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陽
(哈爾濱市阿城區金龍山中心幼兒園 黑龍江哈爾濱 150300)
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成因及解決對策研究
李欣陽
(哈爾濱市阿城區金龍山中心幼兒園 黑龍江哈爾濱 150300)
由于家長教育觀念的偏激落后與幼兒園教育機制的缺失,學前教育小學化已經成為我國幼兒園教育的普遍特征。學前教育小學化會有損幼兒的正常發育,不利于幼兒成長初期的自主選擇與個性化興趣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幼兒的創造能力。因此, 抑制與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是我國幼兒園教育的必然趨勢。本文以學前教育為研究對象,分析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危害與現象形成原因,以此為基礎探討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對策措施,對實現“去小學化”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學前教育 小學化 成因 對策
幼兒階段是兒童身心發育,尤其是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家長或幼師通過系統性、科學性、規范性的教育手段對幼兒的腦部神經進行刺激,逐步完善幼兒大腦的各個功能,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是兒童智力提高的重要階段。但是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存在向小學化發展的趨勢,幼師在教導幼兒的過程中,常常會忽視幼兒的心智與年齡,采用一些不符合幼兒年齡與心理的教學方式或向幼兒傳授超出年齡層次的知識,對幼兒的身心產生一定的危害,不利于幼兒成長初期的自主選擇與個性化興趣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幼兒的創造能力。因此,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已經引起家長與相關教育單位的警覺與重視。[1]
學前教育本身作為幼兒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教育,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方式與學前教育內容會有效提高幼兒的智力發育水平,對幼兒日后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然而不適宜的學前教育,如小學化趨向教育則會對幼兒的成長與發育產生不利的副作用。一方面,由于幼兒年齡較小,身體機能、神經系統等方面發育尚未健全、相對脆弱,由于幼兒所學習的知識超出其自身年齡與智力所能承受的范圍,幼兒的大腦神經系統會受到異常刺激,影響大腦的正常智力發育。學前教育小學化會增加幼兒的作業負擔,長時間的作業會影響幼兒的四肢骨骼發育以及眼睛視力,也會導致幼兒在心理上出現厭學情緒,不利于其今后的學習與提高。另一方面,幼兒階段本為初始接觸陌生社會的階段,在此階段幼兒通過聽、看等手段觀察世界、發現世界中的好奇事物,進而不斷思考,不斷探索,充分發揮自身的個性與個人喜好,培養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與自身的創造能力,因此幼兒階段是其個性化發展的關鍵階段。但是過早的小學化教育使得幼兒被迫接受強制性的學習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的學習摸索天性形成了束縛,抑制了幼兒的個性化發展與創造力培養,使得學前教育下的幼兒千篇一律,毫無活力,不利于幼兒的后續成長與發展。[2]
學前教育小學化在我國教育發展中存在已久,這種現象的形成原因復雜,由社會背景、家長觀念、幼兒教育機制等原因綜合產生。
我國東西部的社會經濟發展存在較大差異,教育資源與教育基礎分配不均衡導致地區間的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而我國人口基數龐大,這在客觀程度上決定了只能有少數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現狀,以分數作為學生優秀與否衡量標準、以升學率為指針導向的應試教育成為了我國的主流教育形式。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背景以及應試教育形式的影響已經從中小學教育擴展延伸到了學前教育,導致學前教育階段過早灌輸應試教育相關知識的現象成為常態。
在中國人的生活形態背后,最大的動力支持就是對子女發展前途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等觀念是中國家長由來已久的教育理念,也體現了家長的深厚期望,這種偏激落后的觀念在農村地區尤甚。筆者長期從事農村教育事業,對農村地區家長的觀念與想法深有體會,對于農村的家長而言,他們認為在應試教育環境下,考試與分數是幫助子女離開農村、走向都市、獲得廣闊發展前景的唯一機會,因此即使子女還處于幼兒成長階段,農村家長仍然堅持子女接受超前的小學化教育,死記硬背,拔苗助長,以期提高子女在應試教育中的成功機率。
當前幼兒教育機制缺失或不健全是導致學前教育小學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幼兒教育缺失包括幼兒園資源的不足與幼師優質資源的不足兩方面,從幼兒園資源來看,當下的幼兒園存在數量有限、空間分布不均衡、收費不合理、教育監督機制缺失等問題,導致一些不符合標準的幼兒園為滿足自身經濟利益,以升學率與知識灌輸作為招生宣傳點,違背幼兒教育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從幼師資源來看,幼師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在教育理念上有所欠缺,難以科學地把控幼兒教育內容,導致教育方法與教育內容向小學化方向演化。[3]
教育部門應加快全國范圍內教育形式的改革,推動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例如,由于幼兒本身對游戲存有天性,學前教育可以以游戲活動帶動教學進程,通過在游戲中向幼兒傳遞知識或者經驗,幫助幼兒釋放自己的天性、合理刺激大腦神經發育,對幼兒的智力開發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此外,集體游戲會強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與協同合作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會給幼兒的成長帶來極大的益處,使其受益終生。[4]
為轉變家長,尤其是農村家長偏激落后的教育觀念,幼兒園可以通過開展家長座談會或組織培訓等形式的活動,加強幼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通過面對面溝通,不斷向家長傳遞科學幼兒、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與益處,逐漸轉變家長現有的教育觀念,讓家長們深刻意識到學前教育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是影響幼兒智力發育、創造能力的重要因素,讓家長認可幼兒教育要遵循幼兒自身心理發展特點,充分發展幼兒的個性的教育理念。家長在座談會時可以充分提出自身的教育理念與看法,幼兒園管理者通過邀請相應的幼兒教育專家參與座談,針對家長教育理念中存在的問題應當一針見血地指出并加以實際案例剖析,以科學與實踐幫助家長轉變自身認知。
政府或相關教育部門應密切關注幼兒教育的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在財政方面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扶持力度,拓展學前教育資源,鼓勵、支持公民個人舉辦幼兒園,縮小我國東西部地區的教育資源差距與師資資源的差距。對于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而言,學前教育的小學化嚴重程度比城市尤甚,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為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提供適宜幼兒的書籍、游戲器材等基礎設施與教學用品,滿足農村幼兒教育的教學需求。此外,優質的幼師資源是當前農村幼兒教育的短板,相關教育部門應提高農村幼師的薪資待遇,為農村學前教育積累優質的師資力量,減少農村地區優質幼兒教師資源的流失。當然,相關教育部門在對幼師的職業技能與文化素質提出要求的同時,也應加強對幼師道德素質的關注,注重教育師資隊伍的規范化與標準化。
現階段我國的學前教育小學化趨勢明顯,本文針對學前教育小學化這一現象進行分析,闡述該現象對幼兒帶來的危害,探討現象發生的原因,并針對該現象提出一系列解決對策,以實現學前教育“去小學化”的目標。
[1]程志龍.我國幼兒教育面臨的問題、成因和對策[J]學術界,2014(05).
[2]金日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03).
[3]嚴仲連; 蓋笑松.論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合理路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
[4]鄭國鳳.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及其對當前我國幼教改革的啟示[D]貴州師范大學,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