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兆 張麗美
針刺結合髓核摘除術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
謝美兆 張麗美
目的探討針灸結合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5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治療組在進行髓核摘除手術后給予針刺干預,對照組僅接受髓核摘除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治療組總愈顯率為72.0%,高于對照組的52.0% (P<0.05)。結論針刺結合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顯著,可直接解除機械性壓迫,利于后期康復,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針刺;髓核摘除術;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壓迫神經根及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臨床上常采用針刺、理療、中藥內服等保守治療可以取得比較滿意的臨床療效,但對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明顯,伴有嚴重椎管狹窄的患者,保守治療療效較差,而手術療法可以直接解除機械性壓迫,療效顯著[1]。本文采用經皮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5例,術后給予針刺治療促進康復,臨床療效比較滿意,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在梅州市中醫院骨科住院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5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并有下肢根性癥狀伴腰痛單一節段椎間盤突出者;②年齡20~55歲,符合髓核摘除術的適應證且無相關禁忌證者;③均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按照就診先后順序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治療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45.24±6.58)歲,平均病程(3.12±2.30)年;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43.58±7.27)歲,平均病程(2.97±1.5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進行髓核摘除術后配合針刺治療,術后開展康復訓練,對照組僅進行髓核摘除術及術后康復訓練,30 d后評估療效。
1.2.1 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術 患者取俯臥位,行連續硬膜外麻醉。胸部及雙髂部用軟枕墊高使腹部懸空,術前對病變部位進行定位,沿腰背定位處后正中縱形切開一個長約4~5cm的皮膚切口,逐層分離直達腰背部筋膜,緊靠棘突切開棘肌附著點,保留棘上、棘間韌帶,剝離椎板后軟組織并以椎板拉鉤扳開切口清楚顯露椎間隙,上下椎板及小關節,用椎板咬骨鉗咬除椎板之間黃韌帶及病變節段相鄰脊柱上下位椎板小部分骨質,形成一個直徑1~1.5cm 的手術操作窗口。神經剝離并輕柔牽開神經根,顯露擬手術的椎間盤,切口后縱韌帶、纖維環后用髓核鉗將變性壓迫神經的腰椎間盤髓核摘除,如探查側隱窩或神經根管狹窄則給予必要的潛行減壓。沖洗創面,確認無活動性出血點后逐層縫合關閉切口,切口內放置引流管行負壓引流,24~48 h后拔除,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3 d預防感染,酌情給予激素及脫水劑。術后次日開始行直腿抬高運動,5~7 d后佩戴腰圍下床活動。
1.2.2 針刺治療取穴 委中、脊中、腰陽關、腎俞、大腸俞、阿是穴(參照王啟才主編《針灸治療學》)。操作方法:患者取俯臥位,充分暴露所選穴位部位,用75%醫用酒精常規消毒穴位。針具選用華佗牌0.30 mm×40 mm或0.30 mm×50 mm一次性針灸針,直刺得氣后留針,每10分鐘行針1次,共留針30min。針刺操作在患者術后第2天開始進行,隔天治療1次,共治療30 d。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腰腿痛等癥狀消失,恢復日常生活工作。顯效:腰腿痛等癥狀基本消失,體格檢查直腿抬高試驗接近70°,日常工作和生活基本恢復。有效:腰腿痛等癥狀減輕,可部分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傆行?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傆@率=治愈率+顯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治療組總愈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保守療法是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首選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安全、療效可靠等諸多優點,報道顯示80%~90%的患者經保守治療后可有效緩解或治愈[2],但若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需接受手術治療。單純髓核摘除術是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常用方法,其應用范圍廣,在治療單節段腰椎間盤突出癥中可取得良好的近期臨床療效[3]。
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腰腿痛”、“痹證”范疇,其基本病機為筋脈痹阻、腰府失養。研究表明,采用針刺法針刺經脈穴位治療腰椎病變具有疏經通絡、活血化瘀、散寒祛濕、行氣止痛之效,針刺時取穴委中、脊中、腰陽關、腎俞、大腸俞、阿是穴可有效改善受壓神經血供,有效促進炎癥和水腫吸收,并可補益肝腎[4]?,F代醫學則認為,該病多因髓核向椎間孔(或椎管內)突出,導致神經根受刺激或壓迫,致使局部發生炎性粘連和水腫,引發腰腿疼痛。本研究結果顯示針刺結合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優于單純髓核摘除術。分析其原因,可能與針刺療法可明顯改善血液循環、減輕壓迫、松解粘連和促進炎性物質講解,進而促使神經組織興奮性恢復、緩解神經根水腫和改善其營養障礙等有關[4]。
綜上所述,針刺結合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顯著,可促進后期康復,具有臨床推廣運用價值。
[1]林海瑞,姚志芳.針刺配合放血、耳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針灸臨床雜志,2014,30(7):32-35.
[2]趙學軍,左玲,傅志儉,等.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3,19(1):8-12.
[3]李立人,皮國富,劉宏建,等.通道下微創經椎問孔髓核摘除術治療單節段腰椎問盤突出癥.中華試驗外科雜志,2015,32(11):2881-2883.
[4]王會剛,武善亮,牟琳,等.針灸推拿加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9(5):511-5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069
2016-04-28]
514000 梅州市中醫院(謝美兆);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分院(張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