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梅 賓光明 吳愛玲
優質的社區護理對老年骨折患者舒解精神焦慮的意義
易梅 賓光明 吳愛玲
目的探討優質的社區護理對老年骨折患者舒緩精神焦慮的意義。方法86例老年骨折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辦法,觀察組采用優質的社區護理(常規護理+心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焦慮的出現率為6.9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骨折后焦慮患者采用優質的社區護理后可以明顯改善老年患者的負面情緒,促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復,具有明顯的臨價值,可以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優質社區護理;老年骨折;精神焦慮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已逐漸發展為老齡化社會,查閱資料[1],老年人口已占居全國總人口的10%,由于老年人的特殊體質及生活環境的改變,各種原因導致的老年骨折患者也隨之增加。研究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對86例老年骨折患者中的43例給予優質的社區護理,結果表明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的精神焦慮,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老年骨折患者,均經影像學確診為骨折,其中8例采用保守治療,其余78例已于不同的醫院行骨折修復術。86例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且能獨立思考問題并且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齡60~90歲,平均年齡(78.4±7.3)歲。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根據患者的病情有針對性的給予檢查,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教育計劃,開展關于骨折的一些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發放關于骨折后怎樣護理的知識手冊,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述骨折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康復要點。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優質社區護理,干預時間為4周,具體如下。
1.2.1 溝通方式 護理人員積極主動與其溝通,告知患者責任護士及主治醫師情況,溝通過程中要語言溫柔、態度和藹,用通俗的語言告知患者的相關病情,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評估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征。在老年患者就診期間,每天告知患者恢復情況,使患者正確面對病情,勇敢配合臨床治療[2,3]。囑患者家屬要與患者多聊天,減少老年患者的自責感,以消除其就診期間的恐懼感及心理壓力,從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同時讓患者感到溫暖與親情,減少孤獨感與陌生感。幫助患者完善相關的診療檢查,及時告知患者相關的檢查情況,以便患者及時了解骨折的恢復情況及病情變化,以便患者出現不良情況及時處理。
1.2.2 心理護理 對于保守治療的老年骨折患者,告知其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時間,囑其多進食高蛋白的食物,促進骨折的愈合,與患者勤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隨時保持微笑,用溫和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解決其對骨折的疑慮。耐心聆聽老年患者的訴說,消除患者的孤獨感,對煩躁、易怒者要耐心講解,不與患者發生正面沖突。經常與就診的骨折患者進行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并密切關注患者語言行為;提醒其患者家屬時常陪伴患者,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對患者的自我放松與情緒調節進行指導,盡量滿足患者合理的要求,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減輕負面情緒[4]。在患者就診期間耐心講解患者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給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配合治療,以期早日康復。
1.2.3 康復治療指導 老年骨折患者因特殊的體質,骨折后生活不能自理且骨折愈合需要時間長,且做康復治療時可能會有不適及疼痛感,對老年患者的心理情緒會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患者在就診期間,耐心向患者講述康復運動的重要性,使其了解康復運動可縮短骨折愈合的時間,不僅可以減少家庭的經濟負擔,還可以盡快的恢復自理能力,減少家庭成員的負擔。患者在康復訓練期間指導患者有效的進行訓練,積極幫助患者解決康復鍛煉期間遇到的問題。在患者康復治療期間時常表揚患者,促使患者康復訓練的積極性。
1.2.4 營造個性化服務環境 醫護人員需要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對需要檢查的老年患者,放置于舒適的檢查環境中檢查,讓患者家屬陪同,以減少老年患者的孤獨感及陌生感。對于來本院就診的患者,在等候期間可以將其帶入老年活動中心,可以有助于老年人相互聊天,促進患者之間的感情,患者之間也可以溝通了解彼此的病情;開展一些文藝活動,使患者在就診期間可以緩解緊張的心情,促進疾病的快速康復。對于存在焦慮的老年骨折患者也可以請相關的心理醫生進行輔導,使患者盡快從焦慮的狀態中走出來。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干預4周后的焦慮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焦慮的出現率為6.9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4周后焦慮情況比較(n,%)
優質社區護理是在常規護理之外,還要將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向以人為中心的護理,要求護士既是照顧者,又是教育者和管理者,所以優質的社區護理在醫學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圍繞患者的身心需求開展特殊的護理服務,其不僅推動了我國臨床護理質量的提升,同時還有效促進了疾病的治療效果,優質護理對老年骨折患者心理狀態起到正面影響,促使其全面恢復[5]。本組研究將優質護理運用于老年骨折患者中,通過實施優質的社區護理服務,降低了老年患者骨折治療效果的負面因素,極大提高了老年性骨折的恢復效果。
本文選取近年來就診于本院的老年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辦法,觀察組使用優質的社區護理(常規護理+心理干預)。優質的社區護理干預為以加強心理護理為主的多方面的個體化護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根據其心理狀態進行心理疏導,減少患者的焦慮狀態,且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密切觀察患者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狀態,多傾聽患者的心理感受,解決老年患者的焦慮問題,減少患者焦慮情緒。結果顯示,觀察組焦慮的出現率為6.9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根據研究發現[6],絕大多數老年骨折患者在心理上應對突發事件的應對準備不足,會產生各種不良的負面情緒。
綜上所述,對于骨折后焦慮患者使用優質的社區護理后可以明顯改善老年患者的負面情緒,促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復,且具有明顯的臨價值,值得推廣。
[1]葉芹.老年骨折病人的心理護理.中國保健營養,2012,22(8): 23-27.
[2]謝麗君,蘭淑芳.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體會.當代護士,2011(5): 473-474.
[3]馬平葉.心理護理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2):126-128.
[4]余潔,何玉敏.骨折老年患者心理狀態調查及護理對策.河北醫學,2004(4):10-11.
[5]鄭志惠,劉曉華,傅愛鳳.早期心理干預對創傷骨科病人焦慮的影響.現代護理,2005,11(16):1289-1290.
[6]黃少娟,康玉聞,周佩華.護理干預對老年性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心理癥狀與應對方式的影響.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1): 119-12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167
2016-02-29]
523633 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