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立
兩種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療效分析
陳建立
目的分析兩種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療效。方法58例甲狀腺結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9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治療,實驗組患者實施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甲狀腺結節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39.56±6.58)ml、住院時間(4.10±0.68)d、切口長度(4.35±0.29)cm,均優于對照組的(74.49±11.89)ml、(7.24±0.92)d、(7.15±0.59)c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1.03%,高于實驗組的6.9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甲狀腺結節患者采取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效果更顯著,值得推薦。
甲狀腺切除術;甲狀腺結節;療效
甲狀腺結節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腫瘤疾病之一,該病主要是指甲狀腺內的腫塊可隨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目前,臨床尚未明確該病的病因,較多研究認為[1,2],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發展和碘缺乏、吸煙、藥物、病毒感染等因素存在較強的相關性,目前,臨床治療主要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本院為了分析兩種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療效,對該類患者分別實施傳統甲狀腺切除術、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8例甲狀腺結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9例;在醫生的講解下,58例甲狀腺結節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知情該研究的相關信息(方法、內容、目的等)并自愿簽署同意協議。實驗組男11例,女18例,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40.35±11.35)歲;病程4個月~6年,平均病程(2.84±1.52)年。對照組男10例、女19例,年齡37~72歲,平均年齡(40.42± 11.29)歲;病程4個月~5年,平均病程(2.79±1.5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治療。實驗組患者實施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具體如下。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協助患者采取仰臥體位,于患者胸骨切跡上2cm頸部皮膚皺褶處作3~5cm的手術切口,然后將皮膚、皮下組織及頸闊肌切開,并將皮瓣游離,縱向切開頸白線,切開范圍為甲狀軟骨至胸骨上窩,并將甲狀腺被膜分離,使甲狀腺充分暴露,檢查甲狀腺病變,若手術視野較小時,可將部分胸骨甲狀肌切斷,先將甲狀腺峽部切開然后再將氣管前患側峽部血管分離結扎,離斷甲狀腺中靜脈,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甲狀腺上下極進行牽引,在游離甲狀腺下極時,可離斷分支囊內,保留被膜,在游離甲狀腺上極時,可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并使其緊貼于甲狀腺上極。分離腺體,將甲狀腺切除,放置橡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術后,對患者實施引流操作,于42~84 h拔除。
1.3 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兩組甲狀腺結節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及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長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39.56±6.58)ml、住院時間(4.10±0.68)d、切口長度(4.35±0.29)cm,均優于對照組的(74.49±11.89)ml、(7.24±0.92)d、(7.15±0.59)c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1.03%,高于實驗組的6.9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甲狀腺結節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長度比較(±s)

表1 兩組甲狀腺結節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長度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 切口長度(cm)實驗組 29 39.56±6.58a 4.10±0.68a 4.35±0.29a對照組 29 74.49±11.89 7.24±0.92 7.15±0.59t13.8421 14.7806 22.9358P0.0000 0.0000 0.0000

表2 兩組甲狀腺結節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n(%)]
有數據顯示[3],隨著近些年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一定程度上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該病好發于20~45歲的女性群體,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
甲狀腺結節若不及時治療,易使患者病情惡化,最終導致多臟器發生衰退,嚴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及時實施有效治療十分重要[4]。以往,臨床治療甲狀腺結節主要對其實施傳統甲狀腺切除手術治療,臨床發現,雖然該種手術能取得一定的療效,但該手術的創傷較大、出血量較多,且手術切口較難愈合,患者發生切口粘連、吞咽不適、頸前區疼痛、頸部麻木等并發癥的幾率較高,同時易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此外,手術切口長度較長,影響美觀,給患者帶來了一定的心理負擔[5]。本研究為分析兩種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療效,分別實施傳統甲狀腺切除術和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作者分析相比于傳統甲狀腺切除術,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具有優勢如下:① 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可有效保留腺葉背面的腺體組織,避免將隱藏在腺體背面的甲狀旁腺切除,同時在手術過程中,未顯露氣管食管溝,不會損傷喉返神經。② 手術切口較小,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有助于手術切口愈合,患者的恢復速度更快[6]。③術中出血量少,患者不易發生并發癥,有助于患者預后,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 ④ 手術切口長度較小,術后美觀度更高,患者的滿意度更高[7]。雖然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具有較多的優點,但該手術亦存在一定的適應證和禁忌證,為保證手術效果,臨床醫師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如對于甲狀腺惡性腫瘤患者、頸部過于肥胖的患者不宜對其實施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8,9]。目前,臨床一般對結節長徑<6cm的甲狀腺結節患者實施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
本次研究結果統計分析可知,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39.56±6.58)ml、住院時間(4.10±0.68)d、切口長度(4.35± 0.29)cm,均優于對照組的(74.49±11.89)ml、(7.24±0.92)d、(7.15±0.59)c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相比于傳統手術治療,對甲狀腺結節患者采取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的術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所需的住院時間更短,有助于減輕患者的家庭經濟負擔;且對照組29例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1.03%,高于實驗組的6.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對甲狀腺結節患者采取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對甲狀腺結節患者采取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幾率更低,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值得各醫療機構推薦使用。
[1]李德影.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與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療效比較.醫療裝備,2016,29(4):74-75.
[2]李文環,萬金男,昝曉晨,等.內鏡下甲狀腺切除術與常規甲狀腺切除術比較的系統評價.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2,19(8):423-427.
[3]閆俊才,張興鴿.兩種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臨床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3,8(19):91-92.
[4]劉冰.觀察兩種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療效.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12):154-155.
[5]石磊.用兩種手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效果對比.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6):41-42.
[6]方劍波,孫文,李軍,等.腔鏡輔助與完全腔鏡甲狀腺切除術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效果評價.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4): 82-83.
[7]逯景輝.全腔鏡與腔鏡輔助小切口技術在甲狀腺及旁腺手術中的對比研究.山東大學,2012.
[8]陳愉快.甲狀腺結節患者行傳統甲狀腺切除術與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對比.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9):114-118.
[9]莫奇霏,郭永學,李嘉興.兩種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藥科學,2015(18):102-10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55
2016-09-08]
473400 河南省唐河縣中醫院外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