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要:針對傳統高等院校人才的培養體系忽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等缺點,提出了基于“四能力”創新型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模式,圍繞在新時代下如何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協作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工程能力進行了研究和實踐。
關鍵詞:四能力;創新;實踐能力
1引言
高等學校人才的培養大多按學科范疇來設計,常常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以及基礎知識的教學,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實踐教學缺乏系統的思考和構建,當今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圍繞應用型人才能力、素質、知識和諧發展這一目標要求,以綜合素質培養為中心,構建內在統一、相對獨立的人才培養模式。
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應該始終堅持把應用型能力培養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去,使學生在知識結構、實踐能力、思維習慣等方面適應行業、企業用人要求。努力拓寬學生知識面,加強理論課程的教學,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加大實踐環節以及實驗環節的訓練力度,強化學生理論聯系的實的應用能力。在此教學改革中,跟緊行業的發展趨勢,以解決問題的教學思想為指導,教學緊密結合實際應用,用理論正確的指導實踐,根據實踐需要調整課程內容和課程設置,加強課程群的建設,突出基礎知識的內在聯系,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整合。使實踐與理論既融合滲透,又相互獨立,自成體系的實驗體系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全面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學過程中,督促教師發掘學生自主實踐能力,發揮在校生主觀能動性,加強對學生的求知欲的引導,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同時,重視工程素質的培養,對工程能力提出更系統和具體的要求,大力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開發實踐能力,顯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基于以能力培養為主導的教學宗旨,我們對計算機類創新性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從以下從培養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工程能力四個方面入手。
2以離散數學為為突破點,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構建精品課程群
離散數學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計算機科學中基礎理論的核心課程。計算機學科發源于數學學科,計算機學科普遍采用了離散數學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并且把離散數學作為重要的數學工具和理論基礎。離散數學分為數理邏輯、集合、代數系統和圖論四大塊,這些內容在計算機科學基礎專業課程中如數據結構、編譯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人工智能等課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地位。我們應該從離散數學的教學出發,研究離散數學與計算機學科中的強相關性,從《離散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等入手,搞好離散數學課程專業教學改革,做好《離散數學》等精品課程群的建設工作,有效促進精品課程示范帶動作用的發揮,真正發揮好對教學的促進作用,為學生學好計算機其他課程打下良好基礎,搞好大學生能力、基礎知識及素質的協調發展,沿著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創新全面提高的總體思路,不斷學習和追蹤新技術,關注計算機學科發展的新方向,協調好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新科技的關系,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夯實學生理論基礎,進而培養大學追蹤新科技的能力與主動學習的能力。
3以wiki為平臺。設計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和實驗協作教學模式,整合計算機教育資源,增強學生協作能力
21世紀是計算機和Internet的世紀,計算機水平已成為衡量大學生素質與能力的重要標志。計算機公共課是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必須親自去“動手”,目前,計算機公共課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不同生源地學生計算機技能和信息化素養的差異以及不同學科后續課程對計算機知識需求的側重點的不同,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公共課的分級分類教學改革正在不斷推進和深化。
以建構主義、過程學習、開放式協作學習、反思性學習等教學理論為指導,構建Wiki環境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和實驗協作平臺,以行動研究法嘗試課堂、實驗和Wiki社群這3個平臺下的協作學習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強調和關注學生個體的知識創新和學習行為,推動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4以探究式教學為切入點。搭建網絡環境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平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現代大學教育改革不斷推介,諸多傳統的高等教育方法和觀念的弊端更加顯著,兩種教育思想的矛盾越來越明顯??珊喴爬▊鹘y教學觀為:“以教師、課堂和教材為中心”。從不思考學的過程,僅僅只是研究教的過程,傳統課堂教學氛圍非常嚴肅,學生學習往往滿足于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的灌輸,大多數學生的側重于淺層理解、機械記憶及簡單應用,非常不利于養成學生成熟、獨立和開放的個性,根本不能發揮學生的智慧潛能,知識的學習當然達不到最佳。
探究式教學樹立了教師教學是為學生發展而服務的這觀念,通過激發學生興趣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它改變了單純學生聽教師講這個教學模式,我校圍繞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從多個角度多個途徑研究網絡環境下中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用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教育研究的科學方法與手段,通過對不同年級學生學習能力的調查研究和系統分析,結合高等教育的特點規律,構建覆蓋入學教育、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教育全過程的,涉及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外第二課堂活動等各方面,由教師、教學督導專家、教學管理人員、輔導員共同參與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體系。
5以學生科技活動為載體,鼓勵學生積極鉆研專業技能和參與專業競賽,為人才脫穎而出營造良好環境和氛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夯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比較有效的手段,各個學校的計算機學院,大都舉辦了各種形式的計算機科技文化節。如作者所在的湖南工學院,連續舉辦了九屆湖南工學院計算機科技文化節,由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創辦的全校性大型活動。是集計算機技能競賽、文化宣傳普及與總結宣傳于一身的全校性精品活動。自2007年舉辦以來,本著“文化育人,教學相長”的理念,計算機科技文化節不斷成熟,影響力也逐漸提升,在營造出人人喜歡計算機,了解計算機的良好氛圍的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技術與經驗交流的平臺。本次活動以計算機技能競賽、計算機文化宣傳普及、計算機技術服務為主打,旨在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各個方面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連續七屆的成功舉辦使其逐漸走向成熟。
通過計算機科技文化節,強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激勵學生自覺學習,不斷實踐,勇于創新,結合專業特色規劃人生目標,積極描繪人生新篇章。
6以校企合作為契機,深入探索和實施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保持我院學生與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的無縫對接,提高學生工程能力
通過對國內許多軟件公司的調查,我們發現我國傳統的學歷教育培養出的軟件及信息服務人才大多缺少專業技能和項目實踐的經驗,與企業所需要的技術人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要解決這些矛盾,必須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走學校和企業合作辦學之路,開展校企合作模式進行人才培養,探索一條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
我校積極拓展和利用產學研合作平臺服務人才培養和專業教學,在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改革上與信息行業、本地代表性信息企業廣泛合作,將信息行業和本地企業新需求引入專業培養方案制定,及時把適合的科研成果及企業的工程和實踐經驗應用于高校專業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為計算機類專業建設與提升做了大量實質性的工作。
7結語
創新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文章圍繞在新時代下如何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協作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工程能力進行了研究和實踐。以作者所在的湖南工學院為例,我院緊跟國內外IT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注重專業需求,不斷更新技術教學方向和具體技術內容,及時改進學生實訓實習的方案,不斷修訂教學計劃,加強學生的實用性技能的訓練,始終保持我院學生與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的無縫對接,深受行業企業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