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穎群
慢性淚囊炎行經鼻路淚囊鼻腔吻合術臨床觀察及護理
田穎群
目的探討慢性淚囊炎的臨床特點及慢性淚囊炎行經鼻路淚囊鼻腔吻合術的護理措施。方法總結分析62例慢性淚囊炎經鼻路淚囊鼻腔吻合術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其臨床特點并探討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護理后發生出血、復發的患者分別為2、1例,低于護理前的18、7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有效的術前及術后護理,慢性淚囊炎行經鼻路淚囊鼻腔吻合術患者術后出血情況明顯好轉,復發率顯著降低。
慢性淚囊炎;經鼻路淚囊鼻腔吻合術;臨床觀察;臨床特點;護理
慢性淚囊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眼病,由鼻淚管的阻塞或狹窄引起,以流淚、流膿為主要臨床表現,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通過手術開通阻塞的鼻淚管是治療慢性淚囊炎的主要治療方法。目前最先進的方法是經鼻路淚囊鼻腔吻合術微創術式。以往的手術方式是通過皮膚切口進行的外路淚囊鼻腔吻合術,該術式需在面部作切口,且在術中需要鑿除患者的部分鼻骨,會造成較大創傷,還會留下明顯的面部瘢痕,而經鼻路淚囊鼻腔吻合術是目前最先進的術式,首先它不需要在患者面部作切口,不會遺留面部瘢痕,而且這一術式系微創手術,相對較為安全,術后恢復時間較短且治愈率高,從而得到了較多患者的接受和認可[1]。掌握慢性淚囊炎的臨床特征并以整體而有效的護理措施配合相應的治療手段,對提高治療效果和術后的恢復起到了關鍵作用。為了進一步探討慢性淚囊炎的臨床特點及護理措施,以提高護理效果,本文收集了本科2015年12 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慢性淚囊炎的患者臨床資料,并加以總結與分析。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5年12 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慢性淚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8例,女44 例,年齡 45~71 歲,平均年齡(62±3) 歲;右眼 31例,左眼 25 例,雙眼6例。
1.2 手術方法 行經鼻路淚囊鼻腔吻合術式,無需進行面部切口,而是采用內窺鏡經鼻腔并借助其照明和放大效果,在近似直視的情況下制作手術切口,手術需去除淚囊和鼻腔中的部分隔骨,從而吻合鼻腔和淚囊黏膜,形成開放于鼻腔內的淚囊吻合口,使淚囊分泌物可以通過這一吻合口流入鼻腔內。術后行淚道沖洗,若見淚道通暢則可宣告手術完畢。
1.3 護理方法
1.3.1 入院評估 入院后,首先要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介紹病區環境,詳細講解慢性淚囊炎的相關知識,消除患者入院的陌生及緊張感。同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測量、記錄患者生命體征,依據患者各自不同的病情、心態、文化程度等作出適合不同個體的、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
1.3.2 基礎護理 為患者營造一個干凈、舒適、整潔、安靜的住院環境,注意病房的采光情況,適當安排患者活動。遵醫囑手術前后應用抗生素眼藥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點患眼,起消炎并預防感染的作用,指導患者點眼藥水后不需壓淚囊區,以便使眼藥盡量流入淚道;應用鹽酸羥甲唑啉、布地奈德鼻噴霧劑以收縮鼻腔黏膜血管減少術中及術后出血。在鼻腔點藥時,應注意協助患者頭向后仰并持續數分鐘,以利藥物吸收。全身麻醉術后6 h協助患者取半臥位,利于傷口積血的引流,出血量較多的患者可給予面頰部冷敷或用含0.1%腎上腺素藥液棉簽塞術側鼻腔,注意鼻腔填塞物的正確位置,囑患者切勿牽拉填塞物及用力擤鼻,必要時遵醫囑全身應用止血藥。
1.3.3 心理護理 經鼻路淚囊鼻腔吻合術是最先進的治療術式,但患者對其了解相對較少,加之患者長期受淚囊炎的困擾,流膿且由于淚道堵塞淚水不能正常排出導致患者極易產生心理壓力大,焦慮、急躁、恐懼等不良情緒。影響了手術配合及術后治療,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保證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并針對不同患者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溝通方式,主動關心、幫助患者,疏導、緩解患者產生的不良情緒。在護理過程中循序漸進的向患者介紹經鼻路淚囊鼻腔吻合術的相關知識,包括手術目的、方法,手術安全性和優點,講解自我日常的護理措施及相應的注意事項,通過溝通進一步降低和消除患者的顧慮,使患者能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手術治療。
1.3.4 飲食干預 全身麻醉手術患者,手術前一晚至次日手術前需禁食,禁水6~8 h,手術結束當天不要進過熱飲食,以減少出血;應給予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軟食,要清淡并且容易消化,合理搭配,適當補充營養,防止便秘的發生,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堅果類等硬性的食物,減少不良嗜好對身體的影響,不要飲酒,吸煙,喝咖啡及濃茶。
1.3.5 生活指導 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告知其應定期復診,并講解復診的重要性,出院后15 d及1、2、3個月進行復查,沖洗淚道以觀察淚道的通暢性,并在鼻內鏡下直接檢查吻合口黏膜情況,切除肉芽和結痂,去除導致復發的因素,增加手術成功率。
1.4 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護理前后的出血情況及復發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發生出血、復發的患者分別為2、1例,低于護理前的18、7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62例患者護理前后出血情況及復發情況比較(n)
慢性淚囊炎往往是由于鼻炎、淚道外傷、沙眼、鼻息肉等導致鼻淚管阻塞而產生的,由于阻塞的淚液不能及時排出,導致其中含有的葡萄球菌等細菌在淚囊內大量滋生從而刺激淚囊黏膜引起慢性炎癥,炎癥又會刺激淚囊壁產生黏液性或膿性分泌物[2]。慢性淚囊炎往往只會帶來輕微的不適但并不影響視力,導致其很容易被患者忽視,但慢性淚囊炎非常容易導致其他疾病,因為炎癥帶來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性細菌,而這些細菌隨分泌物排出后給眼球帶來的污染,一旦這些細菌由于相應的傷害引起角膜炎、角膜潰瘍等更嚴重的病癥,輕則會帶來角膜瘢痕,重則導致角膜穿孔直至失明,與此同時,慢性淚囊炎也對所有的眼部手術構成潛在的巨大威脅,如果在眼部手術前沒有發現已經存在的慢性淚囊炎,則可能會在術后導致像眼內炎這樣嚴重的感染,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甚至會導致眼球摘除這樣的嚴重后果[3]。因此在進行眼部手術前應常規進行淚道沖洗,及時發現慢性淚囊炎,如果合并慢性淚囊炎時,必須先將慢性淚囊炎治愈。需要注意的是慢性淚囊炎有急性發作的可能性,并在發作后形成淚囊瘺,一旦形成瘺管治愈就變得極為困難,因此,治療慢性淚囊炎的治療宜急不宜緩。慢性淚囊炎的手術治療僅僅是患者得以康復的起點,術后配合以整體有效的護理措施,才是患者得以徹底康復的要點。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都要保證實施規范徹底的無菌操作,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動作輕柔,注意預防感染,并在溝通中增強對患者日常自我護理意識及護理措施的培養,增強對患者心理的幫助和疏導,進一步降低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叮囑患者注意飲食狀況,通過健康、營養的飲食促進術后傷口的愈合。
本項研究中的62例患者通過給予各項護理措施做出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后,配合有效的溝通,患者的情況有了顯著改善。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發生出血、復發的患者分別為2、1例,低于護理前的18、7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經有效的術前及術后護理,慢性淚囊炎行經鼻路淚囊鼻腔吻合術患者術后出血情況明顯好轉,復發率顯著降低。
[1]曠琳,李嘉麗,張齊鈞,等.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淚囊炎58例臨床觀察.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3,25(8):561-562.
[2]席淑新.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74-376.
[3]嚴滿紅.經鼻內鏡下鼻腔淚道吻合術治療慢性淚囊炎的圍手術期護理.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21):134-1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57
2016-09-12]
110031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