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素娟
摘要:在今天這個知識大爆炸的世紀里,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越發的凸顯了出來。因此在中國就出現了英語熱,全民學英語的情境。在學習過程中因諸多方面的影響就出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中國英語。本文將著重從中國英語產生的根源以及形成的模式淺談一下中國英語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中國英語;思維方式;本土化
一、中國英語的客觀存在
中國英語,即china English,是英語這種語言與中國特殊社會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由于受漢文化,漢語思維方式及社會環境的影響而說出的一種帶有明顯漢語特色的英語。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葛傳規就提出了“中國英語”的概念。他說:“在舊中國和新中國,講或寫英語時都有些我國所特有的東西要表達。如 “科舉(imperial examination)”、“翰林院(Hanlinyuan,Imperial academy)”、“五四運動(May Fourth Movement)”、“ 白話文(baihuawen)”、“雙百方針(Two hundred Policies)”。” 這些不屬于講英語民族的人所慣用的詞語,應當稱作 China English。
二、中國英語形成的根源
任何語言在其形成和傳播的過程中,都要面對本土語言的影響,從而形成與當地人原有語言的語法習慣、發音方式、文化背景相結合的語言形式。英語在美國形成了美式英語,在法國形成法式英語……同樣道理,在中國也形成了中國英語。總的來說,中國英語形成的根源可以歸結于以下兩點。
(一)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
中國人擅長感性直覺思維,西方人擅長理性邏輯思維;中國人的思維軌跡是曲線的、圓形的,西方人的思維軌跡則是直線的;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是順式的,而西方人的思維模式則是逆式的。這一點在語言表達方式上也有很多體現。這里筆者借用一則小故事來簡單的說明一下:有一個小學生在上學的路上不小心墜落河里,后來被路過的好心人救起并送往醫院,經檢查孩子身體無大礙。這個孩子的一位中國老師和一位美國老師分別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打電話通知孩子母親這件事。這位中國老師的第一句話是:“oh! My god! What a pity that…,他母親聽到這里就暈了。而那位美國老師的第一句話則是:“Congratulations! What a lucky boy your son is…接著講了這個學生目前在醫院里狀態很好請別擔心,最后才說了落水的事。從這則故事里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所以在語言的運用上也是不一樣的。
(二)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國文化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一脈相承和穩定上。而西方文化的特征主要體現于它的形式多樣化和語言豐富上。我們國家近幾十年來的迅猛發展,在世界上逐漸占有一席之地,久而久之就出現了一大批有中國特色的東西,所以在我們試圖用英語來描述它的時候就出現了空白點,于是就出現了中國英語這一現象。比如說:feng shui(風水 )、paper tiger(紙老虎) Huang Di(黃帝)、Ya men(衙門)等。
三、中國英語的構成形式
要了解中國英語的構成我們首先必須明確中國英語與中式英語的差別。中式英語不符合英語的規律和習慣,通常表現為搭配不當、重復累贅等方面,導致意思表達不準確。而中國英語若使用恰當,不但能忠實于原文,而且在表達中國特有的事物時更是錦上添花。其構成主要有三種方式。
1.音譯指中國的英語使用者在表達中國特有的事物時因在英語中找不到恰當的匹配而根據中文的發音創造出的英語詞匯。如:Tai Chi(太極拳 )、mahiong(麻將)。
2.意譯指根據其意思翻譯過來的英文。如:“菜籃子工程(vegetable basket project)”、“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one world,one dream)”。
3.語義再生指英語在與漢文化交融的過程中不僅會產生變體所特有的新詞匯,而且會使英語原有的一些詞匯產生一些新的含義。中國英語中有一部分詞匯或者短語就是漢語譯成英語后生成的英語意思,這種本土化的過程就是再生的過程。如:、beggars chicken(叫花雞)、barefoot doctor(赤腳醫生)。
四、中國英語的現狀
目前的中國英語是三種狀態并存。
1.按照漢語習慣說出的英語與標準英語并沒有區別。
2.有些中國英語雖然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標準英語的語言習慣,但符合語法。
3.有些中國英語雖然不符合語法,但是可能符合標準英語的語言習慣,這種表達方式已經在英美等國家開始登上大雅之堂,在交流中沒有任何理解障礙,能被接受。
五、中國英語的發展前景
中國英語是一種被規范英語所接受的英語變體,是民族文化互融互通的產物,是語言文化發展表現出的必然趨勢,它對英語學習和國際交流具有積極意義,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近年來在中國新造出來的詞語蜂擁而至,這是基于許多新觀念形成的表現。中國英語的發展既是對英語語言有益和必要的補充,更符合中國大踏步融入國際社會過程中的切實利益,有利于將我國和諧社會建設、民主制度建設、中華文化推介等諸多發展情況介紹到世界。
【參考文獻】
[1]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04):18-24.
[2]黃金祺.應當肯定‘西譯漢化現象的積極面——兼論“漢化英語”的出現和發展[J].中國翻譯,1998(01):39-47
[3]羅運芝:中國英語前景觀[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