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華
(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永安鎮中心學校 四川德陽 618102)
“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淺析
肖建華
(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永安鎮中心學校 四川德陽 618102)
興趣在一個人的學習中占據最重要的地位,學好一切事物的前提也必須是有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求知欲和探索欲都不是特別強烈,只有激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的將學習與興趣融合。數學學科雖然是數字型學科,但是有策略的教學方法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數學學科與生活又息息相關,更能在生活中引起學生的關注。
興趣 數學 作用 做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古今中外名家無不對自己的事業有強烈的興趣,而且大多數從青年時代就有自己的興趣。可見“興趣”對學生的認識和學習是何等重要。而學習對他們真正有興趣的東西,會做得最認真,也會做得最好。所以制造和保持興趣就成了數學教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教師要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藝術去打開學生求知的心扉,去點燃學習興趣的“火花”,使學生的品質、知識、能力在愉悅的心境中得到主動發展。下面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和體會。[1]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把比較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有興趣的探究活動——創設新異的教學環境,就能有效地啟動學生的好奇心。根據小學生的這一認識規律,對每一節課,我非常重視新課的導入這一環節的設計,設法點燃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求知欲。
如“能被3整除的數”的教學,設計一個游戲環節來導入今天的新課。從第一排的學生開始依次報數,遇到3或者3的倍數時就拍手,其他數字就必須喊出來。這可能對于我們來說比較簡單,但是對于還沒接觸數字多久的小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所以一開始會漏洞百出,但是這并不影響同學們的興趣。熱身游戲后,教師就可以開始導入今天的教學內容了。結尾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接力賽”,全班同學平均分為八組,教師給每一組第一位學生發一張紙,老師喊開始,每一組第一位同學就在紙上寫一個能被3整除的三位數,寫好后迅速傳給本組第二位同學,第二位同學在紙上寫一個能被3整除的三位數,但不與第一個相同。以此類推。最后的同學將紙條交給老師,教師根據準確度和時間確定各組名次。第一名可以得到一個小禮品。在下課前穿插這種游戲,不僅可以收集到本節課教學效果的大量反饋信息,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而且學生將對數學產生欲罷不能的感覺,他們將迫切期望下一堂數學課的到來。
小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所以很多教學內容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來進行。動手操作能激發學生興趣,而且也比較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自己動手操作后,記憶力也比較強。動手操作能夠使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一些抽象的知識,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也符合小學生愛動的心理特征。我在教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這些幾何知識時,拿出教具,讓同學拉一拉、推一推。這些學生很快就掌握它們各自的特征,學到了知識。又如在推導長方體體積公式時,可讓學生用24個l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進行堆擺實驗,試一試可以擺成多少個長、寬、高不同、體積都是24立方厘米的長方體。在學生充分實踐實驗的基礎上,及時引導學生對各種擺法的實驗記錄進行分析,比較,發現長方體體積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是長、寬、高的乘積,進而歸納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長x寬x高=長方體體積。動手操作使教師輕松地教,學生愉快的學,教學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2]
多媒體教學不是單純的傳統面授,也不是單一的電化教學,而是兩種教學方式的融合與創新。融合,表現為兼取兩者之長,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創新表現為兩者不是簡單相加,而是按教學設計理論對教學全過程進行系統的優化設計。多媒體教學注重現代視聽媒體的充分合理應用,真正做到視聽組合,動腦,動手,動口相結合,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更加符合學生學習與認識事物的規律,更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例如:時、分、秒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認識事物以直觀形象為主,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點,自已設計制作課件,以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教學時,在屏幕上顯示沒有數碼只有兩根會動的針的鐘面,讓他們去觀察并思考鐘面上應有什么,然后通過猜測是幾時,去發現鐘面上不僅需要針,而且還需要12個數,才能準確地讀出幾時幾分來。由于合理采用教學手段,在新課的開始就以生動形象的圖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雖然動手能力比較強,但是也處于學過了就容易忘記的階段。如何讓學習好的知識熟記在心呢?就必須經常鞏固學生學過的知識點,鞏固練習是一首歌曲的反復,優化練習內容,增強練習的趣味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新授課講完以后,一二年級的孩子安排短暫的時間做做課間操,邊做操邊唱兒歌。讓剛入學的兒童不感到上課無聊,又容易去除疲勞,振作精神,集中注意力。20以內的加法,有的同學容易錯,我就制作一些算式卡片和相應的得數卡片,發給算數較弱的學生,其中一些學生拿卡片到講臺上唱著“找啊找,找朋友,誰是我的好朋友?”手持相應卡片的學生立刻上場“找啊找,找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手挽手回到座位上。在練習過程中經常做“奪紅旗”、“開火車”、“小貓釣魚”、“對口令”、“接力賽”等游戲,增強了練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學得愉快、記得扎實、掌握得牢固,不容易馬虎。
總之,數學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是一門難學的學科,只有在數學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把枯燥乏味的數學,變成生動形象,人人都愿學的學科,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而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這需要教師們不斷地努力實踐,不斷總結,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興趣,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愛上數學,都能把數學知識靈活地掌握和運用。
[1]劉慧.學而有興,學而小累一一《體積與容積》教學反思[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9).
[2]蔡廣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