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
(黑龍江省綏化市青岡縣迎春中學 黑龍江綏化 151600)
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小組合作學習作用
李海洋
(黑龍江省綏化市青岡縣迎春中學 黑龍江綏化 151600)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數學理論與方略。由于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培養學生熱愛集體、團結向上的團隊精神,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初中 小組合作 數學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這一單向的傳輸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的多維交流的過程.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學生交流信息、表達思想、相互評價、合作探索、與同伴互動學習,使學生不斷得到創造性的發展。在課堂中的作用是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教育資源,營造一個和諧快樂的學習環境。適時激疑,可以使學生因疑生趣,由疑誘思,以疑獲知,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為了使學生對體積的意義有準確的了解,教師巧妙地利用課堂實驗向學生激疑:課的開始,教師先為學生演示:向一個放著一半水的瓶子中投放小石塊,讓學生觀察,進而設疑:“為什么瓶子里的水面上升了?”一“石”激“浪”,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有關長度、面積等的知識塊被激活。他們各抒己見,有的說石子有長度,有的說因為有寬度,有面積等。這樣通過“激疑”,打破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使學生充滿熱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上。作為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特長、尊重學生的情感,立足眼前,把握長遠,全方位地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1]
烏申斯基說過:“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生探索的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提出:“同學們,你們知道自行車的車輪是什么樣的嗎?”學生回答:“是圓形的。”“如果是長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呢?”學生笑著連連搖頭。我又問:“如果車輪是橢圓形的呢?”并隨手在黑板上畫出,學生急著回答:“不行,不行,沒法騎。”我追問:“為什么?”學生一聽,馬上活躍起來,議論紛紛。這一系列的提問不僅使學生對所要解決的問題產生懸念,而且為隨后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準備。使數學知識融入了生活氣息,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要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建立起一個正確的、積極的數學觀。通過數學實踐活動的不斷開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實際經驗和已有知識,通過自主探究,討論探究,合作學習,自主建構新知。[2]
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都必須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尋求解決新的問題的方法,這時,學生的思維往往比較活躍,常有靈感閃現。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融合、自由的環境,為學生積極的思維創造了條件。數學訓練生活化是新課標對我們提出的進一步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要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生活問題,聯系教學實際,讓學生在體驗身邊數學的同時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了“兩步計算應用題”后,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間“小商店”,標上“鋼筆3支12元,毛巾4條20元,詞典5本40元”,問:“老師想買7條毛巾可只帶了30元,你們說老師帶的錢夠嗎?你能幫老師設計一個買東西的方案嗎?”此時,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增,興趣高漲。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激發了自主創新的意識。數學本身就是思維的體操,是一項創造性勞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看法,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解放感”、“輕松感”.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出問題,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逐步形成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成功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在課堂上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學會傾聽。“學會傾聽”就是學會與人交談時,聽別人說完。合作小組成員必須聽清老師的提問要求,聽懂小組分工的要求,聽明白其他同學的發言,同時也要聽得了表揚之詞,聽得進批評之音。俗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學會傾聽能使我們取長補短,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第二、學會表達。僅僅會聽是不夠的,每個學生必須學會表達。在課堂教學的許多時候,經常只有那么幾個學生舉手,一些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討論時發言很有價值,等到全班交流時卻沒有了聲音,也有一些學生表達不夠清楚。為此,教師就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欲望,培養學生敢說的勇氣,把一些能夠容易表達或簡單的問題讓不愛發言、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來回答,并給予他們肯定與鼓勵,使他們能夠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第三、學會質疑。在小組活動中,在肯定別人優點的時候,還要敢于質問。如果有疑問,應立即追問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聲;有不同的見解和意見時,要敢于提出,大膽質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也。”愛因斯坦曾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會質疑是創新的開端,學會質疑是啟智的關鍵。[3]
總之,“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握最佳時機,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成效.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了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1]李文魁.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2]《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3]呂正珠.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