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軍恒
摘要:《好雪片片》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清新自然寫人散文。作者在文章中刻畫了一位外表污穢、境況凄涼,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它以生活中一名普通的流浪老人在街上賣獎券的事例,贊美了人性的善良,讀來讓人感動,令人回味無窮。從這個“大部分人都會投以厭惡與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則投以同情”的流浪老人的身上,作者“真正感覺到人明凈的善意”,認識到“不管外表是怎樣的污穢”,只要內心有“明凈的善意”,那善意就會從內心深處涌現出來。
關鍵詞:《好雪片片》;明凈的善意;美好心靈;人性美
林清玄先生說:“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體會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賞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夠了,因為最美的事物永遠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讀完此篇,我不禁被文中的那位衣衫襤褸、看似沒有地位沒有尊嚴的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流浪老人所感動,從而對人性這個概念有了重新的審視,深刻的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明凈的善意”。
一、好雪片片的寫作背景
《好雪片片》創作于林清玄入山修行之后,是“身心安頓系列”之一。林清玄32歲的時候遇見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經藏……《好雪片片》正是這次修行回來而寫的。在修行中,林清玄悟到了“暫停”、“歇”、“空明”,因此,《好雪片片》以此為題。他在自序中寫道:修行的人是‘與世界同步,卻不與世界同向,‘以紅塵為道場,而不與紅塵同流,意思是說,我們要實踐一切生活而不被生活所染,要涵攝一切價值而不被價值羈累……在舉世滔滔、人欲橫流、風狂雨暴的時代,讓我們人人的內里都有一尊真佛坐著,讓我們今日騰騰,明日騰騰,解脫羈絆,過一種任運清明的生活吧!”他正是以這樣的主題,創作了《好雪片片》。他的文字魅力風靡華人世界,作品多次被編入中國內地、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的中文課本,獲全球華人文化薪傳獎。內地藝文界將其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二、為什么以好雪片片為主題?作者想要表達什么?:
好雪片片指的是老人的善良。《好雪片片》這篇文章中,作者把老人的美好心靈,看作是“灌溉了我們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凈之雪”.美,存在于作者和讀者的心頭,恰似好雪滋潤大地,心靈之美滋潤心田,使文章增添濃濃的詩意。意思是,好雪片片,在眼前飄落,你就盡情領略天地間的這一片瀟灑風光。它所隱含的意思是,生活處處都有美,美好的事物不在別處,就在我們身邊。但是很多人卻常常對眼前的好雪片片視而不見,糾纏在利益中、欲望中、沒有意思的計較中,生活的美意從我們眼前滑落.
三、《好雪片片》一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文章刻畫了一位外表污穢、境況凄涼的流浪老人,他動作笨拙一無所有。“大部分人對他都會投以厭惡與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則投以同情”。然而,他卻能一如既往地“蹲坐在街角,輕輕地搖動著手中的獎券”。不論誰來買獎券,他總會緩緩地把獎券裝進一個嶄新美艷的紅色套子里,算是他對買他獎券人的一種感激的表達。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流浪老人,很少有人看得起他,他卻不以為苦,反而真誠地祝愿買他獎券的人。作者慧眼識人,從流浪老人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明凈,并把老人美好的心靈看作是“灌溉了我們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凈之雪”,希望美好的心靈與人間的溫暖能夠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
藝術特色:1.先抑后揚,小中見大的手法。作者寫流浪老人,先寫其外表如何的污穢,“大部分人都會投以厭惡與疑惑的眼光”,描寫了一個滿身油膩的老乞丐的形象,而后才寫到流浪老人善良的心靈。一抑一揚使流浪老人的外表形象與他的內在心靈形成了鮮明對比,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善于用細節去刻畫人物的形象。作者用描寫刻畫流浪老人的形象,用記敘表現老人的言和行,寫老人的睡態,抓住“甜甜”兩字,寫出了老人坦然自如的心態,寫出了老人內心的明凈;作者寫老人賣獎券,抓住老人動作的遲緩,寫出了老人的執著和善良。3.記敘、描寫、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作者運用敘議結合的手法,在敘述的基礎上議論,用議論點明作者的感受,用議論揭示文章的中心,說明無論處境如何都不能失去善良的本性、都要學會給別人以溫暖的人生道理。
四、林清玄《好雪片片》中人性美
(一)從典故寓意出發彰顯人性美。“好雪片片”引自一個典故。唐代有一個精通禪理的龐居士,有一次到他的老師惟偃大師那里去求法,求法完畢下山時,龐居士和相送的惟偃大師眾弟子推開大門,但見漫天大雪,紛紛揚揚,乾坤正在一片混沌之中。龐居士指著空中的雪片,不由得發出了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林清玄將這個典故恰到好處地融入作品之中,恰巧也是與典故中的點與文章中流浪漢的品質契合起來:好雪亦是人的好品質。文章正是從此寓意出發挖掘出讓人感慨萬千的“片片好雪”就是明凈的善意這一主題。
(二)素描式的人物描寫勾勒人性美。素描在美術中只單純的用線條表現不加色彩的畫,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在文學上,素描式的人物描寫是文句簡潔、不加渲染的自然而簡樸的描寫。文章開篇即先寫流浪漢的衣著特征,再寫其行為,再寫他的語言。在“我”與流浪老人的交往中,課文依然通過人物動作和語言方面的獨特描寫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當“我”和他熟悉之后,他要幫我扣扣子,也只是說了一句:“你這樣會冷吧!”沒有任何的修飾和渲染反倒比過多華麗的辭藻來的更加地切合實際-----個老人污穢外表下的善良內心------這也正是作者所要表現的主旨所在。
(三)典型事件典型情節蘊含人性美。第一,買獎券。透過老人一系列動作描寫,特別是在我已經拒絕裝袋后老人仍堅持祝福我,透出老人樂觀的充滿善意的內心世界-----不管自己處境如何,他都堅持送出自己的溫暖,給別人以善意和祝福。嶄新美艷的紅色塑膠套和老人油膩污穢的衣服形成鮮明的對比,老人的舉動和他的外形形成對比,向人們展示出老人善良美好的心靈。第二,是老人給我扣扣子。作者借此著重描寫自己的感受,表現“明凈的善意”所帶作者的感受!我相信人性是一種高強度的和諧粘合劑。在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的眼光往往盯在了對于物質的需求上,但是,人性也受到了極度的壓抑。當人們在感嘆世風日下、天良漸泯時,人們不約而同地關注到社會人性美的一面。人性是可以引導改變的,在本文中作者就是在扣扣子的剎那間,捕捉到了久違了的人性曾經缺失的一面!
(四)在心靈的碰撞中感知人性美。善良所帶來的美麗,不僅發自內心,溢于言表,并且持久高貴。“對于街頭的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會投以厭惡與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則投以同情。”作者同情和理解一切有生命東西的痛苦,樂于幫助處于困境的人。正因具備了這樣的好品質,才能感受到一種愛的回饋,才能敏銳地感受著老人帶來的溫暖,才能領悟到“人的好本質,不會被任何境況所淹沒”。流浪漢老人就是在沒有隔閡、沒有冷漠、沒有利益之爭中贏得了人性美,在他們的身上閃耀著人性美的光輝!因此,我要說:人與人之間的愛是相互的,在你播撒愛的同時,也定會收獲一份沉甸甸愛的果實!
【參考文獻】
[1]朱曉進.林清玄的煮雪賞析.[J].當代作家評論,2014(03)
[2]溫儒敏.教學反思《好雪片片》[J].當代作家評論,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