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強 錢學貞 王鵬飛 竇慶寅 韓運
【摘 要】 目的:探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再發對側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治療及發病原因。方法:選取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259例作為研究對象,均行手術治療,根據術后有無行抗骨質疏松治療分為常規治療組(162例)和綜合治療組(97例),隨訪術后1年,了解兩組再發對側粗隆間骨折幾率及不同部位密度變化。結果:綜合治療組再發對側粗隆間骨折發生率為0.0%,較常規治療組4.32%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治療組治療后股骨粗隆和股骨頸骨密度分別為(0.979±0.094)g/m2、(0.886±0.041)g/m2,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骨質疏松是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主要原因,發生骨折后予以規范抗骨質疏松治療,可降低再骨折的發生率。
【關鍵詞】 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101-02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常見的骨折,占髖部骨折的30%~50%。有研究表明,骨質疏松是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主要誘發原因之一[1]。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骨折后骨丟失嚴重,出現再發骨折的風險較高,直接影響著其預后及生活質量[2]。然而,目前臨床關于抗骨質疏松預防術后再發骨折尚存爭議。對此,本文探討了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予以規范抗骨質疏松治療對再發對側粗隆間骨折的影響,并分析其在預防再發骨折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259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內固定治療,術后均痊愈出院,根據術后有無行抗骨質疏松治療分為常規治療組(162例)和綜合治療組(97例)。綜合治療組97例,男39例,女58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73.26±2.64)歲;骨折Evans分型:Ⅰ型19例,Ⅱ型25例,Ⅲ型42例,Ⅳ型11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30例,初中至高中46例,大專及以上21例。常規治療組162例,男64例,女98例;年齡63~79歲,平均年齡(72.87±3.15)歲;骨折Evans分型[3]:Ⅰ型28例,Ⅱ型41例,Ⅲ型73例,Ⅳ型20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45例,初中至高中79例,大專及以上38例。排除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內分泌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入組前6個月內未服用影響骨質代謝的藥物、有手術禁忌癥、陳舊性骨折。兩組年齡、受教育程度、骨折程度等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常規治療組術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制定康復計劃,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盡早輔助其下床活動,預防深靜脈血栓及其它并發癥。綜合治療組術后結合患者恢復情況制定康復訓練方案,并于術后第二天行規范抗骨質疏松治療,97例患者每天均給予1粒復方碳酸鈣片鈣劑(貴州漢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2020513,規格:10s/板,每片含碳酸鈣680mg,重質碳酸鎂80mg)、0.5mg骨化三醇(青島正大海爾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491,規格:0.25μg×10s)口服。再根據患者骨質疏松程度及對藥物耐受情況予以抗骨質疏松治療,其中25例予以鮭魚降鈣素噴鼻劑(銀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905,規格:20μg×16噴)噴鼻,200IU/噴,1次/噴,2次/d,30d后將用藥頻次降至1次/d;49例予以強骨膠囊(北京岐黃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30007,規格:0.25g×12s)口服,1粒/次,3次/d;23例予以阿法骨化醇軟膠囊(南通華山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065,規格:0.25μg×20s)口服,0.5μg/d,30d后用藥劑量降至0.25μg/d。持續用藥1年。
1.3 觀察指標 ①隨訪1年,記錄兩組再發對側粗隆間骨折發生率;②治療前和治療1年均行X線骨密度儀檢測健側股骨大粗隆和股骨頸密度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并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TX-*3]±s)表示,并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再發對側粗隆間骨折發生率比較 綜合治療組再發對側粗隆間骨折發生率為0.0%,較常規治療組4.32%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變化比較 兩組治療前股骨大粗隆和股骨頸骨密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治療組治療后骨密度值明顯升高,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治療組治療前后骨密度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治療組治療后股骨大粗隆和股骨頸骨密度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髖部骨折,老年人是高發性人群。有研究指出,老年患者骨密度下降、骨組織微結構變化易誘發骨質疏松,在輕微外力作用下,易誘發骨折,增加骨折后致殘率和致死率[4]。目前,手術是臨床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常用方式,但部分患者術后易出現再次骨折。據了解,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出現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幾率較高,主要為EvansⅠ型或Ⅱ型,其中20%患者術后1年內會再發骨折[5]。因此,骨折術后預防再發骨折成為臨床關注點[6]。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再發骨折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①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大,常表現為骨質疏松,本組7例再發骨折患者均存在骨質疏松;②初次骨折后骨量減少,且需長期臥床治療,會加重骨脆性;③術后骨折肢肌肉萎縮,行固定治療期間伴隨疼痛癥狀,患者行走期間會增加健肢負重,進而誘發對側粗隆間骨折。近年來,有學者認識到骨質疏松是引發老年骨折術后再發骨折的主要原因,提出可于骨折術后予以抗骨質疏松治療,以降低再發骨折的發生率[7]。基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再發骨折的誘發原因,臨床應根據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制定康復訓練計劃,指導患者行康復訓練,并予以抗骨質疏松治療,改善骨密度缺失情況,降低再骨折發生率。本院在常規康復訓練基礎上予以鈣劑與抗骨質疏松藥物聯合治療,提高骨折患者骨質量。本次研究發現綜合治療組治療后股骨大粗隆和股骨頸骨密度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P<0.05);綜合治療組術后再發骨折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治療組(P<0.05)。何斌等[8]指出,骨折術后予以抗骨質疏松治療,可提高骨質量,縮短骨折疼痛、康復時間,可有效預防再發骨折,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由此可知,早期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可促使患肢血液循環,減輕肢體疼痛和腫脹,不僅有利于預防肌肉萎縮,還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康復時間,預防健肢負重過大;骨質縮松誘發骨折屬于病理性骨折,予以積極抗骨質疏松治療,能夠提高骨細胞活性,預防骨質鈣缺失,增加骨密度,在預防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再發骨折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骨質疏松是誘發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再發對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主要因素,術后可予以積極抗骨質疏松治療,提高骨密度值,降低再發骨折幾率,改善預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毛丹,熊敏,曾云,等.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后再發骨折的治療[J].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3,30(10):2213-2214.
[2]李智斐,付拴虎,張家立,等. 椎體成形術后再骨折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4,24(9):790-794.
[3]賈曉龍,顧始偉,李永正,等.股骨粗隆間骨折Evans分型對圍手術期隱性失血影響的臨床回顧性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2,6(3):184-185.
[4]唐政杰,侯宇,張亙璦,等. 椎體后凸成形術后再發骨折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2):124-131.
[5]張旭,林偉龍,程群,等.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 PFNAII 術后骨密度的相關研究[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4,(7):761-765.
[6]唐佩福. 抗骨質疏松治療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影響及建議[J].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4,13(7):481-484.
[7]俞華威,王兆杰,胡小軍,等. 抗骨質疏松藥物應用的依據:骨生化代謝標志物及骨組織病理學[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28):5126-5132.
[8]何斌,成偉男,王云華,等. 鎖定鋼板置入聯合OsteoSet顆粒植骨及抗骨質疏松治療老年性肱骨近端不穩定性骨折[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4):647-651.
(收稿日期:201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