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繼宇
(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馬鹿初級中學校 四川廣元 628100)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的培養
尚繼宇
(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馬鹿初級中學校 四川廣元 628100)
美國著名數學家克萊因曾說“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可見,數學與思維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初中是掌握數學知識,學習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一個關鍵階段,數學思維的培養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初中數學教學 數學思維 思維能力 培養
心理學家曾指出中學生是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學生抽象邏輯逐漸占優勢,此關鍵階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中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訓練,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建立以及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尤為重要。我國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通過初中數學的學習,能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它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學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維,培養學生具備提出問題的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是一種對模式的研究,或者說是一種模式化抽象化的過程[1],初中生思維活動是從經驗型向抽象邏輯型過渡的階段,抽象邏輯思維處于初級階段,部分傳統式的數學教學方式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對學到的知識掌握理解不深,不能活學巧用,基礎知識系統性欠缺,理論知識不扎實,長此以往,會產生知識點不全面而影響數學思維形成。甚至為了提高學習成績進行了大量的應試考題訓練,局限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
很多中學生不擅于提出疑問,習慣性的接受老師課堂傳授的知識,學習過程中缺乏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學習掌握教材知識,遇到困難只注重結果,不關注解題思路,缺乏追根問底的鉆研精神,更無法提升思維能力。此外,部分學生學習方式單一枯燥,缺少與教師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形成畏懼學習的心理,長此以往,數學思維固定,良好的思維品質難以形成。
數學教學中多以“講解-傳授”模式,這種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以教師系統知識講解為主,再適當引導啟發,學生能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基礎理論知識,能達到熟練程度。但是對于數學困難型學生,不如情境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理解掌握,豐富多樣化的教學,能激發學生求知欲,鍛煉思考能力。
隨著初中數學難度的增加,原有“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將會逐漸讓學生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數學思維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啟發。為了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2]。在準備教學過程中,搜集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或者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結合教材內容、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個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互相交流,注意力全神貫注的集中在課堂上,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結合鄉村生活設計出的雞兔同籠問題:有一農戶雞兔同籠,共有35個頭,94只腳,問雞兔各有多少[3]?這樣一個貼近生活而且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又能引起思考,活躍思維。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能力,若能通過運用數學思維解題和學習,數學學習將變成一個有趣的過程,那么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將是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在教學過程中,傳授數學理論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根據數學素材進行具體化的數學構思,利用觀察、實驗、比較、猜想、分析、對比、歸納等不同的學習方法,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創新的良好學習習慣。例如:經常會有學生提出“這道數學題該怎么做呢?”這說明了這些學生還沒有樹立基本的數學思維意識,那么對于這些學生的問題,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先學會該如何提問,將問題變成“這道題應該怎么解,按照什么樣的解題思路解題?”[4],提出具體問題時學生思維已經被調動起來,這時與學生各抒己見一起探討解題思路。在解題的過程中,是對學過知識的反復梳理與復習,同時也加強數學思維的運用,提高了思維能力。
數學通常以具有普遍性、抽象性的數學問題來解決實際具體的問題,所以能在最大程度上將數學問題直觀展現,對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和技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教育的改革,教材中增加了不少讓學生動手實踐的內容。例如:初中數學知識的一個重點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材中闡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原理,為了更直觀的展現出判定方法,可以實踐探索:畫兩個三角形△ABC和△A′B′C′,這兩三角形要有兩條邊相等,一個角相等,把其中△A′B′C′的三角形減下來,與△ABC相比較看他們全等嗎?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能更加直觀的展現理論知識,并在愉快的學習中,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
數學學習過程中離不開交流討論,交流討論是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歸納,是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情境演繹,進而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充分運用數學思維展開對比,進行推理,直到辨明數學關系。如:教學過程中,對有一題多解的題目,在課堂設置小組討論,先列出共性認識,再根據各人不同思維模式提出自己的問題逐一記錄,逐一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得出全面解決問題的方法。互相交流的過程能對數學問題進行多角度、深層次、全方位的剖析,達到深刻的理解問題和取得新的結論。因此,擅于挖掘教材潛力,引導學生合理廣泛聯想,對數學題舉一反三討論,歸納總結變化規律。通過互相交流學習,發掘數學的奇妙之處,輕松收獲學習技巧,拓寬思路,提升思維能力。
總之,初中階段是思維能力培養的基礎階段,只要我們數學教學過程中,把
思維品質的培養滲透到各個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思維。讓學生初步理解掌握數學思維,擅于運用數學思維觀察、實踐、分析、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進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實現從解決課本問題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王春玲.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J]. 南北橋,2016(12):44
[2]張桂香.淺談數學思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策略[J]. 理科考試研究,2015(11):34
[3]張繼麗.初中數學教學如何讓學生動起來思考起來[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6(47):129
[4]丁玉林.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的培養[J]. 新課程,201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