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子1,2
(1.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陜西咸陽712082;2.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建設制約因素及路徑選擇
李 子1,2
(1.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陜西咸陽712082;2.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文章通過調查問卷法對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建設制約因素進行分析梳理,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具體實施路徑,并就如何推動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建設可行性與實用性展開討論。
區域性;圖書館聯盟;西藏自治區
區域性圖書館聯盟是指某一區域內各類型、各系統圖書館之間以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為目的而組織起來的、受共同認可的協議和合同制約的圖書館聯合體[1]。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圖書館事業獲得長足發展。截止2014年底,全區已建成省級公共圖書館1所,地、市級公共圖書館3所(林芝市、昌都市、阿里地區圖書館),縣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74個,省(區)級社會科學研究院圖書館1所,高等院校圖書館6所,各級黨校系統圖書館(室)8所,地區級師范學校、職業中專學校圖書館7所,自治區政府廳、局級機關圖書資料室33個,駐藏解放軍、武警部隊、各級醫院圖書館(室)20多所,5 451個農家書屋[2]。但與國內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西藏自治區圖書館事業發展仍然滯后,至今還沒有組建區域性圖書館聯盟。本文以西藏13家圖書情報機構作為調研對象,對構建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制約因素和實施路徑進行初步探究。
1.1 調查對象
調查問卷對象為西藏自治區所屬三大系統的主要圖書館業務負責人和部分館員、在調查對象的選取上主要從地域分布方面進行綜合考慮,要求受訪人員所在的圖書情報機構遍布全區大部分地(市)和縣(區),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并且要求調查對象對本單位業務工作情況比較了解和知曉。
1.2 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目的主要是了解西藏自治區圖書機構參與區域館際合作的情況和以及受訪者對構建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的認識。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得出構建西藏區域性圖書館的主要制約因素來自哪些方面?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對策有哪些?基于上述調查目的,調查內容主要由以下3個部分組成:一是,受訪者的基本情況等。二是,西藏自治區圖書機構目前參與區域館際合作情況,包括參與區域館際合作的目的、方式、內容、管理等方面。三是,調查受訪者對組建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持有的觀點、對各自所在圖書館參與館際合作成效的認識、參與館際合作制約因素的認識以及假如建立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主要關鍵制約因素有哪些?等問題。
1.3 調查方法和步驟
1.3.1 設計調查問卷
設計調查問卷是整個調查過程的首要和關鍵環節,后面的問卷調查和實證分析都是基于調查問卷的結果。根據本次調查目的和調查內容,筆者設計了一套完整的調查問卷。為了提高調查問卷的回收率以及便于統計答題結果,較多地采用了選擇題。另外,考慮到具體實際情況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調查問卷的最后一題是全開放式的,主要是了解讀者對圖書館參與館際合作及組建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的認識和建議。
1.3.2 實施問卷調查
實施問卷調查主要包含以下3個部分工作。一是,選取調查對象。由于西藏各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綜合考慮調查對象的區域分布,主要為拉薩、咸陽、林芝、昌都等地區的13所圖書館。即西藏大學圖書館、西藏自治區圖書館、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西藏科技廳信息研究所資料室、西藏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圖書館、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西藏藏醫學院圖書館、西藏大學農牧學院圖書館、林芝市圖書館、昌都市圖書館、阿里地區圖書館、西藏自治區黨校圖書館。二是,發放調查問卷。拉薩、咸陽、林芝為實地發放,其余部分地區筆者或委托熟悉當地圖書館館員或者進行電子郵件進行問卷發放。三是,回收調查問卷。實地發放的,當場填寫回收;委托發放的,為了保證調查對象收到和完成調查問卷,筆者會在發送郵件后進行電話聯系調查對象并及時對電子郵件進行回收。
1.3.3 整理調查問卷
對于回收的調查問卷,仔細檢查各項填寫的內容,如果各項選擇題答案前后內容有矛盾之處,則視為無效調查問卷。
1.4 調查結果與結論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時間為2014年8月16日至2014年9月16日,調查對象主要為上述13所圖書館的負責人和部分館員,其中負責館際合作、對外業務交流或參與館際合作的館員為必須調查對象,通過采取多種方式,盡可能提高調查問卷的回收率。調查問卷共發放300份,收回問卷280份,其中無效問卷20份,有效問卷260份,回收率達93%,有效問卷占問卷總數的86%。通過對調查問卷原始數據匯總、歸納、統計,根據問卷分析得出了構建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的制約因素主要來自以下這幾個方面。
1.4.1 思想觀念落后
構建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可以有效提高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水平,拓展圖書館信息服務空間,并且還能夠降低各成員館的服務成本。構建區域性圖書館聯盟之前,還要取決于各成員館在管理思想方面是否超前以及主觀思想上是否具有合作愿意。對問卷選項“(10)您認為制約貴館參與館際合作的因素有哪些”的情況分析也印證此觀點。選擇“A.館員對館際合作認識水平較低,積極性不高”的有60人,占23.1%;選擇“B.領導或主管機構不重視館際合作活動”的有40人,占15.4%;選擇“C.圖書館聯盟或資源共享組織的門檻較高”的有62人,占23.8%;選擇“D.其他圖書館或信息機構的合作意愿較低”的有98人,占37.7%;可以得出:西藏地區的圖書機構參與館際合作不佳的關鍵問題是思想觀念落后,相當一部分圖書館在館際合作中處于為被動接受狀態,在思想認識上認為加入圖書館聯盟或資源共享組織的門檻較高,并且主觀地也認為其他信息機構的合作意愿也較低。
1.4.2 管理體制僵化和資金經費短缺
對問卷選項“(12)假如構建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您認為存在的主要制約因素有哪些?”,選擇“A.管理體制和主管部門的問題”的有56人,占21.5%;選擇“B.技術操作層面上的問題”的有67人,占25.8%;選擇“C.制度和法律、法規方面的問題”的有58人,占22.3%;選擇“D.資金支持的問題”的有79人,占30.4%;這4個選項的比率非常接近,充分說明建立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制約因素主要來至于管理體制和主管部門、制度和法律法規、技術操作層面和經費資金支持這4個方面,這與西藏地區圖書情報機構受管理體制因素制約,從文獻采訪、資源建設、設備購置、人員調配等方面各行其是,各自為政,分散管理的發展模式等特點高度一致。另外,對問卷選項“(4)貴館是否參與區域性館際合作?”結果分析:選擇“A.參與”的人數和選擇“B.不清楚”以及“C.沒有參與”的人數基本達到持平。表明西藏地區的圖書機構很少參與區內、外館際合作,也說明有許多人對本館是否參與館際合作情況不太了解。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圖書館具有參與館際合作的愿望,但苦于沒有相關組織機構來協調。已經參與合作的,在選擇對象上也具有局限性,主要選擇有上下級業務往來的行業性圖書館以及對口援藏院校的圖書館作為合作對象。如西藏高校圖書館主要選擇參與教育部的CALIS、CASHL以及各對口支援院校的圖書館為合作對象,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選擇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為合作對象,西藏自治區圖書館選擇國家圖書館為合作對象等。
1.4.3 信息技術落后和人力資源短缺
由于跨系統的區域性圖書館聯盟涵蓋面較廣,涉及的技術問題更加突出,理想構建模式是實現全面的物流體系,聯盟成員館全面聯網,實現一卡通。目前從技術難度情況上來看,主要體現是即使圖書館管理系統存在一個與其他系統銜接和整合的技術瓶頸問題以及數據標準化規范化如何統一的問題。對問卷選項“(13)你認為制約因素中的“技術操作層面”方面的關鍵問題有哪些?”分析,選擇“A.網絡及計算機技術方面問題”選項的有129人,占49.6%;選擇“B.各館所使用的管理系統方面問題”選項的有62人,占23.8%;選擇“C.各館的編目數據統一問題”選項的有56人,占21.6%;選擇“D.其它方面問題”選項的有13人,占5%;由此可以看出:“操作層面上技術問題的關鍵因素”主要是在各館所使用的網絡管理系統及計算機技術這兩個方面存在障礙。西藏地區信息化建設起步晚、底子薄,信息化水平遠落后于內地兄弟省(區),各個圖書館的基礎條件差別較大,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建設程度不一。目前,位于陜西咸陽的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由于地處內地,受陜西省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積極影響,數字化建設已初具規模。位于西藏拉薩的西藏大學由于是國家“211工程”建設大學,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也得到快速發展。而區內的許多中、小型圖書館沒有自己的門戶網站,無從談起網絡檢索與服務;有網站的,僅僅提供了圖書館的基本信息,更新速度也慢;有的圖書館Web服務器的選擇和配置在響應能力、可擴展性方面與應用服務器的連接、管理與開發的難易程度以及使用的操作系統等方面匹配不好,造成查詢文獻信息資源速度慢,時間長,影響了圖書館深層次服務工作的開展。這也從側面說明西藏地區各圖書情報機構數字圖書館建設嚴重滯后,網絡計算機專業人員匱乏,迫切需要補充具有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和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知識相結合的高、精、尖人才。
2.1 樹立合作共贏的思想觀念
國內外許多運行較好的區域性圖書館聯盟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關鍵在于離不開政府有關部門或行業協會的領導與支持以及各成員館在理念與意識上的認同。因此,西藏地區各圖書情報機構要在自治區圖書館學會和自治區高校圖工委領導下,調整思維模式,轉變思想觀念,改變長期以來各館形成自我發展的建設思路,克服在管理上形成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發展模式,樹立區域內圖書館之間交流、協作、共享、創新的思想理念,就聯盟建設中幾大要素如資源、管理、技術、標準、資金等問題達成協議后,一切工作都要從共建共享的角度出發,建立起基于知識創新、資源共享、合作互信、成果應用、人才培養及服務社會等方面統籌協調機制,形成各方交流合作、共同發展的局面,以此來提高區域性圖書館聯盟文獻信息資源保障和服務能力。
2.2 制定切合實際的建設目標
在成員館原有行政隸屬關系不變的前提下,整合全區文化、教育、科研系統的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把各個系統、各個類型的圖書館連成一個統一整體,形成以拉薩為中心的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組織,在文獻信息資源采購、聯合編目、文獻傳遞、特色數據庫建設等業務工作方面加強合作,建立全區范圍內的文獻信息資源采購、通借通還、業務管理統一平臺、服務統籌規劃協調機制;建立區域內人力資源培養管理和軟、硬件設備共享機制,為西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與支撐服務。
2.3 形成清晰明確的發展思路
在政府有關部門政策和經費支持下,對全區各個系統、各個類型的圖書館應根據所處的地域、所設的學科和專業,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布局和統一管理建設,具體做法就是在區內、外分別選擇西藏自治區圖書館、西藏大學圖書館和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作為中心圖書館,以專業學科文獻中心為重點,以特色文獻中心作支撐,以西藏地區各層次系統及各類型圖書館的積極參加為保障,重視發揮學科專業文獻中心的骨干作用及中心圖書館的主導作用,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按照共知、共建與共享的建設思路,堅持統一格式和標準對各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優勢互補,合理分工,保持特色,形成合力,推動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建設和發展。
2.4 建立高效的組織結構
良好的組織形式是聯盟的骨架,有效的組織管理模式是聯盟成功運行的保證。聯盟的具體實施,必須有一個進行日常管理協調的組織。從國內外圖書館聯盟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區域性圖書館聯盟根據組織結構模式可劃分為學習型聯盟組織、虛擬聯盟組織、動態聯盟組織、中心圖書館組織、扁平化聯盟組織等多種類型,各自具有不同的優缺點。根據西藏地區的實際情況,筆者傾向于建立扁平聯盟組織結構。這種模式特點是由線式結構向網絡結構變化,管理層次少,管理幅度加大,部門界限消失,有利于實現管理組織機構的集成化、智能化和柔性化,最大優點就是簡化信息傳遞的中間環節,降低管理和運行成本,更有利于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目前,西藏地區圖書情報組織管理機構仍是依照政府機關設立處、科、室等機構模式,猶如“金字塔”形式,缺點是相互之間溝通協調困難,不利于文獻信息資源的交流和創新。因此,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構建一個呈扁平結構,高效率的、實行非集中化管理的聯盟組織機構最理想的辦法就是采用扁平聯盟組織結構模式。成立最高一級的區域性聯盟建設協調指導委員會,第二級為聯盟工作委員會,第三級是辦公室和各專業工作組。協調指導委員會委員可由區文化廳、教育廳、科技廳的主管領導聯合擔任,其工作任務是協調和控制外部關系,負責制定聯盟目標、戰略計劃與決策、評價聯盟運作等工作;工作委員會是圖書館聯盟管理各實踐環節的核心管理機構,可由西藏自治區圖書館學會和西藏高校圖工委主要人員組成,履行著對聯盟的發展和日常工作進行策劃和協調以及聯絡其他聯盟的功能;工作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和各專業工作組,可由三大系統的圖書館權威專家、館長及業務骨干等人員組成,負責聯盟日常工作和各項具體業務工作的實施。
2.5 建設統一的技術平臺
區域性圖書館聯盟是在堅實的技術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沒有現代信息技術就沒有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的發展空間。因此,建設統一的技術平臺對構建圖書館聯盟至關重要。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統一技術平臺工作目標就是在網絡環境下通過建立一個統一導航、統一檢索、統一使用的門戶網站管理系統,使圖書館聯盟各項服務工作保持在統一的,較高的技術水平上運作,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需要解決問題首先有:成員館之間按照聯盟組織制定的統一標準,引進先進的、成熟的軟、硬件應用系統,建立自動化管理系統,統一配備服務軟件,如數據庫管理系統、公共服務軟件等,以保證其必要的服務能力。其次,采用統一的元數據和信息檢索標準,為聯盟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提供必要保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網絡框架的搭建。主要包括網站總體架構、網絡結構、安全平臺等設計以及系統安全方案等各方面,這是實現電子資源的共享及傳統資源的快速傳遞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基礎,在聯盟中應當建立一個完整的網絡及通訊傳輸體系,保證所有成員都能實現充分的交流與共享。二是,應用性軟件系統的購買與應用。對購買的應用性軟件系統加入符合自身需求的功能模塊,使用和培訓任務交給專門的軟件供應商來完成。三是,采用先進的系統結構。一般采用B/S結構,底層數據采用ORACLE,系統開發采用C++、JAVA,適合目前的網絡結構方式;數據庫的管理以及安全備份等全部集中在中心館,降低各成員館在此方面的資金和人員投入,而B/S結構的使用,使各成員館及維護十分便利。各成員館通過ADSL接入,利用接入設備實現成員館到總館的VPN專網實現,保障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四是,標準化的協議及開放的接口。采用NCIP、Z39.50、XML等標準協議,開放多種標準接口,方便與各成員館的相關系統對接,如為各館提供認證服務接口、讀者查詢接口、資源調度接口、實現中心圖書館數據中心的數據交換,建立各成員館的應用服務器,將各成員館原自動化系統的書目數據按MRAC格式輸出后,接入到統一平臺中心,按照統一平臺標準啟用新的借閱規則,采用思科ACS認證服務器系統,如WIFI認證、SSL、VPN認證服務等[3]。
2.6 建立完善的運行系統
西藏地區現有的圖書館、文化站、圖書室等信息服務機構數量大且分布廣泛,各圖書情報機構受管理體制制約以及在發展建設中具有不均衡性,采用逐個扶持,一蹴而就的辦法是不現實的,所以,在建立實踐運行系統時采取漸進發展原則比較合適。首先,依托位于拉薩市區的幾家大型公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圖書館如西藏自治區圖書館、西藏大學圖書館、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西藏自治區黨校圖書館、西藏科技廳信息所、西藏藏醫學院圖書館、西藏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圖書館、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作為第一批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建設的試點單位,嘗試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搭建數字資源服務統一平臺,建立拉薩市區內公共、高校、科研院所圖書館三位一體的協作聯盟,開展聯合檢索查詢系統、聯合采購、聯機編目、書目調配、聯合參考咨詢、館際互借及文獻傳遞等業務工作。
其次,在認真總結拉薩市區內協作聯盟的經驗基礎上,逐步建成不受時空限制的、基于全區范圍內的跨系統、跨區域的圖書館聯盟服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建立具有功能完備、結構簡單、層次分明、經濟實用且統一友好用戶界面的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中心門戶網站,內設有統一資源檢索服務窗口,整合集成各成員館的數字文獻信息資源與開展各項服務工作;目前,國內圖書館界普遍采用的是基于元數據和外掛式的資源整合,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其將不同數據庫的元數據化零為整,統一歸并到一個元數據的數據庫中,重新生成全文索引,生成新的“數據庫”,然后用前臺對新的數據庫進行索引檢索,從而實現異構數據庫統一檢索[4]。但是,基于元數據的統一檢索需要配置中心服務器和處理大量的元數據,存在著較大的管理難題,這種技術應用較好的有CALIS統一檢索系統與超星百鏈云服務統一檢索平臺。CALIS統一檢索系統是由聯機目錄檢索系統發展而來,隨著CALIS三期建設,基于資源整合的CALIS統一檢索系統的服務模式也有了新的突破,使“一查即得”、“一個賬號,全國獲取”[5]成為現實。超星從超星電子圖書發展讀秀知識庫,再到百鏈,依托強大商業運營模式,其統一檢索平臺的功能也愈來愈強。因此,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可以在基于CALIS系統的后臺支撐和基于超星公司百鏈云圖書館元數據搜索引擎技術任意選取一種,采用聯結整合不同圖書館的OPAC系統的形式,將不同平臺上的異構OPAC數據庫進行整合,建立同一平臺、同一界面、同一檢索的資源整合檢索系統。
最后,區域性圖書館聯盟需要整合的資源主要包括各成員館OPAC系統、各類電子數據庫以及自建特色數據庫。通過統一檢索平臺,使用戶在海量的圖書館資源中通過一站式檢索,快速準確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獻,還可以同時檢索到本館資源和聯盟內的非本館資源,并通過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等服務手段,真正實現資源共享[6]。所以,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還需著手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西藏地方特色數據庫。如藏學文獻全文數據庫、藏族非物質文化資源數據庫、地方特色唐卡專題資源庫等;二是,積極開展聯盟服務與推廣工作。主要通過本地查詢、遠程下載和原文傳遞等多種方式為全區用戶提供網絡信息服務[7]。三是,為確保聯盟在信息資源收集、整理、使用以及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應明確操作人員權限,加強對有關用戶名、系統密碼控制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應用監測和信息安全制度,以保證系統安全高效運行。
2.7 籌措穩定的資金來源
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建立和發展與充裕的經費支持密不可分,縱觀國內外運行較為成功的區域圖書館聯盟可以發現,源源不斷地財政資金支持為其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保障。如美國的俄亥俄圖書館與信息網絡(OhioLINK),由于具有州政府的逐年撥款的雄厚資金作為支撐,用于設備的購置和運營,升級管理運行系統及計算機軟硬件設備的維護等,使得其迅速發展成為美國地區性圖書館聯盟的典型代表。我國珠江三角洲數字圖書館聯盟是廣東省文化廳建立本省中心圖書館委員會,由省文化廳牽頭,省財政廳、教育廳及科技廳等有關部門積極參與,省財政廳每年劃撥200萬元專項聯盟作為其運行經費,然而有時單靠政府的財政投入也是不夠的,所以國內許多區域性圖書館聯盟也在嘗試多種籌集資金辦法。如有的以聯盟名義向社會各界籌集資金;有的與企事業機構充分協調與合作,探索市場化運營的道路;通過相互促進發展獲取資金支持;有的設立發展基金委員會來保證其發展的資金需要;有的依靠成員分攤或者收取信息服務費用等辦法。因此,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建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制訂適合自身的資金籌集方案,尋求廣闊且穩定的資金來源。鑒于西藏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和地方財政收入有限,筆者認為,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的資金來源應該以國家專項資金投入為主,積極爭取各圖書館所歸屬部門以及各地區政府財政如西藏文化廳、教育廳及科技廳等部門發展專項基金項目支持,如教育廳每年度的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基金等項目費用可以拿出來作為聯盟建設的啟動資金,同時也可以吸收民間或企業資本、開展培訓、收取成員館會費、接受社會捐贈等形式募集資金,使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建設資金的來源呈現多元化和常態化。
2.8 培養素質過硬的技術人才
區域性圖書館聯盟成員館之間是彼此長期的合作關系,合作的過程也是相互學習和借鑒的過程,各成員館都需要在聯盟統一協調下安排專門人員負責相關聯盟業務知識的學習,如圖書“一卡通”流通、技術開發、文獻傳遞、館際互借、參考咨詢等。根據西藏地區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各成員館首先應完善并落實人才培養規劃,引進具有圖書館學、計算機網絡技術及管理學背景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其次,通過現場觀摩、學術研討、技術培訓、定期探討等形式,重點加強圖書館現有業務骨干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如2012年10月,CALIS西藏地區文獻信息服務中心組織西藏各高校圖書館相關人員赴四川大學圖書館開展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業務培訓。這是西藏高校圖書館界首次組團赴內地高校圖書館學習,培訓由西藏大學圖書館組織,西藏民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5所高校的圖書館均選派工作人員參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有:文獻傳遞與館際互借的服務流程介紹;常用資源及其檢索技能培訓;CALIS、CASHL、NSTL等系統實踐操作培訓;共享域技術方面的業務研討等,通過培訓和經驗交流,有利于參訓人員集思廣益、獻言獻策,不僅提高了新技術在業務工作中的研究與應用,而且也為構建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提供人才儲備保障。
總之,只要有國家政策扶持、各級相關行政管理機關支持、區內各個圖書館努力以及對口支援單位幫助,構建西藏區域性圖書館聯盟一定能夠得到實現,這對于西藏地區各個系統、各個類型的圖書館由分散管理走向聯合發展之路,逐步形成統一規劃、管理以及運作的圖書館集群網,走向更加高效的行業管理體制具有重要積極作用。
[1]戴龍基,張紅揚.圖書館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組織形式[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3,(3):36-39.
[2]米瑪次仁.西藏地區藏文文獻信息資源分布與利用現狀分析[J].西藏大學學報,2007,(3):70.
[3]姚榮.深圳市“圖書館之城”統一技術平臺使用實例分析——以南山圖書館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3):82-84.
[4]蔣繼平,姚倩.文獻資源整合中的統一檢索系統應用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1):72-76.
[5]陳凌.普遍服務CALIS三期建設[EB/OL].http:∥www.Calis.edu.cn/educhina/viewnews.do?ne-wsid=16,2012-09-12.
[6]高詠先,葉華.區域性圖書館聯盟資源整合與服務模式研究——基于CALIS與超星平臺對比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1)24-25.
[7]重慶圖書館.重慶數字圖書館開通[N].中國文化報,2009-10-18.
(本文責任編輯:郭沫含)
The Constraints and Path Choice in Constructing Tibetan Regional Library Consortia
Li Zi1,2
(1.Library,Xizang Minzu University,Xianyang 712082,China;2.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onstraints in constructing Tibetan regional consortia,this paper presented with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aths with an attempt to improv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in constructing Tibetan regional consortia.
regional;library consortia;Tibet Autonomous Region
10.3969/j.issn.1008-0821.2016.02.023
G258
A
1008-0821(2016)02-0120-05
2015-11-18
201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藏學文獻數字化管理與共享服務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4XTQ001)、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制度創新視野下西藏農家書屋工程后續發展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4YJA870005)、2015年西藏民族大學青年項目“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優化策略及創新模式研究——以西藏民族大學為例”(項目編號:15MYQ06)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李 子(1972-),男,辦公室主任,副研究館員,碩士,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圖書館學及西藏文化事業,發表論文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