題的理解和定位、新課的導入設計、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重難點的突破、學生參與的量及思考的度五個方面進行賞析,開拓了學生的眼界,也帶來了對數學“優質課堂”的一些感悟.
高中數學;教學理念;積極程度;“同課異構”;“優質課堂”
在東勝區教育局舉辦的2016年高中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上,筆者有幸聆聽了來自不同類型學校的三位教師的參賽課,采用的是“同課異構”的形式,賽課內容為正弦型函數y=A sin(wx+j)的圖象和性質第一節課.教師甲來自普通高中,授課風格是重知識輕學生的傳統課堂教學;教師乙和丙來自職業高中,展示的是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究教學。面對同一層次的學生,本著不同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教師,在打造優質課堂的同時,呈現的課堂效果既有精彩又有遺憾.
下面筆者借助這三節課的部分教學片段,從課題的理解和定位、新課的導入設計、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重難點的突破、學生參與的量及思考的度五個方面,賞析課堂的精彩.
1.課題設計的目的是突出重點知識還是整合知識碎片
常言道:看書先看皮,看報先看題.講課亦如此.一節課的標題是課的精髓,教師對課題的理解和定位至關重要.
教學片段1:教師甲對課題的定位:正弦型函數y=A sin(wx+j)(第一課時)
教學片段2:教師丙對課題的定位:正弦型函數y=A sin(wx+j)的圖象
[賞析]教師甲的課題指向不明,第一課時的內容是指正弦型函數的圖象還是圖象和性質?學生的理解很被動;教師乙的課題一針見血,只探討正弦型函數的圖象問題.
2.新課導入的目的是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還是承上啟下,引出新知
新課導入猶如一臺戲的序幕,安排得當就能收到先聲奪人的奇效.
教學片段3:教師乙的導入.
教師先復習正弦函數y=sin x的圖象畫法:“五點法。”接著提出問題:你會畫的圖象嗎?引出課題.
教學片段4:教師丙的引入.
教師PPT動畫演示單擺運動軌跡呈現的圖象.說明單擺的位移與時間關系可表示為s=A sin(wx+j)(A>0,w>0),引出正弦型函數的定義.
師:你會畫y=A sin(wx+j)(A>0,w>0)的圖象嗎?它與y=sin x的圖象有何關系?引出課題.
[賞析]為什么要研究正弦型函數y=A sin(wx+j)(A>0,w>0)的圖象?教師丙在新課導入以生活實例的需要給出答案.
3.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是探究數學問題的本質還是驗證推理是否正確
教學片段5:教師甲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
探究A對正弦型函數的影響時,學生畫y=2sin x圖象,并與y=sin x的圖象對比,總結規律,類比得出函數y=sin x到y=2sin x的圖象變化規律;幾何畫板驗證猜想的正確性.
教學片段6:教師丙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
教師丙讓學生畫圖后,PPT動畫演示變化規律,學生總結;教師利用幾何畫板,讓學生給賦值,觀察,學生認識到y=sin x到y= A sin x圖象變換的本質.并激起一個小花絮,學生問A<0時圖象又是怎么變換的?教師演示,學生心服口服.
[賞析]恰當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生親歷數學探索的過程,更易于觸碰到數學問題的本質.
4.教學難點的突破是“化險為夷”還是“臨陣脫逃”
教學片段7:教師甲采取難點分解,迎刃而解.
在探究φ對函數的影響時,讓學生以習題變式形式探究y= sin(2x)到的圖象變換,既挖掘到相位變換的實質,又為探究y=sin x到y=A sin(ωx+φ)的圖象變換提供新思路,使難點突破,“化險為夷”.
教學片段8:教師丙采取問題擱置,“臨陣脫逃”.
教師丙沒有探究函數y=sin x到y=A sin(ωx+φ)函數的圖象變換,而是將問題擱置,學生疑云滿滿.
[賞析]難點的突破,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為學生搭建臺階,以便學生順利登上踏峰,而不是令學生可望而不可即.
5.教學中,學生是積極參與還是被動學習,是思維碰撞還是表面“熱鬧”
教學片段9:教師乙讓學生畫了6個不同參數的函數圖象,占用教學時間太長,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收效甚微.
[賞析]教學中,知識信息量的傳授固然重要,但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可忽視,否則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1.課題設計的理解和定位要精準,突出重點.如本節課題應是:正弦型函數y=A sin(ωx+φ)的圖象,學生看到標題有所期待.
2.新課導入盡量生活化,激發學生求知欲是重點.教師丙引入生活實例恰到好處.
3.現代化信息技術使用要恰當合理,發揮其最大功效.教師丙注重知識生成的過程,學生親力親為,體會更深,應用更靈活.
4.教學難點的突破要精心設計,設計梯度,化難為易.教師甲在處理難點時,精心設計每一環節,通過分解降低難度,學生易于突破.
5.學生參與的量和思考的度,是一節優質課成敗的關鍵.“優質課堂”的落腳點是“以生為本”.只有學生“會”了,教師才“好”了!
董榮森.以“目標”引領教學,以“三動”激活課堂[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4(12):48-51.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