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園這一特定環境中,音樂教學活動中鋪墊的環節通常是指,在審美經驗方面的鋪墊。而幼兒園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運用鋪墊環節的方式通常是以目的為主的在審美經驗教學方面進行的鋪墊。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鋪墊環節;目的;方式
音樂的表達方式通常是抽象的在幼兒所能感知范圍之外的,相較于其他的藝術經驗要遠離生活經驗,由于幼兒還處于積累生活經驗的最初階段,因此音樂對于他們來說并不被青睞。幼兒園教師也可以以最直接的方法來教幼兒音樂,但長此以往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教師與幼兒都覺得音樂的教學枯燥無聊,因此,要讓幼兒為音樂所感動,就必須在音樂教學之前為其添加一個鋪墊的環節。在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鋪墊環節是有效地教學策略,能針對不同音樂的情境有效地運用不同的鋪墊手法,是判斷幼兒教師音樂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文章將針對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鋪墊環節運用的方法與目的,進行相關的探討與分析。
一、鋪墊環節運用的目的
(一)為生活經驗鋪墊
幼兒園教授的音樂有時所描繪的是幼兒并不熟悉的事物,換而言之,就是音樂的內容與幼兒園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去甚遠。這時,在音樂教學開始之前,運用一些鋪墊環節,有利于幼兒對音樂的掌握。這一種鋪墊的方式屬于知識鋪墊的范疇,并不是音樂教學所獨有的,也可以運用到幼兒的其他教學活動中。
(二)為審美經驗鋪墊
針對幼兒園階段的學生來說,對音樂方面的審美經驗通常要求獲得:(1)對節律方面的感知和表現要求幼兒有穩定的節律感,并能掌握節奏的疏與密、節拍的強與弱;(2)對音色方面的感知和表現要求幼兒能掌握人聲、不同樂器、自然界等不同方面的聲音音色;(3)對力度方面的感知和表現要求幼兒能通過聲音與肢體語言表現輕與重;(4)對旋律方面的感知和表現要求幼兒能掌握簡單的上、下行旋律以及聲音的高低;(5)對結構方面的感知和表現要求幼兒能掌握對音樂主副各結構以及其中不同類型唱句的表現;(6)對風格方面的感知和表現要求幼兒能了解不同類型音樂之間風格的不同;(7)對速度方面的感知和表現要求幼兒能掌握音樂旋律的快慢以及曲子中的變速與勻速;(8)對織體方面的感知和表現要求幼兒能掌握音樂在有伴奏或是無伴奏情況下的變現。在進行幼兒音樂的教學過程中,除去節律與織體,在其他的六個方面都需要開鋪墊環節來輔助教學。
二、音樂教學中運用鋪墊環節的方式
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以目的為主在審美經驗教學方面所使用的鋪墊方式可以從以下的六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音色
對幼兒園的學生來說,針對音樂教學中樂器音色欣賞方面的教學鋪墊可以是對生活中、自然界中以及機器機械等不同種類的音色進行的探討與傾聽。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只讓幼兒學習分辨樂器的音色,在很大程度上會使教學的模式演變成一種類似“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這樣的教學么模式對于幼兒來說是沒有成效的,尤其是在理解唱歌時人所發出的音色時,需要幼兒對銀色的理解能從頭聲開始,因此,教學模式可以使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可以使用故事情節豐富的故事來作為幼兒通過頭聲掌握音色的鋪墊,比如“小兔子乖乖”中小白兔與兔子媽媽和大灰狼之間的對話,三種不同角色之間的發音與音色各不相同,幼兒通過寓學習于樂的方式將自己帶入角色,可以更好的對音色進行掌握。
(二)力度
在幼兒園音樂的教學活動中關于音樂輕重方面的問題可以讓幼兒從歌曲中體驗,而非樂曲。另外,幼兒教師也不能直接教授歌曲的唱法,否則幼兒只會將教師所唱歌曲中輕與重的表現作為模板,從聲音的表面表現歌曲的輕與重,而不能從而去內在的含義發自內心的表現。一般有輕與重之分的歌曲其歌詞在意境上回有一定的情節性,對歌曲輕與重表現的要求通常是根據情境而定的,因此,關于歌曲中輕與重的教學可以將歌詞中情境所表現的故事放大來作為教學的鋪墊環節,可以將原本的歌詞變成一段故事,或是看圖說話,讓幼兒深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體會故事情節中的輕與重。故事的情節對有感情感的激發是非常容易的,當音樂的輕與重表現為故事情節的輕與重之后,幼兒在通過唱歌的方式講述故事時,就會發自內心的表現歌曲中的輕與重。
(三)旋律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活動中,無論是對旋律高低或是輪廓的體驗還是對上下型旋律的體驗,在教學中歌曲的選擇在旋律方面一定要有鮮明的特征,這樣也便于教師在教學之前創設鋪墊環節。旋律教學的鋪墊旨在音樂教學之前先探索音樂中所描繪的高低特征明顯的事物,如陽光照射中影子的變化或是一些動物跳躍時的高低不同。
(四)結構
對于幼兒來說,無論是歌曲還是樂曲中的段落或是句子的結構都是相對抽象的,因此,幼兒教師在對音樂中結構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動作對音樂中的情境結構進行表現來作為結構教學的鋪墊環節。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使用情節性或者是非情節性的一系列動作對音樂進行表達,讓幼兒通過對具體動作的感受理解音樂蟲抽象的結構。
(五)速度與風格
在對音樂的速度與風格的加血中,教師應當強調對音樂情境的渲染,以此來作為情境鋪墊。要讓幼兒理解音樂的風格以及速度的快慢,首先要讓幼兒能融入音樂的情境中,如舞曲風格的音樂往往在音樂教學的同時伴隨著舞蹈的教學,通過音樂與舞蹈相結合作為教學的鋪墊讓幼兒了解音樂的風格。而在音樂速度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與跑步游戲相結合來作為教學的鋪墊,音樂速度快時要求幼兒的跑步速度加快,音樂速度慢時則要求有的跑步速度減慢,并且通過跑步速度快慢的轉變也讓幼兒能充分了解音樂中的變速。
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鋪墊環節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但幼兒教師在發揮鋪墊環節對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時,也需要防止對鋪墊作用迷失所導致在教學環節上可能出現的偏差。鋪墊環節的運用是對幼兒音樂經驗不豐富的補充,是精致化幼兒音樂經驗的一種有效的手段,但是有的幼兒園教師可能會沉溺于鋪墊環節的作用而忽略對幼兒音樂經驗的提升,導致幼兒的音樂經驗是對教師音樂經驗的翻版,尤其是在幼兒的音樂的審美經驗方面往往會使之桎梏不前,而達不到幼兒音樂教學的目的,因此幼兒教師的音樂教學還需不斷地從實踐中獲取更加豐富的教學經驗。
【參考文獻】
[1]王秀萍.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鋪墊[J].學前教育研究,2008(04)
[2]周菊芳.幼兒園音樂活動的導入與結尾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12)
作者簡介:郭毅恒,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專業:學科教學(音樂),研究方向: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