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敏
(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實驗學校 四川綿陽 621000)
“火眼金睛”你值得擁有
——有效教學之我見
伍 敏
(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實驗學校 四川綿陽 621000)
六月底我有幸參加了由西南大學文學院承辦的為期一周的集中培訓,在這一周的學習中各位專家講授了諸如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智能時代教育新思維,有效教學,核心素養,為師之道,班級管理等講座。通過這次培訓,我深刻地感覺到我們以往教學中所涉獵到的和所思考的很多方面都還不夠深刻,不夠系統。其中最讓我有感觸的是有關有效教學及設計的版塊。作為一名長時間戰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我深刻地感受到有效教學的重要性和必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對有效教學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要說有效教學首先從有效教學的邏輯起點說起,教學是一個介于教育和學習之間的活動,“教育、教學、學習”呈現了一個從上位到下位的過程。作為上位概念的教育,其主要價值在于為教學提供一種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思維框架。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促使人的生命的豐富與完善。教育是一種發現是一種發掘,所以教育讓我們必須正視人的先天差異,這些語言智力、數理邏輯智力、音樂能力、身體運動能力、空間視覺智力、人際關系智力等等能力上的差異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我們的教學應該教什么?應該怎么教?應該怎么實施?應該怎么評價?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開始教學活動之前,應該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教學重點難點清晰無誤,對自己所教的學生有一定的了解,這些了解可以細化到比如記住學生們的名字,較為了解學生的性情,熟悉學生們在學科學習中弱點,現狀和能力大小等等,結合學生們的能力和教學實際要求制定出適宜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也就是解決好我們的教學應該教什么的問題。
其次,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針對這樣的學生,以及他們現有的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去實施我們的教學活動,我們在構思教學方案時,我們的教學設計必須以幫助學習過程而不是教學過程為目的,學習是一個受諸多變量影響的過程,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這些變量,不同層級的教學活動,其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要保持極好的同一性,教學設計是一個反復的過程,不同類型的學習結果需要不同類型的教學。針對學生最容易掌握的知識往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或在同伴合作中“今天不會,明天就會了”的部分,利用好學生的 “最近發展區”達到知識的延續和擴展,這就解決了我們應該怎么教的問題。
在課堂進行中我們還需重視實施的有效性,作為教師如果我們只是自導自演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情況,那么這樣的教學就是無效的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為什么有些教師的教學效果一直很好,而有些教師的教學效果就差強人意呢,我個人覺得這就和教師自身的課堂控制力有很大的關系,我想若一位教師總是在學生“走神”或 “開小差”時第一時間給予學生眼神或語言的提醒,他的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定不會差,因此擁有一雙“火眼金睛”更利于我們教學有效性的實現。
那么一次教學活動結束后它的有效性到底如何,如何判定呢,我們不妨從兩個維度來刻畫:一是藝術性維度,藝術性的維度它講究個性化教學,注重教學活動的創造性、愉悅性和層次性。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以及課堂的整體節奏氛圍可以比較顯性的呈現。二是科學性維度,科學有效性的維度講究科學化教學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能、有效益、有效應。這一點可以通過傳統的當堂定時定量檢測和后續學習的進展作為一個長線的判定。
總之我們所追求的有效教學一定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情況、學習結果的教學活動。根據所教授的學生和內容的不同,教學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不管是以知識的傳遞為主線還是以知識的發現為主線,只要是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的,同時呈現了教育的本質,實現了人的生命的豐富和逐步完善,它都將是有效的教學。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在教育教學上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嘗試為學生開一盞知識的“頂燈”而非“探照燈”,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本質,才能實現真正的有效教學,才能在追求知識加速跑的今天讓我們的學生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讓他們學會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方式表現出最好的自己,也讓我們真正實現“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