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摘要:動漫《心理測量者》影片虛構數字化社會秩序,所有人類的心理狀態和性格方面傾向,都可以被計算數值化的計算,全劇在此秩序下的人們生活故事,來討論人性與社會這個比較深刻話題,從而反映出日本人的理想中的社會秩序。本文就聚焦動漫《心理測量者》所虛構的數字化量化的社會中,所折射出的社會行為的特征,來闡釋理想的契約模式法治的秩序。
關鍵詞:日本;動漫;社會秩序;規則
社會秩序是國家規則與社會規則的集合,會通過人們在社會中的行為表現出來,也受到人們社會活動影響發生著深刻改變。這種秩序具有著一致性、連續性和固定性,是由社會群體共同尊崇、彼此遵守的,在一段時間內穩定指導推進人們活動的,并可以固定地維持社會中混亂因素,從而維持秩序固定。
動漫《心理測量者》,就是通過虛構的數字化社會秩序,反映出在一個數值化秩序良好的社會中,人類行為均具有可預測性,一切心理狀態和性格模式都可被推測出預測,人與人之間合作成為了可能,人只要按照秩序行動,就不會受到傷害,一切可能引發傷害的行為,都可以被提前預知,一系列預防犯罪、聲張正義的故事就此發生了。由此,動漫《心理測量者》不僅推出了兩季,從多角度對于觀眾產生了沖擊,在不同群體當中贏得了很高人氣。其《劇場版 心理測量者》也在“2015年劇場版動畫期待榜”的排名中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一、《心理測量者》中對于社會秩序的架構
社會秩序在人類生活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營造一個正確的社會秩序,在整個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預防混亂、維護安全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避免社會失序而崩潰。動漫《心理測量者》所構建的就是一個數字化理想社會秩序,體現出了作者對于末世反烏托邦的價值理念,從而呈現出一個理想化社會中的美好狀態。
(一)數指量化的社會架構
《心理測量者》是由noitaminA頻道企劃、Production I.G負責制作的TV動畫。本作架空于近未來烏托邦式的日本,整個社會受到“希伯爾先知系統”的管理。在每個人類的心理狀態和個性傾向都能以數值衡量的這個時代,罪犯與潛在犯罪者也以數值進行判斷。也就是說,既使沒有犯罪,只要其數值超過定值的人也是會被列為潛在犯,從而受到法律的制裁。人類的心理狀態和性格傾向都能被數值化分析,而系統分析出的犯罪數值可以確定“潛在犯”——一種有罪推定的嫌疑人。
在《心理測量者》故事的設定和結構,同在系統監視下的公安局刑事科第一分隊的成員,在處理案件時一步步地發覺和探索管理人類這些數值的系統的真面目發生的故事。那么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人們直接生活在一個數值量化的社會架構之中,所有的人們的行為、心理都被數字化鎖定。由此,整個作品中公安局刑事課第一分隊的主人公,將為了社會的治安管理而不斷執行任務。這群主人公在預防犯罪、維護正義的道路上,不斷對于違反社會秩序的行為或者傾向,予以糾正。同時,配合上人與人之間行為故事的豐富劇情,豐富多樣的人物個性,開播之后就贏得了大批粉絲的支持,也引發了人們對于理想化社會秩序下,人們生活形態的思考。
(二)末世反烏托邦的價值理念
在《心理測量者》中的“希伯爾先知系統”的管理,可以將每個人類的心理狀態和個性傾向,進行數值化的衡量。在《心理測量者》中執法者們,可以通過對人們的性情進行洞悉,分析出可能違法社會秩序的行為發生或行為傾向。這就體現出對于理想化社會秩序中的末世反烏托邦的價值理念,也就是建立在“希伯爾先知系統”的核心基礎上,對未成為既定事實的犯罪可能性,是否足夠給人定罪并施加懲罰的哲學反思。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是空虛的,人不再需要彼此。無論是什么才能,都找到替補,無論是什么關系,都能夠被取代,對這樣的世界,我已經厭倦了。
可到底是為什么呢,被除你之外的人殺死的場景。我無論如何都無法想像。吶...狡嚙...你怎么想,在這之后,你能找到取代我的人嗎?——槙島圣護
《心理測量者》
在《心理測量者》中,可以看到人的自由和生命,都是建立在有預知能力的希伯爾先知系統上。任何具備了犯罪傾向的情況,都會不由分說給予隔離或監控。在這種已有的理想化的社會秩序下,人的自由和生命建立在已有社會秩序規則上,潛在犯罪、傾向犯罪都沒有任何申辯的機會,會遭到直接射殺。所有的價值觀念,都是建立在末世反烏托邦;即使是起了任何沖突,最終處理結果都是建立在末世反烏托邦的價值理念的。
(三)社會秩序的理想狀態
《心理測量者》借助一個虛無縹緲的數值化秩序系統,基于數值可靠的基礎上,人的特性被降格為一個冷冰冰的犯罪系數,也就是反烏托邦理想社會秩序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比較設定判定犯罪的依據,法理詰問成為為既定事實的犯罪,可以給予施加懲罰的定罪。希伯爾先知系統,的確可能遭到第三方勢力的篡改,而給出偏離事實的結論,即便得到了修正,誰能保證將來不出其他的差錯。這種理想社會秩序,并不算上光明的未來。
笛卡爾說過,無法下決定的人,要么是欲望太大,要么是悟性不足。
——槙島圣護《心理測量者》
日本是亞洲國家中,具有反烏托邦與末世后世界觀的國家。但凡科幻作品,總要捎帶上類似的社會形態,這跟日本的群體危機心理應該密不可分,也是對于未來理想社會秩序的哲學思考?!缎睦頊y量者》里在數值化社會秩序上的人類行為,并用符號來消弭人格的描述,讓作品帶上了對于理想社會秩序的反思。正如現代英雄救世大片一般,《心理測量者》在這些哲學反思背后,所反映出的頹廢厭世的黑色電影氣質,提出了理想社會秩序模型下,系統健全與否,人類的獨特個性、缺乏人文關懷、過于冷漠秩序,將科技反思主義與理想悲觀主義元素,帶入了整個作品之中,從而折射出人性晦暗回天無力的無奈喟嘆。
二、《心理測量者》中對于社會秩序的特征
(一)固定化社會秩序
《心理測量者》構建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和性格方面傾向可以被計算數值化的世界。所有的監控攝像頭都已經被升級和聯網到一體,通過監視人類的色相渾濁程度和聲音、視頻等信息用來計算人類的每個心理狀態和個性傾向所衡量的值。這些被定格的冰冷數字,它被用作判定人們的思想應有心理測量者狀態、個人精神本身。通過計算這些數值,系統可以自主斷定一個人最理想的工作,感情,心理壓力,甚至犯罪意圖。
“明明是既無法制裁惡人,也不能保護良民的法律,為什么你還要如此維護這樣的法律呢?”
“不是法律去保護人,而是人去遵守法律。古往今來,憎恨罪惡,謀求人生正道的人們的心意,積累起來變成了今天的法律,法律不是條款也不是系統,而是每個人心中都有的脆弱而不可替代的心意,相比憤怒與憎恨,這種心意總是脆弱得不堪一擊。所以,為了不讓力求創造更好世界的故人們的祈愿化為泡影,我必須堅持維護到底,絕不能放棄!”
《心理測量者》
心理測量者,這個動畫主要是探討人性與社會這個比較灰暗的話題,也側面反映出了在人類的心理狀態和性格傾向都能被數值化的未來。所有的感情、欲望、社會病態心理傾向等全部被記錄并管理,以一種相對固定形態存在。這種相對固定化的社會秩序,可能符合所有科學邏輯的要求,卻恰恰忽略了人類的獨特個性,從而出現了缺乏人文關懷,變成為一個數值化冷漠秩序的過于理想狀態。
(二)宿命化的人生道路
在《心理測量者》構建下數值化世界中,所有人們都以數值化“好的人生”作為目標,竭力于數值性地實現它,每一個人的人生道路都呈現出一種固定格式的宿命化。為讓大眾達到“理想的人生”這個指標,人們實現這些數值就變得非常積極,所有人生目標都是圍繞著這種宿命化的數值在努力。人在直面恐懼的時候,自身的靈魂將會受到考驗。降生于這世界,究竟有何所求,要成何事,其本性會暴露無遺。
——槙島圣護《心理測量者》
在《心理測量者》所構建的數值化世界中,有關犯罪的數值,也就是“犯罪指數”也會被測量,當然犯罪者亦是如此。因此,人們需要不斷地保證自己的指數在正常范圍,否則會被系統認為是潛在犯,將會被”矯正”。
人類可以通過內心的陰暗面,正視到隱藏在內心的殘暴性,從而能培養出制約它們的良知、理性和善意
《心理測量者》
在理想化的秩序中,執法者和被執行者都是一樣的。在監視下維持治安的工作的刑警被分為抓捕犯人們的行動部隊“執行官”、以及監視指揮執行官們的“監視官”一起合作執行任務。優秀的“執行官”自身就有著相當高的犯罪系數,從矯正設施挑選出來除了當執行官別無其他選擇,但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夠接近犯罪根源。因為“執行官”也有著可能孕育成犯罪者的危險傾向,所以就需要對搜查行動有著冷靜的判斷力的精英“監視官”來監視。
(三)被妥協的愛恨交織
在《心理測量者》構建下數值化世界中,所有感情,欲望,社會病態的心理傾向全部被記錄管理。大眾們將“好的人生”作為目標,于是出現了實實在在的數值。人類的“心”的存在方式作為判定個人的靈魂本身的基準,而被使用的這種測算值衡量的人們,習慣將其通稱為“Psycho—Pass”,恰如一場人生游戲。
我可是發自內心地愛著這一名為人生的游戲。所以,無論何時,我也要以玩家的身份繼續下去。
——槙島圣護《心理測量者》
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有別于機器的千篇一律,可是《心理測量者》構建下數值化世界系統中,所要規范的恰是最豐富多彩的人類心理,系統產生的初衷就是為了營造理想化的社會秩序,卻由于人類的愛橫交織特點,個性差異因素,而產生了許多未設想到的偏差,由此才會有了圣護的存在。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無視。如果不感興趣的話,就不會故意去殺害或者傷害對方。
——槙島圣護《心理測量者》
當故事中安全局刑事課第一分隊的成員各懷想法,雖然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常常會與真正的正義相悖卻不得不在監視下繼續執行任務。同時在處理案件時正在一步步地發覺和探索管理人類這些數值的系統——Sibyl System的真面目。而圣護的存在,則是對這個系統的最大的諷刺。
當你注視著黑暗的時候,黑暗也在注視著你.
——狡嚙慎也《心理測量者》
終于放棄了虛偽的正義,手握真正的殺意了嗎?
《心理測量者》
三、日本社會的理想社會秩序
社會秩序是國家治理方式和社會交往規則相互作用的結果?!缎睦頊y量者》借助一個虛無縹緲的數值化秩序系統,將《心理測量者》借助一個虛無縹緲的數值化秩序系統構建出來。
這種結合規則和習俗,以價值觀為導向,來生成調整社會行為的秩序體系,能夠較好地調整規范人們的行為,讓社會個體與社會目標上形成良性互動。
《心理測量者》構建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和性格方面傾向可以被計算數值化的世界。從《心理測量者》中,可以看到日本人追求的所謂的“理想社會秩序”。深入分析這個理想主義的社會秩序,可以發現這與日本歷史發展及現實社會有著密切關系。在古代,日本等東亞國家都是處于一種封建統計的人治模式。
日本是通過明治革新后,對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從而讓日本逐步走上了西方社會發展道路,也逐步走上了現代化法治建設道路。所有說,日本法治道路,是在人治道路基礎上,潛意識中所有的規則必須在國家規則和約定規則的集合體上發展演變。也就是說,理想化的社會秩序,就是通過有形外在地強制性地使人服從,也是在習慣和社會輿論的指引下行動。這恰如《心理測量者》構建下數值化世界中,所產生的相對固定化的社會秩序。
日本通過了明治維新改革,走上了現代化和西方化的道路,一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奇跡,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甚至超越了東方。在日本這種不同于西方契約模式的社會秩序下,許多社會秩序都是基于法律規定和價值觀的共同作用下,人們對于以數值化“好的人生”作為目標,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協調來發展經濟。這種發展模式,被許多儒家學者,稱為“關系資本主義”。每一個社會秩序模式,都有其存在必然性,也與其社會環境息息相關,關鍵是看與現實社會需求能否契合。
社會秩序模式本身不存在優劣,關鍵是看是否能和具體的現實社會基礎契合?!缎睦頊y量者》構建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和性格方面傾向可以被計算數值化的世界,恰恰與日本社會基于法律規定和價值觀的社會基礎契合,與將數值化“好的人生”作為目標的價值追求相同,在兩種力量的作用過程中,形成了法治下的關系模式,從而發揮優化配置社會資源,滿足社會發展的秩序作用。
同時,從《心理測量者》數值化秩序系統的千篇一律中可以看到,對于反烏托邦理想社會秩序狀態的哲學反思。來自于固有數值化的秩序體系下面,也可以出現偏離事實的結論,即便得到了修正,誰能保證將來不出其他的差錯。這種理想社會秩序,并不算上光明的未來。由此,社會秩序的構建中,要注重豐富多彩的人類心理,多樣化個性差異因素,減少缺乏人文關懷的固有格式,也成為了構建理想社會秩序狀態中所必須要考慮的因素。這些被定格的社會秩序,應當充分判定人們思想、心理狀態、精神本身等多方面人文因素,從而發揮理想社會秩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俊英.日本明治中期的國粹主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4
[2]唐向紅.日本文化與日本經濟發展關系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4
[3]馬千里.冷戰后日本大戰略調整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3
[4]程文明.日本“大國化”[D].東北師范大學,2013
[5]李含.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發展軌跡[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4
[6]張明.試析日本文化特性及其對當代中日關系的影響[D].山西大學,2013
[7]萬書言.淺談日本的特色文化[J].大眾文藝.2014(19):77-78
[8]劉利華.試論影響當前中日關系的文化與心理因素[J].東南亞研究.2014(04):9-10
[9]林曉光.關于日本歷史基本情況與幾點思考[J].和平與發展.2014(04):12-13
[10]賈華.對日本文化雙重結構的思考[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4(01):44-45
[11]張杰.日語敬語對人際關系的重要性[J].科技視界,2013(12):173-174.
[12]李雙.日本恥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4.
[13]李鐘善.日本風俗習慣對人際關系的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4(02):127-128.
[14]王宇.社會秩序與公民道德研究[J].才智,2014(10):44-45.
[15]李浩淼.動漫《心理測量者》主題思想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0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