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芳
軟產道裂傷引起產后出血的護理對策研究
陳翠芳
目的探討分析軟產道裂傷導致產后出血的護理措施。方法60例因軟產道裂傷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按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產后出血狀況。結果研究組出血量和出血時間分別為(782.49±50.21)ml、(4.53±0.73)h,對照組分別為(1043.42±61.32)ml、(7.15±1.11)h,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軟產道裂傷致產后出血產婦綜合護理干預,可使產后出血量明顯降低,其臨床應用價值較大。
軟產道裂傷;產后出血量;綜合護理
產后出血較為常見的一種處理措施為切除子宮,給產婦生理和心理上均帶來較大負擔,同時還可導致多器官障礙、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發生[1]。因此,臨床醫務人員需對產后出血有充分的了解,包含產后出血的原因、處理方式、預防措施等,保證能夠及時明確病因并給予相應有效的處理,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和產后并發癥發生率,進而達到降低產婦死亡的目的,改善產婦產后生活質量。本文選取本院60例因軟產道裂傷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作為研究分析對象,其中30例產婦給予綜合護理措施,效果顯著。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接受治療的60例因軟產道裂傷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均符合臨床中軟產道裂傷導致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2]。將所選產婦按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產婦和產婦家屬均明確本次治療護理方式,并自愿簽字確認。對照組年齡最小24歲,最大34歲,平均年齡(28.23±5.49)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7.65±1.87)周;19例初產婦,11例經產婦;研究組中年齡最小23歲,最大36歲,平均年齡(28.27±5.45)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7.52±1.85)周;18例初產婦,12例經產婦。所選研究對象均符合本研究課題,產婦均不存在智力障礙和溝通障礙,都可積極配合本次治療護理工作。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產婦均給予止血措施,將產道裂傷進行縫合,對照組產婦間隔30min檢測1次生命體征狀況,并觀察產婦意識、面色、精神等狀況,若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采取相應措施。同時需建立靜脈通道,按照醫囑給予輸血處理。認真觀察產婦子宮出血顏色、出血量、有無氣味和凝血塊等,配合醫生給產婦用藥,產婦休息姿勢需為頭低足高位,促使下肢靜脈回流。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3.1 一般護理 產婦產后6 h內,各醫護人員需每間隔30min檢測1次產婦各體征指數,并認真觀察產婦面色、意識、精神等狀況,尤其是產婦產后各生命體征狀況的觀察;若不清楚原因的狀況下,產婦心率持續加快,需注意是否存在出血癥狀以及產婦是否存在便意感,該情況可能為陰道血腫的高度提示[3];若產婦進食后和正常產婦比較,仍然較疲倦,面容顏色蒼白,醫護人員需關注產婦是否因出血所導致此癥狀,若有情況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1.3.2 急救護理 及時通知醫生給予搶救措施,并和其他護理人員做好分工合作,保證搶救工作有條不紊;建立靜脈通道,做好輸血各項準備工作,按照醫囑進行輸血、輸液,并密切關注產婦各生命體征,掌握輸液速度;觀察產婦出血狀況,包括出血氣味、顏色、有無凝血塊等,測量產婦出血量;配合醫生找出出血源和病因等;保持產婦呼吸道暢通,及時給予保暖、吸氧,產婦需呈平臥姿勢,頭低腳高,以便下肢靜脈回流,避免出現并發癥,并安撫好產婦情緒[4];與此同時,醫護人員還需做好各項記錄。
1.3.3 急救后護理 讓產婦得到充分的休息,給予營養支持,指導其飲食;保持會陰清潔,2次/d用碘伏進行擦洗,避免出現感染,可按照醫囑使用抗生素,并監測產婦血常規、體溫,觀察產婦惡露狀況,病室需保證環境清潔、空氣流通,產婦若置入導尿管需給予尿道口護理,2次/d,更換尿袋1次/d[5];待產婦狀況穩定后,可鼓勵其下床活動,逐步增加活動量;同時需做好母乳喂養方面的護理和相關健康教育。
1.3.4 心理護理 大部分產婦因產后出血心理上產生恐慌、緊張等心理,在及時做好各項有效搶救護理工作時,需重點關注產婦的心理狀況,各醫護人員需熱情、耐心給予產婦心理疏導,以解除產婦緊張、恐慌等不良心理狀況,讓產婦保持安靜,在搶救過程中各醫護人員需注意各自的語言,以免因表達錯誤引起產婦誤會,加重心理負擔,并以同情心、責任心、精湛技術、親和力、優質的服務等獲得產婦的信任,加強產婦對本次治療護理的信心,提高其配合度。
1.4 觀察指標 記錄產婦產后出血時間及出血量。出血量采用稱重法測量,出血前稱重手術包、輔料包和衛生巾,出血后再稱重,前后相減并將結果重量按照血液比重1.05換算為毫升數[6]。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出血量數據由專人進行整理,并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出血量和出血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和出血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和出血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出血量(ml) 出血時間(h)研究組 30 782.49±50.21a 4.53±0.73a對照組 30 1043.42±61.32 7.15±1.11t18.0328 10.8016P0.0000 0.0000
產后出血屬于臨床產科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癥狀,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產后出血仍然在產婦產后死亡原因中占首要地位,有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出現產后出血的幾率約為3%左右[7],而在產后各大并發癥中產后出血也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且具有一定嚴重性[8]。導致產婦產后出血的原因具有多種性,其中軟產道裂傷則具有隱蔽性[9,10]。因此,各護理人員發現產婦出現軟產道裂傷時,則應及時給予相應護理措施,盡量縮短產婦產程,分娩后密切監測產婦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以及子宮出血狀況等,若有出血及時給予干預措施,尋找出血源,給予相應處理。本文選取的60例因軟產道裂傷所導致的產后出血產婦,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則給予一般護理、急救和急救后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研究組護理重點除了急救護理之外,心理護理也屬于一個重點關注方向。研究組出血量和出血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研究組所采用的護理方式更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給予軟產道裂傷導致產后出血產婦綜合護理干預,可使產后出血量明顯降低,其臨床應用價值較大。
[1]尤愛軍.旋后肩法在肩難產處理中的應用.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1):1318-1321.
[2]顏海英,陳丹婧.71例產后出血原因分析與護理方法探討.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5):2628-2629.
[3]胡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6):33-34.
[4]馬瑞.68例產后出血相關因素的臨床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176,178.
[5]楊自月.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護理研究.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1):465-465.
[6]王煒,陳燕,邢軍,等.產后出血180例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6):978-982.
[7]Low,LK,Bailey,JM,Sacks E,et al.Reduced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active management of the third stage of labor in rural Hondura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the official organ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2,119(3):217-220.
[8]王赤霞,舒萍,閻倪,等.產后出血116例原因及預防護理措施.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4):359.
[9]趙興華,趙文華,陶左荷,等.產后出血90例患者的護理體會.基層醫學論壇,2015,19(36):5182-5183.
[10]梁玉華.產后出血32例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9):1381-13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152
2016-03-01]
511453 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