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鳳平
(山西省交口縣雙池中學 山西交口 032400)
淺談初中地理小組互助合作教學
樊鳳平
(山西省交口縣雙池中學 山西交口 032400)
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主要采用“課堂教師講授、考試,學生記背內容”的模式,但初中地理具有重要的學科地位,它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新課改下,地理教學課堂中積極推薦小組互助合作,激發(fā)學生興趣,增進交流,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地理 教學 小組結合 互助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初中地理教學要側重加深學生對人文地理知識的了解,相應地初中地理教材也增加一定篇幅內容。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疆域,課前我先將學生分成8個小組,再為每組準備好等量剪成我國各行政區(qū)的小紙片,在課堂上以“組間競賽、組內互助”的原則要求學生共同合作將眾多零碎的小紙片拼成我國的疆域輪廓。此時我會明確競賽目的和競賽內容,哪個小組的任務完成得又快又準確,完成任務后,我和全班同學再綜合評選出“最佳互助合作小組”“表現(xiàn)最突出小組”。通過這樣的形式,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鞏固學習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1]
新課標鼓勵學生互助合作,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人人參與的良好學習氛圍。在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我鼓勵學生互助合作,共同組織討論,平等交流,活躍學生思維,對于學生經(jīng)過討論交流也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就會適時地給予點評、講解,通過師生參與共同解決學習問題。如,探究“地球是個球體”這一說法的真實性,我就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共同討論,互助合作,列舉一些能證明或反對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有力證據(jù)。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資料搜集及整理,學生在課堂上列舉足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甲同學認為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從歐洲出發(fā)一直向西航行,最后在歐洲結束航行;乙同學認為每當月食時,可在月球上看到地球影子為一球形;丙同學認為人從存在明顯曲率的遠處走來,會先看見頭部、再看見身體、最后看見腳,以上三個學生都列舉有力證據(jù)證明地球是球體。通過探究性學習過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熱衷于探究討論,樂于互助合作,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2]
1.維護課堂紀律
良好的課堂次序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前提,在小組進行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管理好課堂紀律,或讓學生自行管理課堂次序。在我的課堂上出現(xiàn)過:有些孩子壓根兒就不參與小組學習,或者是借討論話題在一旁講話,或者是其他小組在進行展示的時候,在下面自由接話、胡亂講一通跟課堂毫不相干的東西,這些現(xiàn)象阻礙了教學的順利進行,浪費了時間。所以,如何使得課堂氛圍生動活躍又能保證良好的紀律,是我一直在探索追求的目標。
2.教師的觀察與指導
在學生進行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走下講臺去關注學生的討論情況,而不是將問題“甩”給學生,這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一方面,對于討論中有疑問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另一方面,對那些沒有理解教師指令的或曲解教學意圖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和補充。所以,在學生小組自主合作時,教師的引導就變得極其重要了。
3.學生積極性的調動
課堂總歸是學生的,教師如何讓課堂成為學生真正學習的天地,讓學生喜愛你的課堂,期待你的下一節(jié)地理課堂呢?學生的積極性必不可少。有了小組的合作就會有合作成果的展示,那讓誰去展示呢?如果學生們“你推我讓”,就仿佛讓一個表演成為了“懲罰”,所以,我開始時便對各小組的小組長進行了必要的培訓,讓他們做好表率。一些較難的問題開始讓小組長完成展示,而相對簡單的讓其他組員來完成,或者讓小組長根據(jù)本組組員學習地理的情況去安排展示人員。對于那些學習程度較低的學生,我采用的是組內幫助的辦法,必要時可以讓組長先給他預演一遍,他再上講臺展示,力求人人都能學起來、動起來,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同時,地理教學相關工具的充分利用不僅是教師教學的必備品,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地球儀、各種地圖、圖表、插圖、材料等。[3]
1.教師鼓勵性評價
學生得到老師的認可后,是非常開心的,這有利于孩子學習的成長。一方面,實行小組加分機制,設置一個基礎分,如果能夠利用地圖或拓展知識或恰當舉例等形式多變的還可以加上相應的分數(shù);另一方面,教師的激勵性語言也必不可少,比如:你回答得真好,你太棒了,很不錯哦,等等。
2.學生合作與評價
為了讓教學內容順利進行,保證學習內容的正確性和時效性,小組長根據(jù)不同難度的題確定展示人員,先讓展示成員先在組內預演一遍,由小組內部先提意見和建議,對知識做相應的修改和調整,已達到良好的展示效果,這樣也避免了一些“不敢講”的孩子能夠上臺去展示合作成果,以求體現(xiàn)合作的理念。[4]
通過互助合作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能親身體驗到互助合作、共同學習的樂趣,還能充分掌握知識方法、學習技能。為有效地激發(fā)學生互助合作的學習興趣,我會積極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獲得師生的肯定評價,滿足自己的心理成就感。學習成果展示包括組內展示和組間展示,組內展示指學生通過資料查找,得出相關結論,并在小組間展示交流,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組間展示指小組通過互助合作,意見交流達到一致觀點后,派小組代表在師生面前展示小組學習成果的過程。若一個學生能向小組同伴、向其他人說清楚、講明白一個問題的實質,也表示他真正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學生經(jīng)過教材閱讀、資料查找、采訪以后,共同合作,做好學習成果交流的準備工作。
總之,在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師要積極構建“互助合作”教學模式,并對其進行合理優(yōu)化,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互助學習、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唯有如此,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馬蘭.合作學習的價值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09(04)
[2]王凱.論合作學習的局限性[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6)[3]徐振華.合作學習與地理教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09)
[4]韻小麗.學生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J].四川教育.2006(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