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暉
(寧夏大學 寧夏銀川 750021)
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促進
熊 暉
(寧夏大學 寧夏銀川 750021)
心理健康教育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促進作用體現在其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有個一個健全的人格,從而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保障。本文將據此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促進作用,以此為相關學者提供一定參考。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教育管理 工作
高校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發展有極大的影響,要想打下牢固的基礎,就必須重視高校教育。同時,心理健康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而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大學生成長進步有重要意義,對個人性格塑造起促進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就是鍛煉良好心理素質的過程,心理健康的學生才能更好的應對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才能以更好的心態解決問題,提升自己,從高校管理角度來說,這也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標。[1]
發展規律,通過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端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而培養大學生的優秀人格。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對學生在校行為的管理,旨在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手段,約束大學生的在校行為,進而培養大學生的紀律意識和責任意識,讓大學生成為新時代下的高素質人才。兩者的目標主體均是學生,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的集中體現便是學生日常的在校行為,一個高素質的、心理健康的學生,其在校行為必然是正常的、符合當代社會發展要求的。而基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具體目標可以發現,心理健康教育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
不大,這就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始終處于剛進入大學時的狀態,尤其在一些二線的普通高等院校中,學生在校期間逃課、上課睡覺的情況已成常態,這不得不說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嚴重失誤。綜合來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無論在哪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都應成為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法單一: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常用的辦法有以下幾個:辦展板(即通過制作有關大學生日常行為的展報,對學生進行行為管理)、組織教育活動(即通過演講、會議、比賽等活動,由領導、教育專家或心理輔導教師親自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管理),這些方法雖然都很不錯,但卻無法對大學生的行為形成長期的、持續性的影響,工作方法單一,而且操作起來費時費力;第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有些高校管理者認為,教育管理工作就是約束學生行為,讓學生懂紀律、守紀律,但卻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因素,教育管理工作太嚴或太松,都無法滿足心理健康的要求,學生的在校行為有所偏差,也就不可避免。
在筆者看來,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針對大學生良好人格的養成,更是借助心理教育的力量,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開辟一條更廣闊的發展之路。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輔助工具,也應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1.從輔助工具角度談心理健康教育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與高校教育管理目標有機結合,教育目標上的一致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教育管理的聯系非常密切,高校教育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使之與高校教育管理的目標更加契合;第二,教育管理方法、內容、形式、制度中都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輔助。
2.從重要內容角度談心理健康教育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促進作用: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內容的一個分支,這就要求學校教管部門應組織起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團隊,從日常生活入手,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其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列入高校教育管理標準體系中,成為考核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同時,高校教育管理者應不斷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從自我做起,推己及人,發揮榜樣作用,從而潛移默化的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塑造大學生良好品行的教育,已成為高校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鑒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本文提出的兩個分析角度是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表現。
[1]黃麗娜.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談英語課堂中的德育滲透[J]. 學生之友(小學版)(下). 2012(01)
[2]蔡曉慶.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