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石良
(廣東省惠東縣黃埠中學 廣東惠州 516000)
關于初中語文實踐活動的幾點思考
林石良
(廣東省惠東縣黃埠中學 廣東惠州 516000)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綜合性學習科目,同時也是一門需要不斷積累經驗才能學好的課程。從小學開始學生便開始正式接受語文學習,從識字、閱讀再到寫作,隨著學生學習年齡的不斷增加學習內容和學習難度也在不斷提升,所以每一個階段對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必須要在不同的階段給予學生相應的引導。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因為他們已經接受了長達六年的語文學習,所以已經相應的累積了一定的學習基礎,但是到了初中學生又將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為了提高語文學習的趣味性,教師必須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結合,以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給學生帶來更加新穎、愉快的學習體驗。下面我將對語文實踐活動做出幾點思考,并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望能給眾多教師帶來參考。
初中語文 青春期心理 實踐活動 趣味性 學習效率
實踐活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語文學習內容的需要來設計相關的活動,從而讓學生在趣味活動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并掌握學習內容。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非常關鍵的成長青春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并且在他們心中十分渴望成長,所以教師一定要牢牢抓住這一時期,以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展開語文教學,以此讓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并培養他們的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由此讓學生在愉快游戲的過程中積累學習經驗,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和魅力。[1]
語文教學最終的目的并不只是教會學生學習內容,而是要在這基礎上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語文作為一門學習我國母語文化最直接的學習科目,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僅只是促進綜合學習成績的發展,同時還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傳統的語文課程學習相對來說較為枯燥,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難以提起高度的學習熱情,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來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快速掌握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童趣》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講課之前先讓學生到講臺上講一講自己的童年趣事,可以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糗事或者是值得驕傲的事,由此一來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時候學生已經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便可以借此機會將學生引導到課文學習中,借助作者的童趣和自身童趣相結合來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和情感,進而讓學生能夠學會帶著情感來學習課文,以此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2]
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最主要的場所,但是相對于語文學科來說,雖然它比其他學習科目課時要多,但是課堂學習時間總是有限的,反而學生在私下的課余時間卻非常充裕。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究和思考,而在課下則可以借助游戲等實踐活動來給學生制造更多學習語文的機會。例如,在學習《看云識天氣》這一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挑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組織學生去公園里開展“春游”活動,即讓學生們帶著飯盒和小零食一起到公園里分享食物,并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中結合所學的知識對天空中的云朵進行分析和猜測,教師在學生分析之后再給予相應的指導,由此以來便可以讓學生在愉快的春游中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并借助春游來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友好交流,以此使得語文課堂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學生也因此能愛上語文學科,愛上語文老師。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尤其是到了初中階段,學生不管在年齡還是心智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成長,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學習知識和學習技巧之外還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幫助他們在以后更深層次的學習中能夠針對自身的學習缺漏處尋找有效的彌補辦法。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實踐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私下自主展開學習,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例如,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背誦許多古詩或者是文言文,而教師則可以借助實踐活動給學生進行分組,以五個人一組為單位,讓小組成員在課余時間聚集起來一起學習,相互監督,以輪流背誦或者是抽背的方式來完成背誦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比一個人學習來的更有趣,而且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此提高學生背誦的正確率。
雖然在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書法這一項,但是學生的字體不僅影響學生的應試考試的卷面分,同時還對學生今后的工作等各方面起到十分關鍵的影響作用。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拓展學習活動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例如,在課余時間舉辦一些全校性的“書法比賽”,即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對古詩進行默寫,最后評委再根據古詩的正確性和文字的美觀程度來打分,這樣的比賽規則不但可以讓學生自覺的背誦古詩,還能借助競賽精神促使他們在私底下自覺練習書法,由此不斷提高學生的字體美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相應的舉辦“文章摘抄大賽”,以此在幫助學生練習書法的基礎上還能不斷豐富學生的文章閱讀量,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
總的來說,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學生在積累經驗的時候難免會感覺比較枯燥,這時候便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并保證活動的趣味性和合理性,從而讓學生在有趣、愉快的活動中快速的掌握學習內容,久而久之學生便對語文課程產生新的觀念,以此使得他們能夠真正的愛上語文學習。
[1] 陳淑慧.配合新課程改革,上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J];山西教育(招考);2010年12期
[2]趙玉國.以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提升初中生語文素養[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