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俐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0
試論“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
何 俐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0
隨著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利用“互聯網+”深化高校會計教學是改革會計教學方式、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互聯網時代既為高校會計教學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并為高校培養人才提出新要求、新目標。本文分析了“互聯網+”的環境下實施會計教學改革的重要性,闡述了現階段高校會計教學中仍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對策。
互聯網+ 會計教學 教學改革
互聯網+的環境下,社會實用型的人才需求量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各高校對會計人才的培養要以市場需求為主,不但要注重學習理論知識,更要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目前,雖然很多高校都在逐步改革教育模式,但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說,實踐教學薄弱,學生自主學習動力及興趣不足等,因此,采取有效對策進行教學改革很有必要。[1]
首先,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互聯網的信息化技術,加之電算化技術的普及,許多企業已經實現財務會計工作使用計算機來處理,改變了如今會計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工作思維。但很多高校會計教學并未立足當今社會需求,忽略與時代的接軌,仍以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培養人才,致使他們走入工作崗位后無法適應現如今的會計工作需求。因此可以說,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求高校改革會計教學工作。其次,會計人才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的發展,而其專業水平的高低與企業經濟效益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同時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產業鏈運轉也有著直接影響,這就要求高校要切實改革與完善教學課程,轉變教學模式,能夠真正實現會計教學實效性。最后,近年來,部分高校已經改了教學目標及教學模式,意在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作為高校課程體系核心課程的財務會計,進行深化改革也是勢在必行。[2]
以往教學中,教師是知識傳授者。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味地傳授書本知識;學生則是被動聽課,邊聽邊記筆記。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嚴重的依賴性,不僅失去學習的興趣,也缺乏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及探索知識的能力。長期以往,學生就會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是棄學,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并不理想。[3]
目前很多高校會計教學更偏重理論知識教學,很少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不能與實踐崗位相融合;且教學模式多為教師先講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再模擬企業的經濟業務讓學生采用手工方式模擬企業做賬。但由于文字描述過多,學生很容易感覺到知識枯燥乏味,漸漸失去興趣。盡管部分學校配置了模擬實驗室,但實訓課程的設置卻只有電算化一門,并未取得好的學習效果。[4]
部分高校設置課程時壓縮課時量,加上會計專業知識本來就很抽象,學生很難扎實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實踐能力更是無法提升,而會計工作本身就要求專業技能及實際操作水平,這就降低了培養人才的質量。此外,學生的教材實用質量低,不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且教材呆板,內容陳舊,常年沒有更新,與社會脫軌。
目前,多數高校教學仍使用黑板及教材授課,盡管有些教師會使用PPT輔助教學,但基本就是展示課本理論知識,并未與互聯網新技術手段有效結合起來,很難激發學生的熱情及學習興趣。互聯網+環境下,需將多媒體技術融入到會計知識教學中,充分利用其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
教學理念對教學行動具有導向作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網絡技術及電算化技術的發展要求高校對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并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到會計知識傳授過程中,使專業知識以更具體、形象的形式展現于學生面前。同時要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對新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探索,并加強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培養其創新性思維,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一方面,高校要按照校企合作模式開發設計專業課教材,使教學內容與崗位的職業要求相符合,并將實踐性知識融入到會計教學內容當中,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拓寬會計教學途徑,轉變教學模式,加強社會實踐,并利用網絡技術來開展遠程教學模式。同時加大對遠程設備的資金投入力度,進而使學生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5]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可以推出網絡課程,學生可以對在線課程進行自助選擇學習,并將會計教學中的優質資源轉化成網絡資源,為避免課程重復造成資源浪費,高校需整合各類資源,并加強校際間的合作。此外,還要加強校企間的合作,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平臺來共享資源,使高校在開展會計教學時能夠根據企業資源進行,以培養出滿足新環境需求的社會人才。
高校需提高教師的互聯網思維意識,加強對其培訓力度,組織定期的培訓,讓教師學習信息網絡知識及電算化知識,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水平;鼓勵教師將微課、翻轉教學等多種手段與傳統教學模式融合到一起,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其自主學習的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
各高校要對以往理論知識為主的評價標準進行改革,采取量化與權重相結合的方式,注重考核學生的會計思維及實踐能力;教學評價要納入學生平日的學習表現、思維能力、及學習興趣,注重績效考查,綜合考察并判斷其學習效果及質量。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高校必須改革會計教學,以適應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需對教學理念、內容、方式方法等進行創新與改革,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培養出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實用型會計人才。
[1]金韻韻.“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J].當代會計,2017,(03):63-64.
[2]李曉煌.會計專業教育在“互聯網+”環境下的教學改革研究[J].財會學習,2017,(05):203+205.
[3]張延泰.“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會計師,2017,(05):65-66.
[4]楊雨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財會學習,2016,(23):212-213.
[5]紀海榮,潘安琪.信息化背景下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新思路[J].知識經濟,2016,(22):170-171.
何俐,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