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巧云
(麗水市青田縣臘口鐵資中學教育集團石帆校區 浙江青田 323900)
弘揚傳統文化,成就“孝”“雅”少年
方巧云
(麗水市青田縣臘口鐵資中學教育集團石帆校區 浙江青田 323900)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建設社會和諧的關鍵所在,是推進“中國夢”的希望所在。筆者在品德教學中弘揚傳統美德文化教育,引領學生與“孝”“雅”同行,踐行“孝行成大德,雅行鑄完美”,鍛造學生心靈底蘊,培養新時代健康少年。
傳統文化 品德教學 “孝”“雅”少年
“少年夢”是“中國夢”的實踐者,全民學習與踐行傳統文化,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是推進“中國夢”的希望所在。今天,家長與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與建設,有些青少年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取向逐漸偏差,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是建設社會和諧的關鍵所在,是推進“中國夢”的希望所在。[1]
在課堂活動和生活中,常聽到有學生對教師提出質疑:“老師,你教我們課間休息要‘雅’,說話要‘雅’,走路要‘雅’,可是我怎么看到有些老師亂扔紙巾呢?” “老師,您常常回家看您爸爸嗎?您每年都會給您爸爸過生日嗎……”這使我陷入思考,教師要“以身作則”,因為你是學生成長的旅伴。當學生向您問路時,您要用自己的言行指向彼此共同的方向。[2]
品德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教材中知識涉及多門學科,可又與生活息息相關。如教學六(上)《勞動最光榮》一課,在學習《掏糞工人時傳祥》故事時,很多同學不屑一顧,竊竊私語:“臭死了!”“臟死了!”面對同學們對英雄對榜樣的漠視,我敏感地捕捉到這是個有價值的課題,于是開展學生喜歡的辯論活動: “他的手臟嗎?”“他的臟值不值得?”在激烈的辯論中,學生體會到生命的價值,明白這是勤勞的手,是任勞任怨的手,是給人們創造幸福生活的手,是為社會做貢獻的手,是最“雅”的手,是最“美”的手!
(1)借細則思“孝”“雅”。針對《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在步行、跑操、集隊、課間休息、進出校門、值日、重大節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孝”“雅”伴我成長》細則,借細則規范學生的日常生活。另外,每天誦讀5分鐘《三字經》、《弟子規》學習經典美德文化;每天用一分鐘夸一夸發生在身邊的 “孝”“雅”行,說說社會文明風等,通過一系列學生喜歡的活動,良好的個性品德在日常生活中發展。
(2)選榜樣糾“孝”“雅”。班級里根據 《“孝”“雅”伴我成長》細則,借助班隊課以投票推薦、自薦演講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評出每個月 “孝”“雅”之星,然后讓“星”充當下個月的形象大使。這些“孝”“雅”形象大使監督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做得不夠好的同學,然后以文字、圖片小品等形式以真實的情境(為保護自尊心,圖片經過臉部處理)豐富學生的感知,糾正學生的不雅不孝行為。
1.“七點孝雅”好孩子。對于現在的孩子,與家人離多聚少,和父母溝通甚少,簡單的“愛”的表達都難以啟齒。于是引導孩子們從最簡單的說“孝”話,做“雅”事開始:每天上學開心和家人說“我會做個好少年,請放心!”,舉手與家人說“baibai”“再見”;每天放學回家,高興對家人說“我回來了,我很快樂!”,給家人一個溫暖的擁抱;每晚睡覺時表達感謝“媽媽,您辛苦了,早點休息!”,送家人吻別道晚安;每周為家人做一件事;每月以書信或者卡片形式對家人表達“我愛你”;每學期精心布置與家人一起過傳統節日;每次父母生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祝福……在點滴中輕松與家人和諧相處,做個孝敬長輩,有教養的好孩子。[3]
2.“五雅”好學生。結合新時代陽光少年的要求——心靈雅、行為雅、氣質雅、脾氣雅、個性雅,學生根據以上五雅結合自身情況量身定制適合自己的生活細則,做成名片夾,貼在班級的“名片窗”上,時刻提醒自己,并讓同伴監督。每個月根據自己制定的生活細則,自評與互評方式,給自己的行為評價:每個雅做到的給一顆星,一個月小考核,一個學期大考核,評出“五雅”之星好學生。如果擁有五個“雅”星的,就是班級 “孝”“雅”形象大使。“月月有表彰,年年有榜樣” 的“五雅”評選活動,促進學生在生活中踐行自己的行為,由此獲得滿滿的成長幸福感。[4]
在品德課的引領和熏陶下,在生活中體驗下,根據學生在家庭的“七點孝雅”好孩子與“五雅”好學生的活動,評選出“孝雅形象大使”,在班級關榮榜中公示并事跡介紹。然后利用周末時間,把品德課堂延伸到社區里,組織“孝雅形象大使”用樂于與適于的方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宣講眼中的“孝”“雅”文化,說說自己的“孝”“雅”事例。[5]
大街小巷我們看到很多“百歲老人”“道德模范”“孝敬之星”的宣傳畫,但宣傳小學生的卻少之甚少,很多孩子根本就不關注這塊內容。而舉辦小學生“孝”“雅”墻畫的活動,激發了孩子們生命道德潛能與動力。我在班級中組織一批畫畫愛好者在社區圍墻醒目創建一處文明墻,宣傳班級“孝雅形象大使”感人事跡。這一批“孝雅形象大使”的鮮活事例在進社區宣傳后,墻畫成為社區“德育”的“增分點”,形成學習“孝”“雅”、崇尚”孝”“雅”、爭當”孝”“雅”典型的良好風氣。
為了使自身的“孝”“雅”溫暖更多的人,能夠將“孝”“雅”活動長期堅持下來,我組織一批“孝雅形象大使”到社區、居委會和敬老院等地進行慰問老人、文藝表演等活動,把“孝”“雅”送進這些缺少愛的家庭,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他們釋放出無限的正能量。
實踐告訴我們:創建德育素養必須植根于深厚的傳統美德文化,創新德育工作必須利用開放的品德課程資源。在品德教學中,弘揚傳統經典美德文化,智慧的對學生 “孝”“雅”牽引,使學生生活得到充實,內心得到洗禮,行為得到發展,成就新時代“孝”“雅”健康少年。
[1] 魯杰.重新認識道德和道德教育[J].人民教育,2015(19):74,7.
[2]吳春明.關于“感恩”與“孝親”的思考[J].中國德育,2006,(1)
[3] 高亞杰.孝之德育——未成年人學校教育界域的研究[J]
[4]《當代青年研究》[J],2006(1)
[5] 于傳新.以孝為突破口重視德育教育[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