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偉,劉劍榮,孫辰立,許茂強
(西南交通大學體育部,四川 成都 611730)
實驗與調查
簡析雙語教學模式對太極拳文化傳播的影響
——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例
陳志偉,劉劍榮,孫辰立,許茂強
(西南交通大學體育部,四川 成都 611730)
本文通過對西南交通大學公共體育課太極拳班進行調查,了解和掌握雙語教學在太極拳課的教學效果,旨在進一步研究雙語教學模式對繼承和傳播太極拳文化的影響。
雙語教學;傳統體育文化;太極拳;影響
太極拳文化有著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但是在如今電子、信息高速騰飛的新時代,中華璀璨文化正承受著歷史和時間的沖刷,面臨著即將失傳的遺憾局面。如何讓太極拳文化更好地在國內外繼承與傳播,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利用太極拳雙語教學,不僅是響應了國家提出的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此外更是對繼承和傳播太極拳文化有著更為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目前,對雙語教學的內涵,教育界還尚無統一而明確的定義。但是其中認為,所謂的雙語教學是以2種不同的語言作為教學的媒介,且2種語言中的其中一種往往是但并不一定是學生的第一使用語言。這一觀點受到較為普遍認可和接受。但是受中國“入世”挑戰的策動,已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雙語課程,一時間,雙語教學成了教育理論和實踐界廣為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因而,如何更好地把雙語更合理地融入太極拳這種傳統體育文化課的課堂教學,是目前值得探析的新話題。
1.1 研究對象
雙語教學模式對太極拳文化傳播的影響。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本文研究過程中查閱了大量與本文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文提供可靠的文獻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對西南交通大學4個太極拳班180人隨堂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80份,有效問卷180份,有效回收率達100%。
1.2.3 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經過處理的數據進行邏輯分析,總結出高校太極拳公共課使用雙語教學的情況,提出可行性建議。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15.0對所得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
2.1 對學生是否了解太極拳歷史及對太極拳課的喜歡程度調查
調查發現,西南交通大學4個太極拳班180人中有93人對太極拳文化“比較了解”,占總人數的51.7%;有32人則“非常了解”太極拳文化,占總人數的17.8%;對太極拳文化了解“一般”的人數比例為18.9%。調查顯示,“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太極拳文化的學生人數占有125人,已經約占調查總人數的2/3。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西南交通大學太極拳班學生基本上對太極拳文化的了解認知程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還有11.7%的學生對太極拳文化是處于“不了解”的狀態,如何讓這部分學生更好、更快地了解我國傳承上千年的太極拳文化,不僅是我們傳道授業者的責任,同時也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2.2 學生對太極拳雙語教學模式的態度及雙語教學模式對太極拳文化的影響認知情況調查
單次照射3 d后,處死大鼠取0.5 cm小腸組織,4%福爾馬林液固定組織,交由病理科制作組織切片,常規HE染色,顯微鏡下測量絨毛高度、黏膜厚度。
通過調查可以看到,西南交通大學太極拳班的學生對雙語教學模式對傳承太極拳文化的認知是非常積極、高度統一的。在研究雙語教學模式對傳承太極拳文化的影響認知情況時,對受調查者進行了可多項選擇的調查結果發現(表1),有92.8%的學生認為在太極拳課堂中使用雙語教學可以“很好地在國內外傳承太極拳文化”,這一因素占主要的地位。其次,有161位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對傳承太極拳文化可以帶來新的教學模式,約占總人數的89.4%;而86.1%的學生則認為雙語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掌握了太極拳技藝”;另外,認為雙語教學模式對太極拳文化的影響有“豐富學生傳統體育文化的視野”“帶來獨特的太極拳教學模式”“營造新穎獨特的太極拳學習環境”“活躍了課堂氣氛”諸多方面,分別占總人數的72.8%、85%、81.7%及43.9%。以上的調查結果可以說明,西南交通大學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模式對傳承太極拳文化是有積極的影響作用。雙語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可以同樣使學生達到“了解及掌握太極拳文化和技藝”,而且可以更有利于在國內外傳承傳統體育文化,更是可以帶來其他方面的積極的影響效果,可謂“一舉多得”。

表1 學生對雙語教學模式態度及雙語教學模式對太極拳影響的認知情況統計表n=180

表2 學生對太極拳教師第二外語使用的評價統計表n=180
2.3 對太極拳公共體育課中任課教師第二外語的使用情況調查
有效的教學資源仍很缺乏,這首先表現為雙語教學教師的匱乏。推行雙語教學,關鍵在教師。雖然很多教師具有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具備一定的外語基礎,但是大部分專業學科的教師外語能力并不全面。擁有國外學習經歷的教師的外語必然會有相當程度的水平,這對在太極拳課堂上使用雙語教學提供了基礎,對傳播我國寶貴的文化更是有著非常好的機遇。在了解學生對太極拳任課教師使用第二外語的認可度發現(表2),63.3%的學生認為太極拳教師使用雙語進行太極拳教學時“能較好地表達”,28.3%的學生則認為太極拳教師能“非常準確到位”地進行太極拳雙語教學。可以看到,認為太極拳教師能具備雙語進行太極拳教學能力的學生比例可達到91.6%。具有良好的英語口語能力是上好太極拳雙語教學課的關鍵。一方面,可以說明西南交通大學太極拳教師具備比較高的外語能力,太極拳雙語教學能力較強;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西南交通大學的學生對太極拳這一傳統體育課引入雙語教學模式比較接受,且這一教學的效果反饋還是比較不錯和可行的。
3.1 結 論
在太極拳這種傳統的體育課堂上使用雙語教學模式廣受在校大學生的喜歡和接受。雙語教學模式不僅保留了教學中對太極拳傳統技藝的言傳身教這一傳統形式,使得太極拳文化和技藝得以繼續在擁有五千年文化的華夏之地很好地繼承和傳播,而且更是融合了外語的語言優勢,可以更好地把太極拳文化和技藝帶出國門,傳播到世界的角落。通過雙語教學模式可以大量吸引國外留學生,讓外籍留學生更深刻、更方便、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太極拳文化和技藝。同時,太極拳雙語教學模式帶給國內大學生新的思維方式、新的語言學習氛圍,可以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擁有豐富語言能力的太極拳傳授者,這勢必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發展產生積極良好的影響。
3.2 建 議
3.2.1 高校應注重對教師人才隊伍外語能力的培養,為傳統體育課引入新的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高校雙語教師匱乏已成為制約雙語教學發展的瓶頸。我國高校至今還沒有專門針對雙語師資的培養,現有的雙語教師缺乏專門系統的雙語師資培訓。高校人才隊伍、師資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所高校對學生在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加強教師人才隊伍的建設,注重教師隊伍的外語能力培養,這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太極拳文化能否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或者能走多遠。
3.2.2 高校應大力推廣傳統體育課雙語教學,與時俱進,共創傳統體育文化的輝煌未來 高校應借鑒其他文化課程的雙語教學模式,大力推廣太極拳傳統體育課雙語教學。實施雙語教學是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復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大力推廣太極拳雙語教學,更好地傳承太極拳文化。
3.2.3 學校應準確抓住“一路一帶”的國家發展戰略契機,加強太極拳文化的對外宣傳工作,樹立校園太極拳文化品牌
國家正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實現我們的“中國夢”,提出“一路一帶”的國家發展戰略,這為太極拳文化的傳承遠播提供了戰略契機。校園賽事、高校論壇、高校學生交流項目、夏令營活動、中外留學生交流會等都是對外宣傳太極拳文化的重要機遇。留學生是中外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橋梁,通過雙語教學的新模式,把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互相借鑒學習。
3.2.4 加強校內傳統體育文化組織、團體的建設,營造良好的傳統體育學習氛圍校內傳統體育文化組織、團體是除課堂教學之外不可缺失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能否建設出有著濃郁的傳統體育文化氛圍的組織、團體,取決于高校的建設力度。傳統體育文化組織、團體往往肩負著豐富校園文化的重任,同時也肩負著展示高校特色文化的責任,這正是傳承太極拳文化的良機。
3.2.5 加快網絡平臺建設,暢通傳統體育文化的共享渠道 充分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進行教學。現在是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我們要善于抓住這些科技發展帶來的一切良機,把太極拳文化和技藝結合起來,不斷創新,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高校要緊跟國際化的步伐,建設多語種的網絡平臺,暢通共享渠道,這樣不同國家的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我們的太極拳文化,彼此分享不同的文化,真正做到互聯網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 1 ](加)M·F·麥凱,(西)M·西格恩.雙語教育概論[M].嚴正,柳秀峰,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 2 ]張培.雙語教學:熱點問題的冷思考[ J ].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121-125.
[ 3 ]劉卓林.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模式評價[ J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55-58.
[ 4 ]龍國智.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現狀評析[ J ].教育論叢,2011(3):173-174.
G807.4
A
1674-151X(2016)11-06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1.035
投稿日期:2016-09-23
2014年度四川省體育局健身氣功基金課題(SCQG2014B0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陳志偉(1990—),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