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急性闌尾炎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及體會
李劍
目的探討急性闌尾炎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與心得體會。方法34例急性闌尾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88%,低于對照組的35.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急性闌尾炎患者行圍手術期優質護理有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急性闌尾炎;圍手術期;優質護理
急性闌尾炎為外科常見急腹癥,多見于青壯年,臨床主要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闌尾點壓痛、反跳痛等,常伴有惡心、嘔吐。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急性闌尾炎手術操作簡單,大多數患者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均能取得理想效果。但若在圍手術期護理不當,加之患者高齡,合并多種慢性內科疾病,較易出現相關并發癥,影響患者康復進度,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采用急性闌尾炎圍手術期的優質護理措施,探討優質護理對闌尾炎住院時間的縮短及胃腸道功能恢復速度的影響,其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34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14~52歲,平均年齡(27.3±9.1)歲;病程1.5 h~9.5 h,平均病程(5.8±2.2)h。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7例。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包括:①術前護理:向患者介紹住院須知、醫生與護理人員的情況、疾病知識及治療方法,講解發病機制、目前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方案的選擇;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意外、費用等,使患者對治療過程有著充分的了解。評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理情況,監測患者的體溫、心率、呼吸、血壓等情況,檢查患者是否有感染;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疏導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②術中護理:護士與手術醫生密切配合,保證患者體位舒適及手術的安全,術中還要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如出現血壓異常、呼吸困難等異常癥狀應迅速告知醫生,及時進行處理。在此期間,還要多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家屬術后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指導家屬掌握基本的護理知識和技能。③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再次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麻醉恢復時間等。回到病房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向家屬介紹腹部按摩及理療的操作方法及原理,促進患者康復。指導患者合理進食,第1天進食流質食物,第2天半流質食物,循序漸進,食用新鮮果蔬,促進排便。對于術后出現腹脹、尿潴留的患者,首先給予熱敷、按摩、聽流水的聲音,如效果不佳,必要時給予灌腸、導尿等[1]。患者術后常會出現疼痛情況,護理人員要積極向患者解釋疼痛的原因,告知疼痛是正常現象,疼痛逐漸減輕,不會影響預后;護理人員要做好疼痛護理措施,通過音樂、談話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減輕疼痛感,必要時給予止痛藥。嚴密監測患者切口情況、術后切口或腹腔出血、腹腔膿腫等并發癥,一旦出現可疑癥狀,需立即通知醫生。④出院指導:囑咐患者出院后按時用藥,注意休息,合理飲食,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早期腸梗阻、出血、腹腔膿腫等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問卷形式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項目主要有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護理態度、責任心,評定結果包括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切口感染1例,未現現早期腸梗阻、出血、腹腔膿腫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88%,低于對照組(出現術后切口感染2例、早期腸梗阻1例、出血2例、腹腔膿腫1例)的35.2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12例、一般5例、不滿意0例)的護理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滿意5例、一般8例、不滿意4例)76.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n(%)]
因急性闌尾炎的發病較急、病情變化快,屬于外科急腹癥,患者多數無思想準備,同時患者及家屬心理上本能的對手術存在抗拒心理,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護士要做到從容,忙而不亂,從精神及生活上予以安慰和鼓勵、幫助,消除患者的恐懼。急性闌尾炎的發病機理多樣,通常是由于闌尾糞石阻塞闌尾開口而引起的,其臨床特點為發病急且患者往往出現劇烈疼痛,伴頻繁的胃腸道癥狀,需要及時診斷與治療[1]。急性闌尾炎的發病年齡廣泛,從嬰幼兒到高齡老人均有,護理要有針對性,改造舊式病房,讓患者有隱私權,病房內安裝空調、熱水器、坐便器、配備電視機,每天清掃床單早晚各1次,每周更換病號服,如被服被污染,隨時給予更換;提供24 h的飲用熱水;每月出1次黑板報,宣傳與精神患者有關的各種健康知識;提供陪護床,患者可與自己的親人交流以得到家庭的支持,讓患者安心住院。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做好床頭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主動接診,安排床位,向患者介紹自己的姓名、病區環境、作息時間、各項管理制度、手術醫生姓名、使患者盡快熟悉環境,消除陌生感,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困難,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接受能力進行個體化護理;鼓勵患者及家屬參與病房管理病區內設有意見簿,可及時反饋患者和家屬的意見和建議,對不足之處及時糾正。每個病室設立1名宿長,協同護士一同參與病房管理。對康復期的患者參與三餐飯菜的發放,碗筷等餐具的清潔和消毒,讓患者放心就餐,出院時由責任護士征求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提供意見簿[2]。另外,老年人對疼痛感覺遲鈍,防御機能減退,癥狀及腹部體征不典型,血液常規檢查或僅有中性粒細胞升高,容易延誤手術時機,加之老年人常同時合并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功能減退等,這一切都可導致患者術后恢復緩慢,內科疾病加重,增加術后護理的難度,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預見性的實施優質護理,可減輕患者的痛苦,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對于高齡患者,術后用腹帶包扎,減輕腹部的負荷,老年患者傷口愈合慢,應該適當延長拆線時間。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雙手按住切口兩側,多次輕咳,促進痰液排出。觀察切口及敷料情況,切口有無紅腫熱痛,及時通知醫生更換污染的敷料。禁食者可通過靜脈營養如葡萄糖、氨基酸、血漿等。腸功能恢復后給易消化流質飲食。遵醫囑使用針對腸道感染的抗生素。如果發生切口裂開,立即囑患者平臥,穩定患者情緒,勿咳嗽用力,用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覆蓋切口,及時通知醫生,必要時送手術室再次縫合切口[3]。
綜上所述,對急性闌尾炎患者行圍手術期優質護理有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1]逯登英.優質護理對急性闌尾炎術后并發癥的防治效果評價.中國社區醫師,2015,31(24):142-143,145.
[2]侯社榮.護理干預用于急性闌尾炎患者圍術期的臨床效果觀察.遼寧醫學雜志,2014,28(4):234.
[3]曹偉新,李之平.外科護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60
2016-08-17]
110031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