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太成
(重慶市梁平區城東小學 重慶重慶 405205)
“2+3”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夏太成
(重慶市梁平區城東小學 重慶重慶 405205)
目前,我們的一些教師上新授課的結構,大都還在采用蘇聯五十年代凱洛夫《教育學》的五個環節,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學習知識的一般規律,但已不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要求,課堂教學效率也不高。而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既繼承嘗試教學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又綜合了多種教法之精華,同時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我稱之為“2+3”課堂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匯報交流 分層設計 創新思維
早在一千多年前,偉大詩人、教育家韓愈就明確提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賦予了老師神圣的職責與使命,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教育教學的改革,我認為,教師的角色重點發生了變化,應該逐漸偏重于“解惑”,所以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都應發生相應的變革。[1]
“2+3”課堂教學模式包括兩種含義,一是把課堂教學過程分成了課前探究、自主練習、合作探究、訂正練習、鞏固與作業練習五個環節,即2次探究、3次練習;二是在自主練習和鞏固練習設計時,前者包含兩個層次即基礎知識和基本運用,后者包括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三個層次。全課以學生的探究和練習為主線,以精講多練為導向,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等數學活動,主動獲得知識和能力,培養技巧,體驗成功,激發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具體的操作如下:
在每節新課之前,我都會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與自主學習,我的這個課前預習與傳統意義的看看例題是不同的,我對學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首先是自主學習例題(如果例題中解題有不完善的補充完整),然后是完成例題后面的試一試和課堂活動中相應的作業練習,這一任務就要求學生必須認真去探究例題,基本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并能初步運用的要求,否則沒辦法或是不能很好地完成練習任務。由于是課前任務,所以整個探究過程都是由學生自主完成,這樣既給予了學生獨立探究的空間與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也給新課教學活動提供了基礎,是新知識學習的準備環節。
在上課時,我先讓學生完成自主練習作業,我所設計的自主練習,分成兩個層次:基礎知識和基本運用,包含兩個內容,既有與新課聯系緊密的舊知識,又貫穿新知識,既有基礎性知識,又包含與例題相似或是依葫蘆畫瓢的練習設計,也隱含以后類似學習內容,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這樣的練習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既復習舊知識,又用利用遷移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的初步運用能力,為解決新問題服務,我稱之為預熱環節。例如我在教學“整數乘分數”時,就設計了包括說出算式的意義、填空、只列式不計算三個內容的自主練習,既有基礎知識的理解、又讓學生進行基本運用,學生運用遷移可以完成絕大部分練習的。當然,練習設計時體現了層次性、挑戰性,對一般學生來說可能有難度,但對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說,就給予了鍛煉的機會。
這是一節課的關鍵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探索創新的重要途徑。當學生基本完成了自主練習后,老師不是直接講答案,而是把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交流或探究。具體做法是:首先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來交流匯報基礎知識,同時了解其他學生完成情況,如果還有學生有困難或是出現錯誤的地方,則讓中等水平的學生來為他們講解說明(也可采用小組或是同桌交流的方式);接著讓中等學生交流匯報基本運用部分,這個層次的練習如果完成情況不好,有錯誤,就先讓同學之間進行合作探究、相互交流,教師就只做提示或引導,然后讓優等生為全班學生做交流匯報。最后,教師對全部練習做點評,特別是對新知識做引領和指導,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交流、去探討、去反饋,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通過合作探究環節,學生對新課知識基本掌握了,這個時候,老師再讓學生打開教材,閱讀教材,并對自己的課前探究的內容(特別是相關的練習)進行檢查與修正,從而進入強化環節。老師在這個環節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全班巡視,迅速了解學生自主探討和檢查訂正情況,并對還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然后用上1至2分鐘進行總體評價和課堂小結,對節課的重、難點解題思路、方法作強調。教材上的例題,我基本上是不會講的,學生在課前已經進行了自主探究,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能只是去瀏覽一下教材,敷衍塞責完成任務,必須去認真探索,以求達到理解、運用的程度。
這是對本節課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環節,當學生通過前面四個環節的探究與練習,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對本節課的知識已經有所理解和掌握,但到底掌握了多少,能不能學以致用,就需要對他們進行一個檢驗,所以,我為學生設計了三個層次的作業練習,分別是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學生通過練習都能體驗成功,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喜歡數學的情感態度。在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我設計了以下的鞏固練習。
3x+4x=56 21x—4x=85 6x—23+4x=37 (3+x)X2=26
張阿姨買了12千克蘋果,王阿姨買了同樣的蘋果8千克,王阿姨比張阿姨少付30元,每千克蘋果多少元?
果園里種了蘋果樹和桃樹共200棵,其中蘋果樹比桃樹的2倍少40棵,蘋果樹和桃樹各種了多少棵?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灌輸了4個教育理念,一是利用分層教學理念讓全體學生都能表現自己、體驗成功。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意識,在匯報交流過程中,讓學生相互探討,共同領悟,或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去探索新知,培養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交流溝通、說數學的能力,把數學課與語文的生動活潑結合起來,讓數學課上的學生也能侃侃而談,對數學知識說得頭頭是道。四是對學生進行發散和創新思維訓練。讓學生通過練習與探索,打開思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用不同的方法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
當然,教學有模,但無定模,貴在得模,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希望各位老師都能運用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探究意識和創新思維的人才。
[1]胡玉敏. “2+3”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0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