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峰
(上海體育學院,上海 200438)
教練員天地
拳擊規則的演變與發展趨勢
潘 峰
(上海體育學院,上海 200438)
本文沿拳擊項目規則變化脈絡簡析拳擊項目本質,并就拳擊規則的變化深入分析了拳擊項目未來的發展趨勢,以期為拳擊運動健康有序地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拳擊;規則;演變;發展趨勢
拳擊項目自1904年首次進入奧運大家庭以來,項目規則歷經了3次大幅度的變化。拳擊規則的日趨完善使得該項目也日益變得更加公平、更加激烈,觀賞性也隨之提高。本研究在原有對拳擊項目的認知基礎上,探討拳擊項目規則變化的根本特征,并深入分析拳擊項目未來的發展趨勢,提高對拳擊項目的認識水平。
拳擊運動的本質是拳擊內部2個矛盾因素相互斗爭的特殊性。拳擊項目是雙方拳手在一定規則的約束下運用一定技戰術手段,以獲取比賽勝利為根本目的的競技對抗性項目。場上勝負是多重因素的綜合體現,這主要受拳手的體力狀況、技戰術水平、心理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影響拳手發揮的多種場外因素的影響,如教練員的執教水平、運動員的先天特點、綜合保障水平等。另外,拳擊項目之所以精彩程度較高還在于該項目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2.1 拳擊競賽時間的變化
2009年國際業余拳擊聯賽對拳擊比賽規則進行了一次較大的改動。從表1可見,本次新規則中主要從4方面進行改變:(1)比賽由4回合變為3回合;(2)每回合比賽時間增加了1min;(3)場上實際比賽總時間變成9min,較規則修改前增加1min;(4)每局間休息時間由3min縮短為2min。舊規則使拳擊比賽的觀賞性和對抗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拳擊屬于同場格斗對抗性項目,它和其他格斗項目一樣具有對抗性、競爭性、和觀賞性,新規則的產生更加符合技能主導類格斗對抗性項群的目標,表現出格斗對抗性項目特有的發展趨勢。
2.2 拳擊競賽佩戴頭盔的變化
從表2可以看出,自2013年開始男子拳擊參賽選手將不再佩戴頭盔(青年男子及女子拳擊暫不實行)進行比賽,這一規則的變化使得業余拳擊向職業拳擊大幅度的靠攏,對年輕人來說更具有吸引力。有專業人士指出,摘掉頭盔后,拳手臉部被打破的情況也許會增加,但嚴重的受傷將會減少。以往拳手常常依靠頭盔而不是技術來保護自己,現在運用正確技術的拳手會設法避免頭部被擊中。國際拳聯醫學委員會委員內維爾科維奇醫生擔任2015年世錦賽醫務仲裁工作,他相信沒有頭盔,拳擊將會變得更吸引人,同時拳手技術將會更好。
2.3 拳擊競賽評分規則的變化
從表3可以看出,縱觀拳擊項目發展歷史可見拳擊規則共經歷了約3次重大改變。2013年6月國際業余拳擊聯合會對拳擊規則進行了第3次“重大手術”,即

表1 拳擊競賽時間的變化內容

表2 拳擊競賽佩戴頭盔的變化內容
自2013年6月起所有世界業余拳擊比賽競賽評分規則均采用最新的10分制評分規則來判定比賽的勝負。10分制評分規則與之前的業余拳擊最大的不同是,對于每回合結束要從5個方面對雙方運動員進行綜合優勢的判定。這次新規則的變化對運動員的出拳力度和密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拳手若想要贏得比賽,就不得不在每回合中提高出拳頻率,加快進攻節奏。只有這樣積極主動的進攻,最大限度地控制對手及比賽場面,才有可能在場上獲得優勢。其次,規則的變化也使拳擊比賽勝負的判定更加公平、公正和公開,使拳擊比賽更富有激烈性、競爭性、對抗性和觀賞性。
自鄒市明以來我國拳擊項目不斷進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對拳擊項目的制勝規律理解更加深刻,在訓練過程中能夠較好地把握和掌控項目本質,能夠突出我國選手特點在場上不斷發揮自身優勢贏得主動。拳擊規則的變化也改變了我國拳擊運動的發展趨勢,不吃透規則,就很難正確把握拳擊項目的發展方向,只有對規則有一個較全面透徹的了解,才能在訓練中有所側重,使訓練更具針對性,才能在比賽中戰勝對手。1989—2008年采用點數取勝的計分方式時,我國拳擊項目的發展趨勢是以技術為主;而2009—2013年同樣采用點數取勝的計分方式,但發展趨勢卻以能力為主;隨著2013年10分制計分方式的出現,比賽的勝負要進行綜合優勢的判定等因素,技術和能力的結合是我國拳擊項目未來的發展趨勢。根據規則的變化情況和在原有對拳擊項目認識的基礎上研究和總結出“快速、全面、連續、變化、準確、控制”是我國拳擊運動項目的發展趨勢。
G886
A
1674-151X(2016)11-02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1.013
投稿日期:2016-09-23
上海體育局2014年重點備戰項目攻堅保障研究課題(項目編號:14ZH032)。
潘峰(1969—),高級教練員,本科。研究方向:男子拳擊隊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