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設計以創新為生命。創新思維在設計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當前,藝術設計越來越受到大家關注,而其中創造性思維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成為大家談論的焦點之一。然而,就藝術設計專業發展而言,由于藝術設計過于強調應用,專業從業人員較少顧及理論研究和探索,缺少對設計過程中思維心理的解讀。本文論述藝術設計中創造性思維的特點、重要性和限制因素。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
一、創造性思維的概念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大腦所特有的屬性。有史以來,人類對于世界的認識和改造,就是在創造性思維不斷發展中進行的。在一切思維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創造性思維,人類的未來更是一個需要創造的時代,創造決定著人類的一切文明。藝術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活動,藝術設計過程的本質就在于創造,創造能力的發展和升華的源泉就是創造性思維。因此,掌握創造性思維的特征和規律,發揮創造性思維的潛能,是每個藝術設計人員在藝術設計過程中本質的、核心的活動。
創造性思維,從結果的角度看,明顯具有獨特和新穎性的思維。創造性思維只是按“思維結果是否具有新穎性”標準劃分的一類結果,它與其他標準對思維進行分類的結果之間不可能有一一對應關系。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說靈感思維就是創造性思維,或者說邏輯思維不是創造性思維。那么,究竟什么是創造性思維呢?創造性思維從邏輯上講是思維主體運用已有的思維形式組合新的思維形式的思維活動,它是一種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在、外在有機聯系的具有新穎性的廣義模式的一種可以物化的思維心理活動。這是人類智慧最集中表現的思維活動,在一切領域開創新的局面,以不斷滿足人類精神與物質的需求。
二、藝術設計中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創造性思維的獨創性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使藝術設計師從新的角度,采用新的觀察方法去分析熟知的事物,從而創造出具有個性和魅力的想法。不能將創造性思維的獨創性錯誤地理解為創造一種新穎題材的能力,因為若按照這一理解,藝術設計師的獨創性便僅僅表現為創造一種過去從未存在或根本不能存在的藝術設計,而事實上,在處理那些司空見慣的對象和最為老生常談的故事時,創造性思維的獨創性特點表現更加明顯。在這個新概念、新生活的時代,藝術設計師的責任不僅僅是要讓消費者體驗商品的實用作用,更多的也是一種心中感,也就是一種消費者心中的情感體驗,這種感受也在一定程度上升華到一種感動的高度,因為現代生活中,消費者已經對繽紛復雜的各種廣告、產品、商家的策略所麻木,在這樣的環境下,消費者不知選擇何種產品來為自己所需求。也就是產生了所謂的“購物誤區”,但是名牌企業的商品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是因為他們的品牌策劃更多的注意了情感實用性,也就是發揮了創造性思維的情感實用性特點,不僅滿足了客戶的需要與需求,而且也符合當今時代人們的審美需求。
我們知道“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藝術設計中的創造性思維的藝術前瞻性是通過現有的事物和信息來認識新的事物和信息,借助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來分析、預測和把握未來事物發展的趨勢及走向,從而預見和判斷新事物發展的結果,調整思維方式。
三、藝術設計中創新性思維的具體闡述
(一)藝術設計中創新性思維的重要性
藝術設計是人類為了實現某種目的而進行的一項創造性活動,其基本特點是實用與美觀的結合,即賦予設計物功能和審美的雙重作用。從設計的內涵意義分析,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設計活動是一項以審美創新為主旋律的創造性活動,設計過程就是圍繞解決問題而進行的審美創新的過程。
創新思維是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提煉、抽象加工,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感悟,產生新思想、新觀點的思維方式。創新是藝術設計活動的生命。在知識產權已經普及的今天,藝術設計本身所體現出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等,更加受到社會、企業以及設計者本身的關注和重視。創新已成為藝術設計引領市場的靈魂。
創新思維是藝術設計的中心作為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藝術設計將成為科學技術與人文文化之間的必要的聯結橋梁。藝術設計融匯了科學技術、材料工藝、市場營銷、文化審美等學科知識,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發揮著傳遞信息、促進消費、提高生活質量、引領時尚、提升文化情趣等作用,并積極提高著現代社會中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質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設計成為現代生活中人們更為關注的審美情趣問題。在實用功能的基礎上,美感效應不僅能夠提升設計物的附加值,同時還決定著設計物的市場價值和使用價值。[1]
(二)創新性思維的限制因素
思維存在于人的頭腦中,存在于人們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思維空間之中,因而也必然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此,人的思維效率、思維的準確率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維時的心理狀態。影響思維心理狀態的情感、興趣、環境、文化等因素,這些因素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擁堵思維通道,產生有意或無意識的排他和抵觸[2]。思維過程中的突發奇思、偶得妙想人皆有之,但是能將這些奇思和妙想演化為創新活動的過程,并能獲得創新結果,并非是人人皆能為之。人們擁有的內涵積淀好比是一堆干柴,奇思妙想就好似靈光星火,沒有干柴就不可能引燃起猛烈的創新之火,因此,只有在長期探索思考、有意識積累的準備狀態中,突發的奇思妙想之靈感,才能被有積累、有準備的人們所捕捉并利用,迸發出耀眼的光芒[3]。
如同文學一樣,中國近代大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對成大事者有這樣的描繪,也非常形象地概括出藝術設計者的創意追求過程。“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日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4]。
現代藝術設計對藝術設計者的要求不再是完成一個作品,而是從作品中觀察作品背后設計語言的運用,創造思維的發揮。總之,無論如何,創造性思維在藝術設計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了。
【參考文獻】
[1]錢家渝.視覺心理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
[2]陶伯華,朱亞燕.靈感學引論[M].沈陽:遼寧出版社,1987.
[3]彭健伯.直覺思維方式理論與開發直覺創造能力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8(1):100-103.
[4]劉瑯.精讀王國維[M].福州:鷺江出版社出版,2007.
作者簡介:劉竹(1984——),女,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河南職業技術學院任教,助教。研究方向:美術、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