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兵 劉恒興 付升旗 何惠生
兩種手術入路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短期療效對比
李小兵 劉恒興 付升旗 何惠生
目的探討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側入路(PLA)全髖關節置換術的短期臨床療效。方法140例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給予DAA治療)和對照組(給予PLA治療),各70例。比較其短期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總失血量及隱性失血量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12個月Harris評分均高于術前(P<0.05)。結論DAA入路全髖關節置換術優勢明顯,可作為首選。
全髖關節置換術;直接前入路;后外側入路;短期療效
微創全髖置換軟組織損傷小、出血少、康復快、住院時間短,逐步受到重視。PLA應用最為普遍,軟組織損傷小,切口愈后美觀[1];DAA不切斷肌肉,維持關節穩定,成功運用于臨床。本文回顧性研究兩種入路的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及Harris功能評分,探討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2010年3月~2015年3月140例接受初次單側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其中男95例,女45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2.36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納入標準:①股骨頭缺血性壞死Ficat Ⅲ~Ⅳ期;②髖關節骨性關節炎;③強直性脊柱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累及髖關節;④體質量指數(BMI)<40 kg/m2;⑤髖關節解剖結構無明顯異常;⑥無肌力異常。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DAA治療,對照組給予PLA治療。術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清醒后進行踝泵及股四頭肌功能鍛煉。功能恢復鍛煉:術后第3天在助行器輔助下練習行走。DAA從術后第2周開始,逐步練習外展、內收和內旋下肢。PLA術后需避免危險動作,防止后脫位。術后4周逐步過渡至脫拐行走。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2]觀察比較兩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失血量及Harris評分。失血量包括總失血量、顯性失血量、隱形失血量:總失血量= 術前血容量×( 術前紅細胞壓積-術后紅細胞壓積) ;血容量(男性)=0.3669×身高(m)3+ 0.03219×體重+0.6041;血容量(女性)=0.3561×身高(m)3+ 0.03308×體重+0.1833;顯性失血量=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血量,隱性失血量=總失血量-顯性失血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切口長度、顯性失血量、術前及術后12個月Harri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總失血量及隱性失血量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12個月Harris評分均高于術前(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失血量及Harri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失血量及Harris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 切口長度(cm)手術時間(min) 失血量(ml) Harris評分(分)總失血量 顯性失血量 隱性失血量 術前 術后12個月觀察組 70 8.0±2.1b 74.0±8.3a 575.2±68.8a 338.0±44.0b 191.2±24.8a 46.0±8.4b 93.2±3.6bc對照組 70 7.0±3.6 67.0±5.7 486.4±67.2 353.6±44.8 136.8±19.2 48.0±7.9 92.1±2.9c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因DAA入路臨床應用時間較短,熟練程度不足,導致手術時間延長,手術例數增加后可能好轉。而DAA入路采用仰臥位,雙側手術時不需調整體位及消毒鋪巾,即可開始另一側手術,節約大量時間。出血量方面,DAA入路的總出血量及隱形出血量具有優勢,在熟練掌握DAA入路后,分離闊筋膜張肌和縫匠肌時及早處理旋股外側動脈升支的主要分支,可進一步減少出血,有效控制顯性出血,因而DAA入路在控制出血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康復方面:因后方結構的破壞會不同程度增加脫位的風險[3],小切口PLA入路仍需切斷部分短外旋肌,重建后穩定性仍有減低,在患肢過度屈曲或內收內旋時極易脫位。DAA入路完全在肌間隙分離,對髖關節周圍軟組織無任何損傷,術后關節穩定性不受影響,完全可以內收下肢或從事蹲等危險動作,是預防脫位的最佳選擇。總之,DAA入路全髖關節置換術優勢明顯,可作為首選。
[1]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 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 Bone Joint Surg Am,1969,51(4):349-362.
[2]Nakahara M,Sakahashi H.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a tourniquet on bleeding factors in dogs.J Bone Joint Surg Am,1967,49(7):1345-1351.
[3]Bouchet R,Mercier N,Saragaglia D.Posterior approach and dislocation rate: a 213 total hip replacements case-control study comparing the dual mobility cup with a conventional 28-mm metal head/polyethylene prosthesis.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2011,97(97):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051
2016-03-30]
453000 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李小兵 何惠生);新鄉醫學院(劉恒興 付升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