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焱 廖榮臻
【摘 要】 目的:觀察熱敏灸聯合玻璃酸鈉注射液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玻璃酸鈉注射液膝關節腔注射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予以取內外膝眼、鶴頂、血海、足三里、阿是穴等穴熱敏灸治療。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在疼痛、僵硬等相關主要癥狀的變化及臨床療效,并于治療前后評定兩組患者綜合積分。結果: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為77.5%,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在疼痛、僵硬、關節功能上都較治療前明顯改善;綜合積分較治療前減少,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在疼痛、生理功能及綜合積分三方面相比對照組有明顯的優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熱敏灸聯合玻璃酸鈉注射液治療可顯著改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膝骨性關節炎;熱敏灸 ;玻璃酸鈉
【中圖分類號】R681.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081-02
膝骨性關節炎(KOA)又稱膝退行性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最常發生的骨關節疾病之一,主要的臨床改變是膝關節軟骨面發生退行性變和出現關節的骨質增生,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和膝關節功能障礙。膝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下肢疼痛、影響中老年人下肢行走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其患病率較高,易造成膝關節不適及功能障礙,影響患者行走,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直接影響[1]。
國內各地區關于膝骨性關節炎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膝骨性關節炎的患病率各地不均,總體而言,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農村、郊區患病率高于城市,也有報道稱農村關節炎的患病率較城市為低,隨著勞動強度的增加,關節炎的患病率依次遞減[1-2]。筆者近年來采用玻璃酸鈉注射液結合熱敏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0例患者均為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陽江市中醫醫院門診就診的患者。將8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44~68歲,平均年齡(54.07±4.30)歲,病程為30~72個月,平均病程(56.89±7.04)個月;治療組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年齡46~70歲,平均年齡(56.07±4.77)歲,病程為28~70個月,平均病程(52.35±6.53)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ACR)中有關膝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3]:①近一個月內經常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癥狀;②關節活動時有明顯的彈響聲;③出現晨僵,時間≤30min;④為中老年患者,年齡≥40歲;⑤X線片(站位或負重位)檢查顯示膝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邊緣出現骨質增生,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⑥關節液實驗室檢測符合骨關節炎(清亮、粘稠,白細胞數<2000個/ml);符合①、②、③、④條或①、④、⑤、⑥條,可診斷膝骨性關節炎。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西醫疾病診斷標準;②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年齡小于40歲或者大于70歲者; ②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結核、化胺性關節炎、過敏性關節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性關節炎、皮膚病性關節炎、大骨節病、痛風、關節內胖瘤及其他特異性關節病者;③施術局部皮膚有感染;④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神志疾患或者糖尿病、血液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5 剔除病例標準 ①患者依從性差,在試驗過程中自行退出研究者;②治療過程中擅自使用本研究方法之外的療法;③不宜繼續接受治療而被終止試驗的病例。
1.6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玻璃酸鈉注射液(上海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131121)2ml,予關節腔內注射,每周1次,4周為1個療程。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予以熱敏灸治療。取穴:內外膝眼、鶴頂、血海、足三里、阿是穴等穴。施灸操作時嚴格按如下步驟順序操作[4]:回旋、雀啄、溫和灸。操作:患者仰臥位,醫者手持兩根點燃的純艾條(南陽綠瑩艾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距離施灸腧穴皮膚表面約3cm高度施行,先以回旋灸溫熱局部氣血,而后予以雀啄灸加強敏化,最后施以溫和灸以發動感傳、開通經絡。密切詢問患者熱感,當某穴位出現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熱(或微熱)而遠部熱、表面不熱(或微熱)而深部熱或其他非熱感等(如酸、脹、壓、重等)感傳時,即所謂熱敏化穴。探查出上述穴位的熱敏穴后,予以灸療至感傳消失、皮膚灼熱為止,施灸量因人而異,并囑患者治療后多飲水。一般每穴灸10~15min不等,每周1次,4周1個療程。
1.7 療效標準 WOMAC評分表[5]是由 Bellamy等提出的專門針對髖關節炎與膝關節炎的評分系統,其在1988年首先提出。從內容上看,此評分量表從疼痛、僵硬和關節功能三大方面來評估膝關節的結構和功能,總共有24個項目,包含了整個骨關節炎的基本癥狀和體征。根據該表,參照尼莫地平法[6],療效指數=[(治療前癥狀評分-治療后癥狀評分)/治療前癥狀評分×100%]。痊愈:療效指數≥80% ;顯效:50%≤療效指數<80% ;有效:25%≤療效指數<50% ;無效:療效指數<25% 。
1.8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治療前后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檢驗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WOMAC膝骨性關節炎評定量表比較 治療后兩組在疼痛、僵硬、關節功能上都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積分較治療前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在疼痛、生理功能及綜合積分三方面相比對照組有明顯的優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后膝骨性關節炎療效指數比較 治療組痊愈率為15%,顯效率為45%,有效率為30%,無效率為10%,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痊愈率為10%,顯效率為30%,有效率為37.5%,無效率為22.5%,總有效率為77.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JP+1]膝骨性關節炎屬于中醫學的“痹癥”,古籍言“寒氣勝者為痛痹”,中醫學認為機體正氣不足,感受外邪,而易致“不榮則痛”、“不通則痛”。現代醫學觀點認為,膝關節骨關節炎是膝關節骨性增生、軟骨發生退行性改變的非炎性疾病[7],膝關節的脛骨關節面屬于水平位,而股骨關節面呈圓弧曲度,不同的曲度構成使得兩骨關節面的接觸面積很小,從而導致膝關節自身不穩定性。故膝關節一旦受到外力影響,易引起關節面接觸失調,關節由于本身的不穩定性,反復摩擦,易導致關節軟骨損傷、退變,引起軟骨細胞代謝紊亂。目前現代醫學關于膝骨性關節炎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確,多數認為膝關節骨關節炎是外力影響、炎癥物質等所致,與年老體弱、外傷勞損、運動過度、內分泌代謝異常,以及肥胖、遺傳等多種因素密切有關。
玻璃酸鈉是關節軟骨基質和滑液的重要構成成分,對關節軟骨起到潤滑、減輕摩擦的作用,并能保護關節軟骨。臨床中予以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能夠緩解膝關節的滑膜炎癥反應,改善關節軟骨組織結構,起到抗炎作用,并可阻斷局部的惡性循環。此療法雖起效快,但容易復發。故筆者在此基礎上聯合熱敏灸進行治療。艾灸療法作為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具有溫經通絡、祛寒逐痹止痛的作用。熱敏灸在傳統艾灸療法上進行改良,當某穴位出現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熱(或微熱)而遠部熱、表面不熱(或微熱)而深部熱或其他非熱感等(如酸、脹、壓、重等)感傳時,在該熱敏點增加灸量,由經至點,以點促經。此法簡便易學,可長期規律使用。本研究通過對患者腔內注射玻璃酸鈉并結合熱敏灸,有效緩解了患者膝關節的疼痛癥狀。此外,良性的溫熱刺激又可改善周圍肌肉的緊張狀態,促進局部氣血循環,改善組織的營養代謝情況,從而消除膝關節炎癥和水腫,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熱敏灸聯合玻璃酸鈉注射液治療可顯著改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陸艷紅,石曉兵.膝骨性關節炎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現狀及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2,20(6):81-84.
[2]李寧華,薛慶云,張毅,等.中國六城市中老年人群X線膝骨關節炎流行病學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16):2887-2888.
[3]姚如愚,張曉.關性研究及診斷評價關性研究及診斷評價[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1, (5):87-90.
[4]康明非,陳日新,付勇.熱敏點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6,18(2):27-28.
[5]Bellamy N, Buchanan WW, Goldsmith CH,et al.Validation study of WOMAC: a health status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clinically important patient relevant outcomes to antirheumatic dru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or knee[J].J Rheumatol,1988 ,15(12):1833-40.
[6]Roos EM, Klassbo M, Lohmander LS. WOMAC osteoarthritis index.Reliability, validaity, and respoinsiveness in patiens with arthroscopically assessed osteoarthritis[J]. Scand J Rheumatol, 1999,28 (4):210-215.
[7]婁思權.骨關節炎的病理與發病因素[J].中華骨科雜志,1996,16(l):56-59.
(收稿日期: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