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曉 王彩紅 王軍 陳炳強 劉克杰
鼻內鏡下手術切除鼻腔血管瘤15例臨床分析
杜玉曉 王彩紅 王軍 陳炳強 劉克杰
目的探討鼻內鏡下手術切除鼻腔血管瘤15例的臨床效果。方法30例鼻腔血管瘤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各1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開放性手術,試驗組采取鼻內鏡下手術切除,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及滿意度。結果試驗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和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鼻內鏡下手術切除術醫治鼻腔血管瘤患者可以顯著提高臨床醫治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應用上進行推廣。
鼻內鏡下手術切除;鼻腔血管瘤
鼻腔血管瘤為臨床常見良性腫瘤,主要臨床癥狀為鼻腔反復性出血,多發于下鼻甲前部及鼻中隔前部,以青壯年為多發人群[1]。鼻腔血管瘤在治療過程中因為操作空間小、治療部位深、容易出血,給操作者帶來一定的困難[2]。近年來,隨著醫學科技的逐漸發展,采用鼻內鏡手術進行醫治鼻腔血管瘤逐漸開始應用。本實驗主要研究分析了鼻內鏡下手術切除鼻腔血管瘤15例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鼻腔血管瘤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各15例。試驗組男9例,女6例,年齡3~52歲,平均年齡(33.2±10.4)歲,病程0.4~5.1年,平均病程(1.4±1.3)年;對照組男10例,女5例,年齡2~50歲,平均年齡(32.7±8.3)歲,病程為0.3~6.2年,平均病程(1.5±1.6)年。其中患者的CT圖像(圖1和圖2)和病理切片(圖3和圖4)。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不愿參加本次實驗等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圖1

圖2

圖3 (400倍)

圖4 (100倍)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手術方法進行醫治,麻醉后對患者進行鼻部血管瘤的探查,然后對血管瘤進行摘除。試驗組患者采取鼻內鏡下手術切除,取仰臥位,先對患者進行鼻腔部的麻醉,用鼻內鏡進行探查血管瘤;調節微波治療儀功率為50 W,把探頭伸進血管瘤底部或者血管瘤里面,進行熱凝醫治,等血管瘤變白后進行切除,如果出現出血的情況,需用腎上腺素進行凝固,如果血管瘤位于鼻中隔附近,要注意降低微波功率,以免導致鼻中隔穿孔。兩組患者手術后都需要用左氧氟沙星和濃度為1%的麻黃素滴于鼻部,并且注意防治感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并對患者以問卷的形式進行滿意度的調查[3],問卷調查的總分值為100分,≥85分為非常滿意;70~85分為滿意;60~70分(不含)為比較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 (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試驗組 15 5.5±2.0a 16.24±3.41a 50.83±10.39a對照組 15 7.0±2.5 46.81±5.32 91.26±14.73P<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n(%),%]
鼻腔血管瘤分為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毛細血管瘤多見,多發生于鼻腔,尤其多發于鼻中隔,而海綿狀血管瘤多發于下鼻甲、上頜竇、中鼻甲[4,5]。由于此疾病的發病部位比較特殊,且增長速度比較緩慢,臨床上不容易診斷,因此,此病的醫治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鼻腔經常出血的患者,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鼻內鏡檢查,若確診為血管瘤,需立即進行手術醫治,近年來,鼻內鏡下手術切除術發展迅速,且創口小、感染率低,最大程度的保護了患者的鼻腔。
本實驗主要研究分析鼻內鏡下手術切除鼻腔血管瘤的臨床效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取鼻內鏡下切除術醫治鼻腔血管瘤可以顯著縮小患者的手術創口,手術視野清晰,顯著減少對患者鼻腔內正常組織的損害,提高了醫生手術操作的準確性;通過使用熱凝法,減少患者的手術出血量以及手術的時間,有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試驗組患者對手術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調查結果顯示,比起傳統開放手術,患者更傾向于鼻內鏡下切除術,醫治的順從性較高,說明鼻內鏡切除術療效好、創口小、恢復快,患者易于接受。
綜上所述,采取鼻內鏡下手術切除術醫治鼻腔血管瘤具有創口小、操作簡單、恢復快等好處,可以顯著提高臨床醫治效果,安全性高,患者對其滿意度較高,值得在臨床應用上進行推廣。
[1]王建輝.采用鼻內鏡下微波手術治療鼻腔血管瘤的效果觀察.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2):273-275.
[2]汪武.鼻內鏡下手術及微波治療鼻腔血管瘤的臨床療效分析.實用預防醫學,2012,19(2):241-242.
[3]秦晉,張漫.鼻內鏡引導下手術切除鼻腔血管瘤臨床療效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1):2569-2570.
[4]陳澤,梁敏志,鐘兆棠.鼻內鏡下鼻咽纖維血管瘤切除術的臨床分析.中國耳鼻喉顱底外科雜志,2015,21(2):135-139.
[5]李靜波,葉放蕾,柴峰.鼻內鏡下引導手術切除鼻腔血管瘤17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1):21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060
2016-04-12]
467000 平煤神馬醫療集團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杜玉曉 王軍 陳炳強 劉克杰),病理科(王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