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熱敏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運用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艾灸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熱敏灸治療,討論2組患者治療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0.00%,與對照組的83.33%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愈顯率6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0.00%(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IL-6水平和VAS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熱敏灸治療,可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病;熱敏灸;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1.5+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2-0070-02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骨科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指雙側或單側脊神經根受壓或受刺激,表現為與脊神經根分布區相一致的運動、感覺障礙。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頸部疼痛、椎旁肌肉壓痛、根性痛、腱反射改變等,直接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神經根型頸椎病好發于40~60歲人群,近年來其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需引起高度重視。筆者采用熱敏灸治療該病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近年來收治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中隨機選取60例作為實驗對象,男38例,女22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7.63±3.72)歲;病程3個月~10 a,平均病程(11.21±3.40)個月。納入標準[1]:年齡23~65歲;頸部活動時癥狀加重,頸椎旁壓痛;頸部、肩部、臂有疼痛、麻木感,向上肢或枕部放射;壓頸實驗或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呈陽性;影像學檢查結果異常;頸肩部皮膚完整,無皮損或皮膚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治療期間接受其他治療方法者;椎體腫瘤、頸椎結核、風濕引起的頸痛;糖尿病;精神疾病;中途退出者。60例患者遵循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病程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艾灸治療,主穴選取同癥狀側夾脊穴,遠端配穴取手三里、肩井、合谷、后溪、外關,近端配穴取風池、天柱、大椎、百合、至陽,距離皮膚2 min左右行溫和灸,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以7天為1個療程。觀察組患者采用熱敏灸,選取頸肩部、上肢熱敏化高發區敏感點,取風池、風府、神庭、肺俞、肩井、頸夾脊、阿是穴、大椎等穴位進行熱敏探查,標記后進行施灸。由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制作的專用熱敏灸艾進行熱敏灸,直徑2.5 cm、長12 cm,回旋灸2 min,溫熱氣血,雀啄灸2 min,加強敏化,往返灸2 min,激發經氣,再次溫和灸2 min,開通經絡。熱敏灸穴判定標準:穴位出現透熱、傳熱、擴熱、深部熱、局部不熱、其他非熱感等感傳,即為探查出的熱敏化穴,選取1~3個敏感穴位,灸療至感傳消失即完成1次治療施灸,每次30 min,每日1次,以7天為1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參考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判定原則[2],治愈:肩部、頸部疼痛全部消失,感覺、肌力、頸部、肢體功能全部恢復正常,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顯效:頸部、肩部疼痛顯著減輕,頸部、肢體功能趨于正常,可參與部分體力勞動;好轉:頸部、肩部疼痛癥狀緩解,頸部、肢體功能所有改善,可參與部分輕體力勞動;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緩解,或病情惡化。應用視覺模擬評定法(VAS)評估患者疼痛情況,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同時測定治療前、治療后患者血清白介素(IL-6)水平。
1.4 統計與分析 將60例患者研究數據完整收集,通過專業的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數據,研究中出現的治療有效率通過計數資料(n%)形式描述,經卡方檢驗;研究中出現的VAS評分、IL-6水平利用計量資料(x±s)形式表示,由方差檢驗,差異在P<0.05,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結果比較 見表1。
2.2 VAS評分和IL-6水平比較 見表2。
3 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工作壓力不斷增加,由于頭頸部頻繁活動及易傷害性,導致頸椎病患者越來越多,且發病人群有擴大化、年輕化趨勢,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根據受累組織、范圍、程度,頸椎病分為五種類型,即神經根型、頸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神經根型頸椎病指頸神經根出現無菌性炎癥,以肩部、頸部、上肢疼痛、無力、麻木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祖國醫學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頭痛”、“瘺癥”、“眩暈”等范疇[3],與正氣虧損、衛外不固,或精血不足、瘀血阻滯,筋脈骨節有失濡養所致。不通和不榮為疼痛之機,不通則氣血閉塞而痛,不榮則經脈失養而痛。
灸法是我國傳統治療方法,具有緩急局部肌肉痙攣,減輕周圍軟組織水腫,改善局部供血,加快炎性致痛物質消散等作用。熱敏灸是一種新型的療法[4],對熱敏狀態下的腧穴實施灸療,在艾熱刺激下,熱敏化腧穴極易灸性感傳,使“氣至病所”,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邊曉東等[5]研究中,對照組采用針刺治療,治療組加用熱敏灸治療,治療組治療有效率93.3%,高于對照組的80.0%,提示針刺聯合熱敏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確切。李冠豪等[6]研究中,傳統艾灸組實施傳統艾灸治療,熱敏灸組采用熱敏灸治療,結果顯示熱敏灸組愈顯率63.3%,明顯高于傳統艾灸組的40.0%,VAS評分和IL-6水平低于傳統艾灸組,說明熱敏灸可緩解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癥狀,抑制炎癥反應,提高治療效果。
艾材燃燒生產物為甲醇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可減少施灸部位皮膚中過氧化脂質,且燃燒產生的紅外線,可促使受激相干諧振吸收效應產生,經神經-體液系統傳遞能量,為病態細胞提供活化能。利用經絡腧穴系統的傳遞作用,確保能量達到病位和全身,盡快起效。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對其頸肩部進行熱敏灸,可有效擴張椎基底動脈,改善腦部供血情況,消除患椎周圍組織水腫,,提高組織滲透性,達到緩解頸項疼痛、麻木癥狀,減輕患者痛苦。
本組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愈顯率63.33%,與對照組的40.00%顯著提高,表明熱敏灸可提高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有效率,緩解臨床癥狀。同時觀察組患者VAS評分低于對照組,IL-6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熱敏灸可減輕患者疼痛,抑制炎性因子產生,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唐福宇,王繼,婁宇明,等.熱敏灸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廣西中醫藥,2013,36(4):32-33.
[2]黃曉輝.熱敏灸聯合龍氏正骨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8):4127-4128.
[3]謝炎烽,阮永隊,寧曉軍,等.熱敏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0,30(5):379-382.
[4]張艷,李偉,孫霓虹,等.熱敏灸配合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世界臨床醫學,2015,16(10):123-124.
[5]邊曉東,羅開濤,樓志勇,等.針刺結合熱敏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10):736-737.
[6]李冠豪,曹淑華.熱敏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5,12(07):170-172.
(收稿日期: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