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成
(茂名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茂名 525000)
我對中職教育的一點認識
林同成
(茂名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茂名 525000)
一般認為,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是中職學校的辦學宗旨,也是學生展翅翱翔的一雙翅膀。本文就多年從事職教工作中關于職業教育的一些創新思路作一點探討。
職業教育(以下泛指中等職業教育),主要指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這是職業教育的根本特性,也是職業學校(包括技校)與普通高中的根本區別。在中職學校,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要求達到中級工水平的職業技能,且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如選擇就業,達到就業能力;如選擇繼續深造,要為接受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奠定一個堅實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基礎。
傳統職業教育,學生畢業以后,絕大多數會選擇直接就業,只有少數學生繼續升入更高層次的高等院校,即所謂3+1模式。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適度增加專科高等院校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本科高等院校招收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比例。這就意謂著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將會有相當一部分中職學生升入更高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學習。例如,我校今年15級畢業班選擇高考班的人數比以往大幅增加,證明了這一發展趨勢。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工科學生的實操能力并不比中職學生強已是不爭事實。中職學生,理論知識比較差但擁有一門或幾門專業技能,一旦進入高職、應用技術類大學學習,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看,中職畢業生比普通高中生顯然更值得培養,還有可能從根本上彌補普通高校培養人才的短板。所以,應該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現代職業教育大有前途。
筆者有幸,于一年前兩次被學校派往廣東順德梁銶鋸職業技術學校考察學習,在這所聞名遐爾的廣東乃至全國的職業名校(以下稱“順德職校”)一個多月的學習里,受益菲淺。特別是對職業教育的理解和認識也加深了。
1.對于職業教育,順德職校是這樣詮釋的:在“與時俱進,自強不息”的精神引領下,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以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為重點,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目標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各展所能,揚長避短,讓每個學生都成才的辦學理念;按照就業有優勢,創業有本領,升學有希望,發展有基礎的人才規格要求,堅持面向市場,技能為基礎,立足順德,服務廣東,服務全國,多元發展,把學校辦成一流并在國際較有影響的中職名校為辦學目標。
走進順德職校實訓校區,校園環境的樸素令人意外。這里既沒有金字招牌,也沒有精心打造的裝飾裝修,主教學區實訓場曾經是一家企業的機械加工車間,四十多臺數控機床和銑床,看起來倒像是一間校辦工廠,以此為核心學校承載了全國優秀職校的一面旗幟、廣東省骨干教師培訓基地、廣東省技能大賽指定賽場。每一個實訓車間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教學仿真、現場同步教學視頻平臺。充分體現出順德職校“教”“學”“研”一體化的先進教學理念。
2.傳統教育、名師培訓、技能考試三合一
經過開展近十年之久的教育綜合改革實驗,順德職校邁上了從學校特色走向特色學校的自主創新之路。校企合作、校企對接成為師生校園生活的精神支柱。教師、家長共同追求的育人愿景、價值取向已形成共識。辦學質量的提高、人才的輩出,最終結果是:學生徹底告別了低端就業市場的局面。而這反過來極大促進學校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活力。
順德職校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一幕:每早7:30--8:00半個鐘的莊嚴儀式----“國旗下的宣講”,由政教主任主持主旨演講,主要由參加社會實踐獲獎代表或者參加實操實訓優秀學生宣講,談他們的勞動成 果、心得體會、學成收獲。。。每天早上,學生們整齊地在操場上列隊分享學習、勞動、情感。這不由使我聯想起自己學校周一出操的情景:同樣由政教主任主持的“對以下某某某等幾位同學的處分決定”。那一刻,我驚呀了:學校和學校的差距真的可見一斑。其實,傳統理論在課堂上的教育教學、老師對學生進行傳統思想、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的教育灌輸,各校應該大同小異,只不過順德職校把校園德育教育與職場德育教育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所以效果就是不一樣。
順德職校,貴有一名博士、若干碩士(我校也有不少碩士),這些青年才俊每學年都要到實習工廠指導學生或出國進修或負責技能大賽培訓工作、行業教師培訓工作等。次外,學校還創立了“名師工作室”制度,這一平臺相繼被我校及各地學校成功引用推廣,效果逐漸顯現。一系列舉措有利于讓教師成長為名師,讓名師進一步培訓提高。
職業學校辦學宗旨就是為了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有素質懂技術的產業大軍,順德職校十分重視學生的技能培訓和技能考證。據不完全統計,全校每屆畢業生中擁有單個技能證的高達85%以上,擁有兩個或更多技能證的高達65%以上,而且科任教師、班主任的工作業績考核與學生考證率直接掛鉤。這說明順德職校很重視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教育和培養。
3.產業文化進校園,職場文化培英才
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宗旨,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業、企業更加關注畢業生的職業素養,關注是否具有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積極進取精神,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校企合作不僅要搭設校企間知識技能的橋梁,更要搭建文化融合的橋梁。
產業文化進校園是構建職場德育的核心要素。產業文化主要包括先進企業文化、先進行業文化、勞動者正確的工作價值觀和行為規范。順德職校構建“職場德育”模式,從校園文化教育、職場文化教育、職場文化模擬實踐,職場全真實踐四個維度,塑造健全人格,培養職業精神,實現職校生向高素質職業人蛻變。學校積極倡導推行“守時,守紀,守禮,守信,整理,安全,技能,清潔”的所謂‘8S’校園素質教育。“8S”校園素質教育以人為本,融入了公民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職業素養教育,是職場德育的主要內涵。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當前,包括我校在內的很多職校都在弘揚“大國工匠”、“工匠精神”,這是因為我們的大國制造暴露出許多問題和短板,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國家對研發的高度重視和投入,雖然造就了一大批頂尖科學家及高端產品,但是大量中、低端產品即使設計再好,不是工藝有問題,就是裝配有問題,或者加工有問題。究其原因,不外乎與一線工人的技能有關。教育部公布的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中指出,我國人力資源基本現狀是:整體國民素質不高,中高層次技術人才缺乏,人力資源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相比存在著差距,勞動者整體職業素養不能適應產業高度化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城鄉、地區間勞動力職業素養水平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中職畢業生未來大都成為一線工人,學生的核心素養直接影響到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因此,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順德職校作為全國職校的一面旗幟,一整套標準化辦學模式用行動踐行職業教育辦學宗旨,未來為國家能否培養更多工匠或可期待。
有人說,順德職業教育之所以走在全國職教系統前列,與學校身處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區位優勢有很大關系,當然不可否認。發達密集的產業鏈、產業群的確為職校創造了不少“近水樓臺”。無論實習、就業還是招生都提供了得天獨后的辦學條件。學校也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比其他學校強大得多。。。但是,我要說,順德職校善于利用優勢,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特色的辦學之路。我們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環境資源優勢,就以我校學前教育和烹飪專業兩大熱門學科來說,辦得也紅紅火火。畢業生在人才潰乏的粵西地區就業很搶手,如果說學前專業人人訓練得能歌善舞,烹飪專業的個個能拿得出一兩個震館佳肴,這些專業投入不用很大,只要用心打造,同樣能辦出特色。我堅信,在市局、校領導堅強領導下,我們茂名二職一定會積極拓寬特色辦學之路,在校企合作,集團聯盟,定單模式等多元辦學中綻放自己!在追趕發達地區的道路上實現彎道超車。
無論是專家學者深入企業調查研究,還是校企合作需求導向,針對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都將職業道德放在第一位,其次是人才的學習、創新能力,而專業技能一般排在第三位。所以,我們要堅持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的前提下逐步推進教育教學各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