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江蘇省南京市河西中學)
靜待花開
陳偉
(江蘇省南京市河西中學)
在中國支教十余年的德國教師盧安克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家,那么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學生,那么學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個人為了人類的發展,那么全人類就是他的后代。就是這樣一個國際友人用自己的真心真意真情懷在貧困山區長久支教,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自己的言行。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家庭隨著人們的婚姻、社會等意識的變化而發生破裂。從而單親家庭子女這一特殊群體在社會中的比率也不斷增加,這一群體里大多孩子承受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巨大壓力,造成了他們心理發展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偏差。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更多地關注這一群體,去了解、去關愛這些最需要了解、關心的學生。幫助離異家庭學生正確面對現實、樹立自信、培養自立能力,使他們早日走出困惑,形成健全心理,健康成長。
班上的澄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澄是一個性格開朗、活潑、大大咧咧的女孩,她的學習成績在班級中屬于中等,一開始我對她的關注并不多。入校的第一次秋游活動中,她突然間跑到我的面前叫了我一聲“爸爸”,這一聲讓我驚呆了,也讓在場的同學和其他老師同樣目瞪口呆。可是,我只當是孩子調皮,并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秋游之后我對她還是和以前一樣,直到和她奶奶談話后,我才明白她那一聲“爸爸”的含義。從澄的奶奶那兒我了解到:澄父母離異,她本該跟隨父親生活,但因父親工作繁忙加之父親再娶,所以她就一直由奶奶撫養。了解到這,我就將秋游之事告訴了她奶奶,并且我感受到她對父愛的一種渴望,同時也說明她是多么想得到老師對她的關注。從那以后我開始慢慢地關注起這個大大咧咧的女孩,我發現她總能把老師交代給她的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的認真,為此我建議語文老師讓她作課代表。從那以后她更加的積極,更加愿意為老師、為同學服務,可是她的學習成績依然是一般般,尤其是在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中沒有多大的起色,然而她的奶奶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將來最起碼能夠進入縣中讀書。這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壓力,她為此情緒低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在班級里再也見不到她歡聲笑語的樣子,我為此找她到學校的花園和她閑談,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她放松自己,減輕思想包袱,可是效果并不明顯。
就在這個階段,一個意外發生了。澄放學下樓時不小心將腳崴了,挺嚴重的,打了石膏,拄了拐杖。下午她奶奶要忙著做飯,只好拜托鄰居來幫忙接她放學。當我得知這件事后,我決定每天開車送她回家。剛開始,從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很不情愿,在她看來像她這樣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怎么可能受到老師的青睞呢?所以她每天放學后總是獨自坐在車后,不說話。為了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像她這樣的學生,我主動跟她閑談,從班級里當天發生的事,到關心她的日常生活,也偶爾問問她最近的學習情況,漸漸的,她在車上也開始主動和我聊天。她會和我談到當天的課堂上有哪些問題沒聽懂,或者是我在上課的過程中有知識點沒給學生講明白的她都會告訴我,而我在第二天的教學中也會注意這些方面。她還會主動告訴我班級中目前存在的個別不好的現象或問題,針對她告訴我的,我會在班級展開調查,引導班級的學生去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使得班集體向一個良性的方向發展。就這樣她和我熟稔起來,雖然她的腳已經完全康復,她依然愿意坐我的車回家,而我也習慣了送她回家,這段不算長的路程成了我們溝通的紐帶。
進入初二之后,她和其他學生一樣也有些浮躁叛逆,為此我安排她作班級的紀律班長,讓她負責自習課的紀律。在這學期開學時,因為一場大雪使得全市的開學時間推遲,我也是第一時間通知她后,讓她幫我通知其他學生的。這讓她感受到我對她的信任,慢慢的我和她在學校是師生,放學后是朋友,她有問題有困難都會來找我幫她解決。而且我還發現她對我所教的課程也開始慢慢感興趣,作業情況有了很大的轉變,在進入初二之后,她在我這門課程中進步是最大的,并且開始影響帶動著她的其他學科的學習。由于愛人帶初三,這學期我回家都比較遲,她還是很樂意等著讓我送她回家,所以我在辦公室為她準備一些零食,下午放學后讓她到辦公室先吃點,在辦公室寫會作業再和我一起回家。在最近的一次統考中,她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這讓其他同學和老師都感到驚訝。
通過和澄的相處,我發現單親孩子的世界也是五彩斑斕的,他們有憧憬,有夢想,而且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長。我想我們應該將我們特別的愛給像澄一樣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學生,他們也是班級和諧發展過程中不可忽略的基石。新課改一重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從尊重學生出發,建立新型的現代師生關系,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脫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教師要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贊美,善于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伙伴,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待單親家庭子女這一特殊群體,更要傾入教師的愛心,走進他們的心靈,得到他們在情感上的接納,才能更好地教育他們。正所謂“給點陽光就燦爛”,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再自覺與不自覺中讓這片希望的沃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而做一個有心人,及時給予他們熱情的關注,為他們提供嘗試的機會,他們就會揚起自信的風帆,樹立堅定的自信心,在生活和學習的道路上積極進取,健康發展。在這片沃土上我們播種著愛也收獲著愛。
莫疑春歸無覓處,靜待花開會有時。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在學生心靈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愛心去澆灌,必將伴隨其生命的成長,豎起人格的參天大樹。我們做的雖然是平凡而謙遜的葉的事業,但卻兼有花的尊貴和果實的甜美。
[1]朱益明,秦衛東,張俐蓉.中小學教師素質及其評價[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吳敏,夏惠賢.素質教育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J].上海教育,2000(9).
[3]付靜.教師的幸福[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5).
[4]許瓊華.教師職業幸福感從哪里來[J].教育科學,2005(6).
[5]宋生財.淺談如何構建新型師生關系[J].教育界,2010 (17).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