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敏(四川省成都市技師學院)
?
探尋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的新方法
鄭宏敏
(四川省成都市技師學院)
摘要:職業教育的使命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勞動人才,實施“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專業教育。伴隨社會的需求和發展,英語已經成為職業學校學生參與社會競爭、成為實用型人才的重要工具。這也要求職業教育中的英語教育能夠順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趨勢,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和運用能力。從研究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的現狀出發,闡述了職業教育中英語的重要性并探尋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的新方法。
關鍵詞: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提升素質;主觀能動性
職業教育是指為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技能或職業知識、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而滿足從事一定社會生產勞動的需要而開展的一種教育活動,職業教育亦稱職業技術教育。隨著社會的需求和發展,英語已經成為職業學校學生必備的職業素養之一,然而眼下英語在職業教育中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目前的英語教學多是教師滿堂灌,對重點進行講解,學生被動地聽,嚴重缺乏互動交流和探討。在這樣的英語教學中,雖然語言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得到了充分的重視,但是對語言的實際運用和靈活性的關注卻非常少,所教授的內容未能與學生未來的職業有效結合,很難滿足不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使英語學習和運用喪失了語言的真實本質,這一現狀與培養目標之間的差距對新時期的職教英語提出了新的課題和要求,改革勢在必行。
在這樣的背景下,亟須一種嶄新的英語教學體系,且這一新的體系必須反映職業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及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要求,體現職業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滿足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需要,同時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寬英語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實現對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
1.學習英語的原因
我們為什么要學英語?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據1986年的統計,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近4億,差不多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講英語。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人都講英語。世界上約有20個國家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使用,共計約有8億人。也就是說,世界上差不多每五個人中有一個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語。若加上世界各國中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人數,懂英語的人就更多了。
英語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數十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這些國家獨占全世界70%以上的財富。不懂英語就意味著跟這70%的機會無緣。總之,在國際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貿易、交通運輸等領域,英語是十分重要的交際工具。
隨著我國的對外開放與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國際地位顯著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精通外語的專門人才,以加速我國的發展進程,使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因此,學好英語對實現上述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職業學校學生對待英語的態度
我在擔任英語教學的幾個中職班里嘗試問過學生這樣的問題:“你們喜歡英語嗎?”得到的答案很統一:“不喜歡!”問及不喜歡的原因卻又很多,有學生說他愛國,有學生說沒用,更多的學生坦誠表示因為學不懂。歸結起來是因為剛剛接觸英語的時候沒有入門,缺乏語言環境,而語言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很難通過短期的努力看到收益,哪怕是中國人從出生就在接觸的中文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于是學生越學越不會,越難越不學,漸漸也就因為畏難而放棄了英語。高中和大學的教育中,對于英語還有高考英語和大學英語四、六級作為考核,督促學生學習英語。而職業教育中更看重技能和專業技術的培養,對英語缺乏考核和認證體系,學生既沒有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也沒有應試的動力,對于他們而言英語沒用。因為覺得沒用、不感興趣、短期難見成效,學生普遍不愿意多花心思去學習,所以在職業院校里不難看到那些認真鉆研專業技能的學生,卻很少看到肯在英語上花工夫的孩子。英語基礎偏低是職業院校學生的普遍現狀,而后期的不學,甚至導致學生的英語水平倒退,他們可能連最基本的單詞都不認識,更不要說讀音、語法和文章的理解了。
3.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
職業學校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僅體現在學生身上,也體現在學校和老師身上。重實作,輕理論,而文化課中的專業課似乎才和專業掛鉤,英語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英語教師缺乏長期、系統、專業的培訓和提升。職業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可能還承擔著語、數、外、體育等文化課的教學工作,這種現象在職業學校中并不稀奇。所謂教學相長是指:學習與教學這兩個方面是相互促進的。通過求學可以促使教學,不斷地豐富教學的知識;反過來,教學也可以促使學習向更高層次發展。總而言之,就是通過學和教這兩個方面的相互配合,以促進教與學的同步發展。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恰恰成為一個反例。學生的不重視、不愿學和老師的教學相互作用,長期影響和制約著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工作的質量。
1.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傳授知識、方法和技能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只有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和意愿才能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時下流行的英語動畫片、美劇、英劇、英文課都可以作為教學的媒介調動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英語的小故事,有趣的英語圖片,容易讓人鬧笑話的英文單詞等都是很好的切入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受西方影響而誕生的外來詞和影響世界的中文,都可以很好地幫我們拉近中文與英文的距離。在課堂中也可以引入一些英語的小游戲來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例如英語迷宮、填字游戲、英語畫報、英語笑話等,寓教于樂。
2.改進教學設計,注重專業結合,增強實用性
教師首先應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創造師生平等的對話空間,打造一種零距離的雙向交流平臺,讓學生快樂參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問題情境,盡量采用開放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在考核環節,布置有一定難度梯度的疑難問題,讓更多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樹立信心,在鼓勵和肯定中收獲知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每節課講語法,不如培養學生的語感,與其死記硬背要求學生背單詞,不如教會學生將單詞的讀音、拼寫、構詞法等相結合發散地記憶單詞,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這一切對職教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職教老師不能脫離社會的需求,利用假期、業余時間應多了解各個專業的不同需求,有側重地教學。注意知識與方法的與時俱進,將英語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職業需要相結合。英語是交流的工具,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因材施教。
3.開發配套教學資源
根據職校英語教學的需要,學校應結合實際選用或自行開發設計適合學生和教學的高質量配套資源,如課件、視頻、教材、練習等。可以增加一些顏色,取代單調的黑白;增加一些圖畫,取代繁復的文字。輕語法知識,重實用性和語感。學校應組織教師定期集體教研,集思廣益,及時討論和解決出現的問題,開發新內容,如尋找一些時下的熱門話題,設計成英語的討論或知識典故的英語分享。定期的教師培訓也很重要,內容不在多,而在精,培訓應該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解決教師的困惑。在課余生活中,學校應積極創設英語的實用環境,如開設英語角,組織學生用英語進行辯論,布置英語板報等。
6歲學游泳,覺得很困難于是放棄了,等到16歲,我喜歡的人約我去游泳只好尷尬地拒絕。12歲學英語,因為很難所以放棄了,等到26歲公司有很好的出國進修的機會,因為英語不好,也只能放棄。人生的前期因為怕困難放棄的越多,人生的后期可能會因此而錯過的風景也就越多。
相信只要得到職業學校、老師和學生的重視,趣味、豐富、實用的英語教學一定會收獲喜人的成效。而這也將為社會輸出更多優秀的復合型實用人才,讓職業教育實至名歸!
參考文獻:
[1]史金鴿.談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性[J].現代交際,2011(11).
[2]范唯,吳愛華.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考和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06.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