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威
(吉林省榆樹市實驗中學 吉林長春 130400)
試探新課程背景下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改變
丁 威
(吉林省榆樹市實驗中學 吉林長春 130400)
新的基礎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重要內容,需要全面了解當前學生數學學習方式,進行調整和提升,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繼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需要從數學學習方式進行下手。在轉變的過程中應當摒棄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等不良現象,基于實踐,研究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更利于當代學生的發展。
新課改 數學學習方式 創新 實踐
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始終處在不斷改革之中,探討如何達到最優質的效果培養人才。我國最近一次啟動新課程改革是1999年,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于新課改理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成為大家焦點所在,這次改革要求的就是改變以往單一、被動、依賴性強的數學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本文針對新課改下學生數學學習方式轉變、如何轉變、注意事項等進行探究討論。[1]
最早提出了“數學學習方式”這一說法,是美國教育家哈伯特·塞倫,他認為數學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學習時,偏愛的一種學習策略,并且養成了一種習慣。形成一種傾向。
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雖然種類多樣,但是存在普遍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就會有意無意的選擇運用一種方式,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記憶、理解,以便達到為學習內容的靈活掌握和應用。[2]
不同的角度下,數學學習方式可以分為不同種類。從時間的延續性上來進行劃分,可分為現代學習和傳統學習兩種。在我國教育史上,數學學習方式也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歷程,本次課程改革實施下,數學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轉變,由傳統方式過度到現代數學學習方式。
傳統的數學學習方式主要是指,在以往的相應歷史條件下,形成了多數學習者共同選擇的一種數學學習方式。傳統數學學習方式中,教師覺有極大的自主權和主導權,這樣就導致教師產生“權威性”,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相對而言,就存在了“被動性”。這和當時歷史條件下的教師觀密切相關。因此,傳統數學學習方式存在如下弊端:
1.數學學習方式的被動性
傳統教學環境,存在“填鴨式教學”現象,主要是一味的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導致學習課堂環境比較沉悶。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十分被動,以死記硬背為主,課堂上服從于教師,表現出的問題就是嚴重缺乏創新意識和主動意識。
2.數學學習方式的依賴性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學習途徑和手段受到了環境抑制,存在單一性。這種單一性體現在學生只是一味的記憶知識,缺乏靈活掌握運用知識的意識。產生了諸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等等相對封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課堂上學生之間缺乏探討,數學學習方式缺乏聯系。
這種情景下,就容易產生理論難以聯系實際的問題,導致學生在社會生活上的不適應,課堂教學教育下的學生群體普遍存在這種現象,沒有認識到學生未來生活的可塑性和無限可能性,最終學生學習脫離了現實,數學學習方式存在弊端,最終影響了社會發展。
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新的基礎課程理念中十分重要,也可以說是核心任務。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主要還是要從多方面下手,全方位推進,重點突破,最終實現學生由原有的數學學習方式,轉變為新型數學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努力:
1.給學生一些空間,讓他們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數學學習方式要求。合作學習倡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小組這個載體,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這是現代人普遍需求的一種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隨著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更新,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因此合作意識愈發重要。就學習而言,合作學習有利于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可以凝聚人心,培養團結意識。進而對學生以后的發展也可以起到促進作用。
2.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
“我要學”是自主學習中學生的突出表現。這種想法源自于興趣或者責任。也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綜合素質體現,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成為學習的主人,自發自主的進行學習,學習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在教學中,可以創設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進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數學學習方式。
傳統教育理念下,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主要的知識的被動傳輸,偏重于機械記憶的學習,喪失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當前人們對于探究學習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區,提倡探究學習其實并不是完全的摒棄接受學習,是基于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注重接受學習的極端方式相對而言的,傳統數學學習方式本身不具有好壞之別,正確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新課程實施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轉變是新課改核心任務,教師需要將學生數學學習方式變革作為一個主要研究方向進行關注,認識到當前學生學習變革的重要意義,改變學生固有的存在弊端的學習方法,主動培養學生改變數學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在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J]. 教學與管理.2011(33)
[2]數學教學要著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J]. 考試周刊.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