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捍東
(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漫水灣鎮松杠小學 四川涼山 615608)
教師要學會傾聽
王捍東
(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漫水灣鎮松杠小學 四川涼山 615608)
教師好像在大多數人印象中就是說、傳授知識的教學者,只需要把課本上的知識點準確無誤的傳達給學生就可以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教學的本身還有什么意義呢?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又如何被挖掘呢?其實在教學中聽比說更重要,只有通過傾聽,你才能知道本堂課的教學效果,反饋學生的問題,知道學生的內心所想。學生與教師之間需要一座橋梁,而這座橋梁就是有效的溝通。教師扮演的角色一定是聽多過于說。傾聽能夠激發學生的談話欲,促進深層次的溝通。而傾聽不止是傾聽這么簡單,怎樣聽?如何聽?聽后的效果?這都是至關重要的。
教師 學會 傾聽 策略
聽,是課堂上師生相互交流的主要途徑。在課堂師生交往過程中,對一名教師來說,既是講話者,也是聽話者;既要能講也要會聽。這樣,才能保持師生雙邊信息交流的暢通、有效。傾聽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溝通中認識了解的第一步。作為一位教師,不但要會聽,還要聽到學生的心聲感受和見解,從而作出積極而有針對性的反應,建立師生溝通與合作的基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只有學會了傾聽,才會得到學生的信任,愿意把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表達出來,也正是需要這樣的表達來促進我們的教學進程。[1]
那么,作為教師應該怎樣去傾聽學生的發言呢?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就是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獲取知識,“自由”發表獨立見解。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遇到孩子們的插嘴,有的會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度,有的會影響課堂秩序,因而大多數老師會加以呵斥,或不予理睬。其實,很多學生的插嘴正是其創新思想的展示,教師若能注意傾聽,善于發現,及時讀懂,就會對教學起一定的推動作用。對教師來說,首先應該尊重學生,對學生的任何發言都要保持濃厚的興趣和足夠的注意力。耐心的傾聽是聽的一種簡單方法,在聽取學生的發言時盡量保持沉默,不隨意插話,不干擾學生的思維過程。在傾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插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如“這一點很有趣”,“請說下去,這很有意思”,“說得很棒,大家很愿意聽”,“大家明白”,“能說得更具體一些嗎?”等。這些話作為教師傾聽學生發言時的積極反應,一方面能表明教師代表其他學生對發言者的發言注意、感興趣和贊許,另一方面也能激發發言學生敢于大膽發言欲望,增強信心,還消除學生由于害怕而產生的心理緊張。能讓學生敢于主動、積極,樂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學生的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內心的感受或充滿自信的觀點表達出來,這時,作為教師應努力幫助發言者一口氣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教師做一些帶有鼓勵性的語言,以便盡可能全面的搞清發言者觀點的合理和不足之處,以及隱含在發言中的思維過程,從而有針對性的點撥,把課堂討論引向深入。學生很想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但很多學生時常都會表現出一種懼怕心理,想說又不敢說,或者說了上句忘了下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努力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最好的方法就是耐心地聽,可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輕松感。
師生課堂信息交流的性質和特征,要求教師要“積極的聽”,隨時與發言者建立反饋“熱線”,積極的利用言語來證實自己對學生發言理解得是否準確,是否符合發言者的意思,以利于進一步引導、點撥。我們常常聽到學生的發言在用詞上與成人相同或相似,但他們表達出來的卻往往與成人不一樣,這時,教師應明白他們的意思。如問“你能具體說明一下嗎?”“你能否再清楚的解釋一下?”“能不能舉個例子說明?”“你這話的意思是什么?”等等,表現出教師對學生的發言感興趣,而且想知道的更多一些。另外,當學生在發言時如果出現不夠正確之處,甚至出現錯誤時,發言者這時最易陷于窘境,對聽者的反應充滿憂慮,這時教師可以不強調發言的內容,而重在對發言者表達出來的情感、態度以至情緒狀態作出積極的反應,給予適當點撥。從某種意義上說,此時教師理解發言者的情感比聽懂發言的直接內容更為重要,這樣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積極思考、繼續發言的積極性。教師在聽時還可以微笑、點頭,有時也可作出“對”“很好”等簡短應答,從而創造一種自由傾吐的寬松氣氛。[2]
我們時常會發現,學生常常一邊發言,一邊會情不自禁地通過眼神、表情、姿態和語言表露此刻的內心活動,教師應敏銳覺察并“聽懂”。尤其要注意“聽懂”內容豐富多變的“表情語言”和“眼神語言”,并用動作積極的作出反應,如微笑,適當的目光接觸,有意義的點頭以及有效的調整師生空間距離等。作為一名教師,學會察言觀色應該是必備項目,只有善于察言觀色,才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狀況,根據學生上課時臉上呈現的一些狀態,就可以直接反映出這堂課的學習效果。例如:一些學生在聽課時走神,其實教師很容易就會發現,眼神渙散,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迅速反應。對于此類學生,可以用適當的方法點撥他,可以用幽默的語氣說這位同學你剛剛是在想象老師接下來需要提的這個問題嗎,那就請你起來給大家說說你的看法。提的問題不一定是書本上的問題,可以展現學生想象力的一些問題,這樣不會讓學生太尷尬,而且可以讓他聚精會神聽接下來的課程。[3]
總之,傾聽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傾聽是一種等待,在傾聽中交流,在傾聽中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傾聽是一種教師素養的表現,能夠體現關注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心、在乎,讓我們的師生關系更加和諧、更加長遠,讓我們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更好的形象。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學會傾聽。隨著課堂主體性,自主性的增強,學生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大大增多,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學會傾聽,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并且通過我們的傾聽,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促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1]傾聽與教學--論教師作為傾聽者[J]. 周杰. 全球教育展望.2010(07)
[2]教師應致力于新可以文化建設[J].文學榮.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1)
[3]教師傾聽的意義與策略[J].張光陸. 江蘇教育研究.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